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混业经营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docx
4页关于银行混业经营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 姚 凯 周启明 李 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来自wwW.L],天津 300071)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06~2010年12家银行进行DEA效率分析,得出传统国有银行效率不及金融控股银行再通过效率值的回归分析检验银行混业经营协同效应,得出结论:我国混业经营最适合的发展模式是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Keys】银行业;混业经营;协同效应;DEA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银行混业经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全能银行制:在中国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代表在银行内部设置业务部门,全面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二是金融集团模式:在中国以光大、中信等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在相关的金融机构之间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形成金字塔结构本文正是基于对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分类,探讨哪种模式最能引领中国金融业发展方向,以及在何种架构下(全能银行制还是金融控股制)银行的经营效益能得到最大提升一、银行效率的DEA测算(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12家银行2[来自WWW]006~2010年的数值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wind、公开年报及公司网站中信、兴业、招商、光大是金融控股股份制银行;华夏、民生、浦发、深发展是一般股份制银行;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是传统国有银行。
2)超效率DEA效率分析本文依据中介法,选取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和营业费用作为银行投入变量,贷款、存款和税前利润总额作为产出变量基于超效率DEA方法,运用lingo对2006~2010年12家银行数据进行析,得到效率变动情况:从表中看出,兴业、浦发和中信分别排在前三位,其次是民生、交行、深发展和光大,超效率值都大于1,而传统国有大银行效率相对较低二、银行协同效应实证分析(1)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将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为研究规模效应,选择总资产数和总资产的平方数作为解释变量;为区分三类银行,设虚拟变量dv1和dv2回归如下:传统银行的系数为负,金融控股银行的效率值为正,即传统银行的效率最低,金融控股公司效率最高资产规模系数为正,资产规模平方的系数为负,即一定规模之前,增加资产规模对银行效率有贡献,超过定值后再增加对效率值有负的影响为量化协同效应对效率的影响,将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营业利润与收入比(RIR)、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经营活动净收益比(CRR)、成本收入比(CIR)作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首先对金融控股银行,由豪斯曼检验可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如下:成本收入比的系数为负,说明成本上升对效率的贡献为负。
其它两个比率的系数为正,说明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增对传统国有银行,回归不显著,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现金流量及营业成本的变化对效率几乎无影响2)结果分析:协同效应中的三大效应可以看出金融控股银行的效率高于其他银行对于金融控股银行,RIR、CRR、CIR这三个比率对效率的贡献很显著这三个比值,分别对应经营管理协同效应、资本协同效应及信息技术协同效应由此,确实是协同效应的存在提高了混业经营银行的效率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的金融控股银行中存在协同效应,通过经营管理协同效应、资本协同效应以及信息技术协同效应三个方面影响效率,在混业协同效应作用下,金融控股银行效率最高传统大银行效率最低,且回归表明三大协同效应对其效率值提高没有贡献由此得出结论:我国混业经营最适合的发展模式是金融控股集团参 考 文 献[1]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