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简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3845692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大历诗人韩翊诗歌简论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大历十才了”的名号,具体到人名的,最早要见唐姚合《极玄集》因为通行二卷木 《极玄集》中的李端小传有云: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 崔洞[删、耿漳、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历校书郎,终杭州司马关于十才了具体人名,不同阶段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北宋欧阳修、宋祁撰写《新唐书》 时,依据《旧唐书》和“卢纶诗题”所划定的范围而作出取舍,并确定了大历十才了的具体人 名,《新唐书•文艺传》云:“(卢)纶与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山同、耿漳、 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宪宗诏中书舍人张仲索访集遗文《唐诗纪事》卷三十《李益》:大历十才子,《唐书》不见人数:卢纶、钱起、郎士元、 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漳、李嘉祐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 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漳、李端至此可见,关于“大历十才子”具体人名,众说纷纭,现当代也不乏考证者北京师范 大学周流溪先生《大历十才子小考》一文中,参考《新唐书》等著作,得出结论:“大历十 才了”应该是钱起、韩翊、郎十元、耿漳、李端、卢纶、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叩。

      现今比较一致的认为:大历十才了是钱起、韩翊、夏侯申、耿漳、李端、卢纶、吉中孚、 司空曙、苗发、崔馭但大部分学者研究者都将“大历十才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很少研究其中之一国 内研究者尚且如此,国外就更少有人涉及许尧佐著有《柳氏传》,艾名《章台柳传》,收录 于《太平广记》485卷,是关于韩翊与柳氏的故事,可见其一段经历很多研究也依据于此 傅璇琮先生《关于〈柳氏传〉与〈木事诗〉所载韩翊事迹考实》一文中,也大致列出韩翊一生大 概经历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鞠飞作有《论韩翊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文,并有《韩 翊生平补考》作为依据其《韩翔生平补考》一文,参考前人Z研究,列出韩翊较完整的经 历,可做研究之依据Z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作为毕业论文的依据和意义在于:韩翊作为“大历I•才子” Z-, 其诗词有“大历十才了”诗派共同的特点,但因其自身遭遇与经历,其诗也有不同于“大历 十才了”诗派而独当一面的特点韩翊,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及第,宝应 年间为形势所迫,先是闲居京城,后屈就幕僚建中初年,因作《寒食》诗被唐徳宗赏识, 遂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翊有《韩君平诗集》传世,《全唐诗》录存三卷,共录诗170多首。

      诗 歌主要是投献应制之作,内容多为歌颂升平,或诗酒唱和,或送往迎来但因其白身感情经 历,传有《章台柳》一首,可见其诗作中的感情流露作为诗歌如此盛行的唐代诗人,“大 历十才了” I•人名号还不及李H—人响亮,当然,这是很多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但希望通 过对韩翊诗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韩翔的认识,对“大历I•才子”的认识同时,我们 也可以通过对韩翊诗歌的研究,多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大历时代的诗人写作风气及诗歌 特点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韩翊生平经历及其诗歌艺术同时研究其在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以及现在的社会地 位要解决的问题:1、 韩翊诗歌的思想内容有哪些?2、 韩翊的诗有何艺术特色?3、 相较于“大历十才了”中其他的诗人,他的诗有什么突出Z处?4、 韩翊在唐大历年间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现在又是如何?三、 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研究步骤:首先研读韩翊收录于全唐诗中的诗作、有关韩翊生平的著作或篇章其次, 研读“大历十才了”中其他人的诗作,与韩翊诗作相比较最后考证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及 探究其在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方法:1、佐证法2、引证法3、頁接论述措施:查寻和总结资料,详细阐述,提出观点四、 参考文献[1]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2] [唐]李肇.翰林店(傅璇琮的翰学三书木)[3] 鞠飞.论韩翊诗歌的艺术特色.宜春学院学报,2010(6)[4] 黎国韬•大历十才子名号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晋]刘陶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6] 周流溪.“大历十才了”小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7]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培言文学大历诗人韩翊诗歌简论韩翊(754年前后在lit),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 了” 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冋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徳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 中书舍人韩翊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 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大历十才子”的名号,具体到人名的,最早要见唐 姚合《极玄集》因为通行二卷木《极玄集》中的李端小传有云: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 崔洞[晌]、耿漳、夏侯审唱和,号十才了历校书郎,终杭州司马关于十才了具体人名,不同阶段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北宋欧阳修、宋祁撰写《新唐书》 时,依据《I口唐书》和“卢纶诗题”所划定的范围而作出取舍,并确定了大历十才子的具体人 名,《新唐书•文艺传》云:“(卢)纶与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嶋、耿漳、 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了” o宪宗诏中书舍人张仲素访集遗文《唐诗纪事》卷三十《李益》:大历十才了,《唐书》不见人数:卢纶、钱起、郎士元、 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淳、李嘉祐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 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漳、李端至此可见,关于“大历十才子”具体人名,众说纷纭,现当代也不乏考证者。

      北京师范 大学周流溪先生《大历十才了小考》一文中,参考《新唐书》等著作,得出结论:“大历十 才了”应该是钱起、韩翊、郎士元、耿漳、李端、卢纶、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晌现今比较一致的认为:大历十才子是钱起、韩翊、夏侯申、耿漳、李端、卢纶、吉中孚、 司空曙、苗发、崔山同一.前人对于“大历十才子”的研究关于“大历十才了”,从古至今祁不缺乏研究的人,多见于一些“大历诗人研究”、“大 历诗风研究”、“大历十才了诗歌艺术研究”诸如此类的著作如蒋寅的著作《大历诗风》 和《大历诗人研究》,对大历诗人做了系统全面的了解与叔述,对大历诗风也做了全面的概 括后人很多的研究也是依据于此还有张学淞刘九伟赵贺著有《大彷-1 •才子诗传》,将《简编》所收大历1-才了诗126首全部选入,而《简编》未收的吉中孚1首、苗发2首、夏侯 审1首则从《全唐诗》选入,此计130首然后又从《全唐诗》中选入钱起的15首等全书共 选诗200首,基木上体现了十才子诗的风貌关于“大历T•才子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并不少见张学松在《沉凉哀惋的时代悲歌一一 大历十才了诗歌思想内容论析》一文中写道:大历十才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1) 战乱写实;(2)身tttZ悲;(3)山林隐逸;(4)饯酬送别;(5)边塞咏歌。

