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试卷教案.doc
9页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类别《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分数是否参评自评得分备注编号款项内容款项分数条文总分节地与室外环境4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9□4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9□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4.24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或非玻璃幕墙建筑;24□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或不设室外夜景照明2□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2.6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26□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或只有一排建筑1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250% 以 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142.7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24□超过 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2□48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39□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3□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4.210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36□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3□4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6□4.2.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4.213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 30%;39□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3□4.2.14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36□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3□总分100节能与能源利用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6□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10□5.2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6□65.2.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规 定 值 低20%6□65.26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10□1057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6□658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3□□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3□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或不需要设水系统或风系统的空调系统(如采用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或分体空调)3□35.29走廊、 楼梯间、 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5□5。
2.10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中规定的目标值8□5.2.11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2.12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 的节能评价值要求35□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2□5.213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3□5.2.14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3□5.2.15合理利用余热废热提供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4□5.2.16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10□总分100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设计阶段不参评62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1□□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1□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5□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2.4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26□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4□6.2.5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24□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2□66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10□6.27采用节水灌溉系统310□在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或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7□6.28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10□6.2.9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5□6.210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15□6.2.11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8□6.2.12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47□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或未设置景观水体3□总分90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9□7.2.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5□7.23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10□7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2.5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结构构件5□7.26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36□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3□7.2.7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设计阶段不参评7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10□7.2。
9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2.10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10□7.2.11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5□7.2.12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10□713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设计阶段不参评7.2.14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设计阶段不参评总分80室内环境质量81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或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68.2.2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59□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4□8.2.3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24□采用同层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小于 50%.2□8.2.4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应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要求3□8.25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2.6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3 的要求7主要功能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614□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 60%或无内区或住宅建筑4□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 RA、 无地下室。
4□82.8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12□82.9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方便8□8.210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改善自然通风效果13□811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足热环境设计参数要求.4□□避免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