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样本.doc

49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55856434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4.54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综合阐明 11基本状况 31.1地形地貌 31.2水文气象 31.3社会经济概况 41.4土地资源运用状况 41.5水资源状况 42“十一五”水利发呈现状 62.1水利发展成就 62.2水利发展存在问题 83“十二五”水利发展形势 103.1地位与作用 103.2面临形势 124“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154.1指引思想 154.2基本原则 154.3发展目的 164.4总体布局 194.5 编制根据 205水利建设项目规划任务 225.1防洪减灾工程建设 225.2 农牧区水利 235.3水资源配备 255.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265.5水资源高效运用与节水保护 275.6水利行业能力与基本设施 286水利改革与管理 296.1深化水利改革 296.2强化水利管理 326.3提高水利行业能力 347投资估算 358改革发展和保障办法 368.1加强组织领导 368.2加大资金投入 368.3加强前期工作 378.4加强队伍保障 388.5加大科技支撑 388.6加强跟踪评估 38综合阐明依照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布置规定和指引意见,海北州水利局认真贯彻党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及关于有关编制“十二五”规划会议、文献精神,编制完毕了《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本次规划在理念上,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体系上,结合我州经济发展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规定,水利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限度两方面分析,摸索形成了功能清晰、衔接协调规划体系;在内容上,增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我州水利发展特点,对发展目的进行了量化,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任务明确、保障办法可行对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进产业构造优化调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有着重要指引作用本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记录现状年觉得准,规划涵盖了我州水利发展建设6个体系,369项规划实行后,可恢复和改进全州农田灌溉面积 47万亩、解决 9.95万人(涉及学校)、137万头(只)牲口饮水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0km2,实现草原节水灌溉面积 243万亩,其中改进草原节水灌溉面积 134万亩,新增草原灌溉面积 57万亩,新增饲草料基地 52万亩规划总投资61.46亿元十二五”期间:防洪减灾工程投资7.78亿元,占12.7%;农牧区水利工程投资9.07亿元,占14.8%;水资源配备工程投资34.97亿元,占56.9%;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投资8.18亿元,占13.3%;水资源高效运用与节约保护工程投资0.81亿元,占1.32%;水利行业能力与基本设施工程投资0.65亿元,占1%。

      1基本状况1.1地形地貌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青海省东北部,因位于国内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北岸而得名东与省会都市西宁、海东地区毗连,西与海西州接壤,南隔青海湖与海南州相望,北与甘肃省毗邻,处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连接青海经济最发达东部经济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区,是青海省承东启西农牧结合部,环青海湖经济区和兰青一青藏铁路发展轴线核心区域,历史上曾是西平张掖道、鲜水酒泉道重要丝绸辅道州府西海镇离省会西宁100公里;是全省离西宁近来自治州府,处在环西宁市百公里经济圈之内青藏铁路及国道315、227线和惶嘉公路横穿全境,正在建设兰新铁路、西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是青海藏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重要枢纽地区之一,是青藏高原连接河西走廊战略通道1.2水文气象海北地处东南季风、西北干旱、青藏高原三种气候交汇处,年平均气温-0.7C,最高气温27C,最低气温-39C,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 300-600毫米,年蒸发量 1192毫米;年日照时数 2440-3140小时,属典型高原干旱大陆型气候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超过海拔3000米面积占总面积85%以上1.3社会经济概况海北州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辖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和青海湖农场,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总人口 28.01万人。

      有藏、汉、回、蒙古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12万人,占总人口64.7%,其中藏族占总人口24.5%1.4土地资源运用状况海北州共有土地总面积 5110.27万亩耕地面积 78.7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 822.75万亩,天然草场 3981.56万亩,可运用草场面积 3432.47万亩1.5水资源状况海北州是“三河一湖” 即青海湖和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二级支流大通河、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水源涵养地和发源地,全州冰川面积371.71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青海湖入湖水量80%来源于海北流经河西走廊、内蒙额济纳旗黑河、托勒河水量90%源自海北,被誉为“西部小水塔”境内有河流140余条,年径流量69.2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1.2万千瓦,可供开发水能资源67.8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 27.28万千瓦2“十一五”水利发呈现状2.1水利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问,海北州水利局在州委、州政府对的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青海等藏区发展历史机遇,环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开拓创新、团结奋斗,获得了较好成绩。

