浅谈统编版历史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运用策略.docx
7页浅谈统编版历史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运用策略 摘要:统编版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无论在正文系统的内容编写,还是在课文辅助系统的设计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亮点是辅助栏目“史料阅读”其在历史教学上应得到重视和运用本文探讨该栏目在历史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特点和问题:一是“史料阅读”栏目的材料不易理解;二是该栏目在内的繁杂教学容量和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三是如何处理该栏目与课文其它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就此提出在运用策略上需处理好“史料阅读”栏目与教学主体知识、其它辅助栏目、课外补充材料三者的关系关键词:“史料阅读”栏目 特点 运用策略统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既求通又求全,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跨度大,在内容设计与编排上,力图使教科书的课文正文叙述、辅助栏目设置、活动课设计等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起有机的、内在的联系1其中,“史料阅读”栏目属于辅助系统中的阐释系统,是解释、丰富教学内容的一类该栏目内容十分丰富,有档案、诗歌、小说、戏剧以及历史著作如《汉书》等史料阅读”栏目的创设是新教材的一个“难、特点”对历史教师而言,在课堂中如何运用该栏目进行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史料阅读”栏目在新教材的呈现方式一般如下:图1 “史料阅读”栏目呈现图(选自《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从图1可见,该栏目展示的都是纯文字史料,形式单一,没有设问,也没有提示,其提供给师生的运用空间非常广阔纵观所有“史料阅读”栏目内容,其部分呈现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篇幅,且存在一定阅读难度,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对老师的阅读与运用能力提出了挑战此外,新教材每一课的教学容量非常大,内容庞杂,知识概括性强但每一课所规定的教学时长却仅为一课时(40分钟或 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吸收消化这么多的内容,难度实际大这反映出一个突出矛盾即每节课超多的教学内容与短暂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史料阅读”栏目将如何更好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课程目标,这是一个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最后,如何处理该栏目与课文其它内容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们应关注的课文正文内容都是基于史实的结论性叙述,对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和过程有较为系统全面的概括和表述而辅助栏目提供的文字和图表等方面的资料则是十分丰富,有的为正文的结论性叙述提供依据,有的对课文知识点起着阐释和巩固的作用,有的对课文内容延伸拓展,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
史料阅读”栏目仅是其中的一个辅助栏目,对该栏目的运用绝对不能脱离与教材其它文本的关系通过对“史料阅读”栏目在实际教学中特点和问题的初步了解,在运用“史料阅读”栏目的策略上需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以获得对该栏目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教师方能在新教材的使用上有更为明确的方向1.处理好“史料阅读”栏目与教学主体知识的关系“史料阅读”栏目呈现的历史材料,是对课文正文的补充和拓展,对教学主体知识的丰富和深化如何更好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挖掘该栏目的价值,教师则需要对该栏目与教学主体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清晰认识一是应重视对“史料阅读”栏目的阅读、探究和运用,正视它是课文辅助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栏目在将“史料阅读”引入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导入、讲授主体知识,还是作为习题材料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需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二是该栏目是依托于教科书正文内容,不应覆盖课文正文而独立存在,而是服务于教学主体知识的掌握和提升史料阅读”栏目的运用体现的是一个学习过程,它是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史料的基本技能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对该栏目的阅读分析,正确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激发探究历史的求知欲望,培养独立见解的创新意识。
这远远比单纯讲授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2.处理好“史料阅读”栏目与其它辅助栏目的关系“史料阅读”栏目和其它栏目如“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与拓展”等密切联系、相互补充在运用辅助栏目之前,应充分把握课文的脉络以及重难点基于这个前提,方能更好对辅助栏目进行取舍但辅助栏目之间绝不是对立的关系史料阅读”栏目与其它辅助栏目之间的材料可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对课文正文内容的理解如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三个子目“赋税制度”中,主要是讲述唐中期的赋税制度两税法,这是学生需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课的“史料阅读”栏目就设置在该子目中,内容为一则关于探讨两税法背景和措施的原始史料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栏目内容进行分析,学生透过对两税法实行原因和内容的初步理解,可获知两税法的实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但是如何对两税法进行更深入的认识,从多种角度分析和评价两税法,课文正文内容则缺少这方面的叙述这时,教师可利用辅助系统的各栏目加以阐释,课后“问题探究”栏目提供了关于对两税法消极评价的材料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究”栏目中关于评价两税法的材料,再结合“史料阅读”栏目的内容,指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依据材料分析出并表达出两税法的利弊,学生就可以对两税法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3.处理好“史料阅读”栏目与课外补充材料的关系在史料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史料资源,对其中的史料进行有效运用,并能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补充课外材料史料阅读”栏目内容十分丰富,是教学的重要素材但这不意味着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仅仅将目光放在教材资源上,教师还应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适当补充必要的课外材料,与“史料阅读”栏目内容相结合,灵活利用,共同促进对课文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史料阅读”栏目是纯粹的文字史料,形式相对单一,而史料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文字、图表、实物以及音像等,教师若能根据教学需要对不同形式的史料进行组合选择和有效利用,将更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因此,“史料阅读”栏目与课外补充材料并不相互抵制,相反,教师若能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效灵活运用课内外的教学材料,特别是引进教科书之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将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历史课标任务的完成结束语如何依据“史料阅读”栏目,在今后的历史教育教学中更好实现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值得每一位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史料阅读”栏目师生在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史料阅读”栏目与教学目标、课程正文、其它辅助栏目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
一节高效的历史课,必须有重心,而不能面面俱到地开展,特别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必须平衡“史料阅读”栏目和课文其它内容的运用,把握课程内容的主旨,帮助学生掌握必备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得到全面、个性和持续的发展参考文献:[1] 张海鹏.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适应和掌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意见[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9):21-32+11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