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ppt
21页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凤翔编制,*,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马克思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第三篇分析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四篇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但是实际上这两种剩余价值生产形式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根据综合与分析的方法,在第五编把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综合起来,论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数量变化规律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1)资本主义意义上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第581页—583页第1段)资本主义条件下,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生产劳动的概念扩大了关于生产劳动的定义,第五章指出撇开劳动过程的各种具体形式,从劳动过程的结果来看,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是生产劳动这个定义对于作为整体来看的总体工人是 正确的,但是对于总体工人的每一个单个成员来说,它就不再适应了随着资本主义分工的细化,劳动过程本身协作性质的发展 ,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它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在劳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或者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不仅是商品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工人单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 只有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生产工人的概念绝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把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因此成为生产工人不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不幸马克思这里举了教育的例子教师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可讨论)资产阶级古典学派把剩余价值的生产看成工人的决定性特征但是他们对剩余价值的理解不同,因此对生产劳动与生产工人的定义不同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只有农业才生产剩余价值(纯产品)斯密认为只有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同收入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2)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第583页第2段—585页第1段)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价值生产的起点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延长工作日超过劳动力价值等价物以上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它是以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起点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相对剩余价值以资本对劳动的实际隶属为基础绝对剩余价值是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初,劳动者转化为雇佣劳动者,劳动和劳动过程隶属于资本,劳动过程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劳动在资本主义关系上隶属于资本,这时生产力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需要一定的技术,是工人操作工具剩余价值生产主要采取延长工作日的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发生变化劳动过程采用分工和机器生产,技术条件和劳动组织发生了根本变化劳动者成为部分劳动者,工人被当作活的附属物并入死的机构这就意味着劳动不仅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而且在实际上隶属于资本于是产生了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对劳动的强制主要从事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以上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产业资本之外,还有一些中间形式的资本如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它们没有使生产者在形式上和实际上隶属于资本,它是在生产过程之外剥削小生产者的剩余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的家庭劳动,虽然形式上属于中间形式资本,但是劳动者要受到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只需要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
因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在社会上普遍使用后,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加多的剩余价值,便无限度地延长工作日成为社会各部门普遍现象在当时的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价值生产是同时进行的第584页第2段),,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表面上看,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两者的区别似乎是不存在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绝对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为前提但是只要涉及到提高剩余价值率问题,两种形式之间的差别就可以感觉到了假定劳动力按其价值支付,那么,或者是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才能提高;或者工作日的长度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缩短必要劳动而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来提高yue,(3) 剩余价值生产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第585页第2段—589页第4段)剩余价值的生产应当由生产关系来说明,而不能由自然条件或劳动生产率来说明自然条件以及自然为条件的劳动生产力,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但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
无论那种形式的剩余劳动都要以一定的劳动生产力为前提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都必须要有劳动者提供剩余劳动 早期阶段,劳动生产率较低,提供剩余劳动也少,依靠剩余劳动生活的人数也较少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靠剩余劳动生活的人大大增加,资本关系是在较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产生的,这种较高的劳动生产力不是自然的恩惠,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劳动生产率和自然条件是相联系的(第586页第2段)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自然条件越好,维持劳动者自身需要的生活资料 的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为别人提供剩余劳动时间就越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壤的肥沃程度,影响剩余价值量但是绝不能反过来说,最肥沃的土地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长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地方不是热带,而是温带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促使人们支配自然的,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自然产品的多样性人们征服自然界,改进劳动工具,满足不同的需要,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第587页第3段)自然条件只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可能性,它的现实性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必须有外部的强制,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强制。