      这些内容或肓接或间 接地反映了唐代大历及其前后的社会生活血貌,谱写了一曲沉凉哀惋的时代悲歌⑵彭洁莹和张学松共同写的《大历十才子诗歌意象论》中也有这样的内容:大历十才子诗 歌的意象群有其独特风格如植物意象中以草、柳代表离别与乡思,松、竹、莲荷则具宗教 指涉意味,山水意象的隐逸主题,云意象的隐逸色彩和禅意情调等等十才了诗歌在意象组 合上,以并列式纟R合为主,意象呈现静态化;其次是虚实结合,虚实相济,使诗歌具有鲜明 的感觉效果和虚灵萧散的美学风味⑶二、前人对于韩翊的研究大部分学者、研究者都将“大历十才了”作为一个報体来研究,鲜有具体研究其中Z— 者关于韩翊,史传中鲜有记载关于韩翊生平,许尧佐著有《柳氏传》,又名《章台柳转》, 收录于《太平广记》485港,其中可见一二《柳氏传》是关于韩翊与柳氏的爱情故事,记 录了韩翊一段经历很多研究也依据于此傅璇琮先生《关于〈柳氏传>与<本事诗〉所载韩翊 事迹考实》一文中,也大致列出韩翊一生大概经历o李肇的《翰林志》中发现关于韩翊其人 入翰林院的记载:“开元二十六年刘光谦,张坦乃为学士,始别建学士院,于翰林院Z南, 又有韩翊、阎伯嶼、孟匡朝、陈兼、李白、蒋镇在I口翰林院。

      同样韦执谊的《翰林院故事》 亦载:“玄宗以四境大同、力枢委积,由是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别旨 至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其外有韩翊,阎伯嶼、孟匡朝、陈兼、李H、蒋镇在111 翰林院中李肇,元和年间为监察御史;韦执谊,贞元年间为翰林院学士而韩翊约卒于 贞元四年,三人可为同时代人且两文记载皆同,此事应准确、可信关于韩翊的生平,鞠飞作有《韩翊生平补考》一文,参考前人Z研究,列出韩翊较完整 的经历,可做研究之依据文章开头写道:韩翊,字君平,南阳人,中唐“大历十才了” Z 一其生平事迹,史传记载至今简略经傅璇琮先生《关于〈柳氏传〉与〈本事诗〉所载韩翊事 迹考实》一文钩沉发覆,其大概经历如下:韩翔,天宝十三载进士及第;宝应元年(762) 年,入侯希逸淄青幕府奏为从事;宝应四年侯希逸被逐,又随同入京,于此闲居将+年;大 历八年(773)再度离京,入汴宋节度使田神功幕府,因汴州从773年至779年间历经兵乱, 翊居此,亦屡易其主,先后入田神玉,李希烈,李勉幕;建中初(780),又因“春城无处 不飞花”诗受知徳宗,摧升为中书舍人,卒于任关于“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有一个典故话说徳宗任命韩翊为中书舍人时,因当时有 两个同名同姓的韩翊,其身边的大臣便问是哪个韩翊,徳宗便说: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 那个韩翊。

      可见韩翊在那时的名气已然是不小的同时,其又作有《论韩翊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文,对韩翊诗的艺术特点做了比较全面的 研究与概括韩翊,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了” 2—文章对其诗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概括为以下四点:众体兼备,尤善律体;锤字炼词,警句时见;极貌写物,诗意可玩;清空 华丽,相映成趣1当然,韩翊的诗作《全唐诗》中收录三卷,共170余首,其间不乏流传甚广的诗作后 人对于其某一首诗或某几首诗的研究也是不少的,尤其是《寒食》,后人多将其作《寒食》 与他人所做《寒食》相比较,得见其诗特有的艺术风格《唐宋词赏析》收录韩翊《章台柳》一首,其后收录柳氏《杨柳枝》一首,在对这两首 诗的赏析中介绍了韩翊和柳氏的故事可见柳氏和韩翊的凄美爱情故事也是广为流传的传 命后人依据韩翊与柳氏的爱情故事,也写下不少美文《寒食》与《章台柳》是韩翊诗作中最具代表的诗,后人研究也多以研究《寒食》为主 其他流传颇广的诗还有《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诗综上所述,对于韩翊的研究,各方面都有人涉及,但论涉及之深,涉及Z广,研究Z全 面细致,却鲜有人,甚至是无人所以对于韩翊的研究,还有待后人探索注释:本科毕业论文(20 届)大历诗人韩翊诗歌简论专业:汉语言文学[摘 要]韩翊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有“大历十才子”共同的特点,但因其自 身遭遇与经历,也有不同于其他“大历十才了”而独具的特点。

      韩翊的诗作尚存有一些盛唐 余风,其中隐现的浪漫色彩和讽刺意味,是其他大历诗人所鲜见的[关键字]生平坎坷;浪漫色彩;讽刺;清空流丽Briefly discuss poetry of Dali poet HAN HongAbstract: As one of The Ten Talents of the Dali Period, Han。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