      虽然规划投资完毕不抱负,但是与以往前五年规划完毕投资相比,“十一五”时期是水利投资规模最大、水利发展最佳、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最多时期,突出体当前如下四个方面:1、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民生水利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海北州水利局紧抓西部开发、扶持藏区经济等政策机遇,在农牧区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等民生水利建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据记录“十一五”期间(-)我州共贯彻各项水利项目196项,水利建设总投资达到26840万元,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投资 20953万元,地方配套5887万元人畜饮水 77项,打井1046眼,解决了4.9万人,71万头(只)牲口饮水困难,改造灌区30项,维修渠道217公里,新增改进灌区面积10.9万亩水土保持9项,防汛抗旱54项,水资源配备18项,其他3项在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等方面,修建了防洪设施和某些除险加固工程,使防洪条件得到进一步改进一种集防洪、灌溉、供水、水保、发电等为一体多功能水利网络基本建成;这些项目实行建设对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增进我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进农牧业生产条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水利建设管理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水利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四制”,即: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基建程序管理逐渐规范,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健全,验收管理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稳中有升3、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毕为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运营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毕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重点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水管单位发展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权责,增强了水管单位活力,稳定了职工队伍,提高了管理水平,工程维护、水费征收等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推广农民用水户参加自主管理模式民间水利协会相继建立,全州金滩乡用水户协会、刚察县沙柳河镇红山村管理协会、祁连县扎麻什地区用水户协会、三角城乡银滩灌区管理协会等11个用水协会成立,调动了受益区群众参加建设和管理积极性,为农牧民用水合伙组织发展奠定了良好基本4、水利建设与管理队伍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为了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大力培养水利技能人才,建立一支与水利当代化建设相适应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水利局先后派人参加了全省“111”水利管理工作、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利工程造价及监理工程师等培训班,支持低学历人才向高学历迈进,非专业人员向专业人才转变学历深造,使海北州水利建设与管理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水利发展后劲。

      2.2水利发展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我州水利事业迅速发展五年,水利局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较好成绩,但与上级部门与群众规定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重要体当前:1、农牧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严峻十一五”期间,海北州人畜饮水工程,虽然获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依照《-海北州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显示,全州仍有 9.95万人,22万头大牲口,115万只小牲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饮水不安全人畜重要分布在牧业乡,该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工程面广线长,人均投资大,工程造价高,项目立项难,供水现状不容乐观2、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由于海北州是半农半牧地区,全州农田水利建设长期存在投入局限性,建设滞后等问题,加之既有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区供水局限性、灌溉方式简朴等因素,致使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水资源挥霍严重3、防洪抗旱减灾环节薄弱当前海北州应对突发性水旱灾害应急体制机制不完善,缺少先进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在遇到重大突发性水旱灾害时很难有效应对特别是海北州重点城乡防洪能力依然偏低,城乡防洪工程建设薄弱,绝大某些乡镇、村社未设防,抵抗洪水能力低,不能适应当前城乡经济发展需要4、水土保持建设及生态治理工作薄弱。

      因人才缺少及人力局限性,水土保持防止监督工作没能正常开展海北州地处高寒“三河”源区及环青海湖流域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生态环保和治理特别重要,因在生态治理方面投入局限性,从主线上没有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趋势3“十二五”水利发展形势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当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代替基本支撑,是生态环境改进不可分割保障系统,具备很强公益性、基本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但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并且事关经济发展全局;不但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并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十二五”时期,是我州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核心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攻坚时期,也是推动老式水利向当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重要时期海北水利发展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即面临着有利发展条件,也面对着严峻现实挑战十二五”总体发展环境比“十一五”更为有利,处在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水利建设有基本、有条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3.1地位与作用一是水利发展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举足轻重从地理区域上看,海北水利在青海省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海北州是“三河一湖” 即青海湖和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二级支流大通河、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水源涵养地和发源地,青海湖入湖水量80%来源于海北流经河西走廊、内蒙额济纳旗黑河、托勒河水量90%源自海北,被誉为“西部小水塔”是素有“江河之源”、“中华水塔”之称重要构成某些青海湖列入国家重要保护区及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国内旅游盛地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气候“平衡器”,其依托巨大水体及其灌木草地可防止荒漠化向东漫延良好天然屏障;湟水流域作为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重要粮食、工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西部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荒漠相连,东部与黄土高原相邻,生态环境会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该区域生态恶化在一定限度上加剧了青藏高原气候异变,从而直接危及到湟水乃至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生态状况,可见生态地位十分明显加强黑河、大通河、青海湖流域及湟水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但关系到我州自身发展,并且还关系着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全国及至全球生态安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