自然条件或以自然为条件的劳动生产力,只能说明一个劳动者的必要劳动例如1天就足以维持他1周的生活,却不能说明他每周劳动的6天里,为什么另外5天为资本家提供剩余劳动这个问题只能由资本关系来说明(第588页第2段—589页第3段)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社会劳动的生产力一样,以自然为条件的劳动的生产力也表现为合并劳动的资本的生产力4)批判剩余价值起源于劳动生产力的谬论(第590页第1段—592页)李嘉图没有研究剩余价值的起源,把剩余价值看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东西,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永恒的他在谈到劳动生产率时,没有在其中寻找剩余价值的原因,只是研究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原因 相反,李嘉图学派则公开宣称劳动生产力是利润(应读作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对于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李嘉图学派进行回避,没有解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本能地意识到深入地研究剩余价值起源这个爆炸性问题是非常危险的李嘉图之后半个世纪,穆勒还在重复劳动生产力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论调而且提出了曲解剩余价值起源的的种种观点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上一章考察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本质问题现在要考察剩余价值量的变化规律剩余价值的本质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关系,它在量上的表现就是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量的对立运动。
本章考察剩余价值量的变动规律为了研究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变化,作了几个假定前提:1、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出卖的;2、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平均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3、劳动力的价格不少于它的价值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影响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相对量的有三对因素:1、工作日长度或劳动外延量;2、正常劳动强度或劳动的内含量;3、劳动生产力这三个因素有不同的组合,后面四节就是分析这种不同的组合1、 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已定),劳动生产力可变在这个假定下,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三个规律决定的第一,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从而不论 产品数量和单个商品价格如何变化,一定量的劳动时间总是创造一定量的价值第二,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它的提高或降低,按照相反的方向影响劳动力的价值,按照相同的方向影响剩余价值第三,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应减少或增加的结果而绝不是这种减少或增加的原因根据这个规律,剩余价值的变化是以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价值的变动为前提的剩余价值量变化的界限是以劳动力价值新的界限确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价格下降,只要下降了的劳动力价格高于劳动力新价值的最低限度,工人的生活资料量会增加。
劳动力价值下降,资本家的剩余价值量增加,生活资料量比工人增加的幅度更高,工人与资本家生活状况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李嘉图第一个严密地表述了上述三个规律他的缺点:一是没有认识到这些规律以工作日长度和劳动强度两个因素不变为前提二是同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没有研究剩余价值本身,只是研究它的具体形式利润、地租等,并且混同了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2、工作日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劳动强度可变第一、从单位时间产品总量来看提高劳动强度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样,会增加同一工作日的产品总量第二,从价值产品和单位产品价值看提高劳动强度增加同一工作日的产品价值,即价值产品增加,单位产品价值不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同一工作日产品价值不变,即价值产品不变,单位产品价值下降第三,从劳动力价值看提高劳动强度会使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同的或不同的程度增加,如果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低于新的劳动力价值,劳动力的加速损耗就会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劳动力价值下降,剩余价值增加第四,从相对剩余价值来看提高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都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撇开超额剩余价值情况,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在工人必要生活资料部门里发挥作用,才能降低劳动力价值,增加相对剩余价值。
不管什么部门,只要劳动强度提高,就能缩短必要劳动,增加剩余价值的量第五,关于劳动强度的普遍的社会标准如果一切产业部门的劳动强度都同时相等地提高,新的提高了的强度就成为普通的社会的正常强度,因而不再被算作外延量这仅就一国国内而言,平均的劳动强度在不同的国家仍然是不同的(第600页第3段)3、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第一,工作日缩短在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条件下,必要劳动不变,工作日缩短会减少剩余价值,降低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只有降低劳动力价格在劳动力价值以下,使压低的数量等于剩余价值减少的数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剥削量第二,工作日的延长随着工作日的延长,剩余价值增加了劳动力的价值绝对地说虽然不变,相对地说却下降了在工作日延长或劳动强度提高的情况下,工作日借以表现的价值产品增加了,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可以同时以等量或不等量增加劳动力的价格尽管在名义上不变甚至有所上升,实际上劳动力的价格可能降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因为工作日的延长和劳动强度的增加,超过了一定的点,会使劳动力耗费以几何级数增加,使劳动力的再生产和发挥作用的条件遭到破坏即使较高的工资也补偿不了这种损耗4 、劳动的持续时间、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根据前面三节所述,有种种不同的组合。
这里主要叙述两种主要的情况第一,劳动生产力降低,同时工作日延长这里的劳动生产力降低是指必要生活资料部门例如农业中土壤肥力下降以至劳动生产力降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必要劳动增加) 在劳动生产力降低和工作日同时延长的情况下,即使剩余价值率下降,剩余价值量仍可保持不变;即使剩余价值量可以保持增加,剩余价值率仍可保持不变;并且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都可以增加12小时=6小时+6小时,12元=6元v+6元m,各种变化情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