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速度资料解释与应用.doc
13页第五章 地震速度资料解释与应用地震波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是地震波运动学特征之一在资料处理和 解释过程中,速度资料均十分重要例如在计算动校正时需要叠加速度,绘制构造图进行时 深转换时需要平均速度近年来,速度资料在地震解释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概括起来有以 下几方面:1 )进行时深转换、绘制深度剖面和构造图2 )根据速度资料识别波的性质,如多次波、绕射波和声波等.3 )利用速度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和理论地震模型,对地震记录作模拟解释4 )利用速度纵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地层沉积特征和相态展布5 )利用层速度资料,预测岩性分布和砂泥岩横向变化6 )利用速度资料计算反射系数图板,进行烃类检测,判别含气亮点7)利用合成声波测井,进行砂体横向追踪和对比8)利用速度资料预测地层异常压力由此可见,提取和分析速度资料是地震地质解释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熟悉各种有关的速 度概念,速度资料的求取方法和影响速度的各种地质因素对于应用速度资料解决地质问题是 很重要的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理论研究和实际资料证实,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与岩层的性质、岩石的成分、密 度、埋藏深度、地质时代、孔隙度、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下面分别分析各种因素对速度的 影响。
一、影响速度的一般因素1 )岩性(图 5-1i )(表 5-1 ) 由于各种岩石类型的成份不同,其传播地震波的速度是不同的;有时即使是同一种岩石 类型,由于结构不同其波速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构成这些岩石 矿物的弹性性质,一般来说,火成岩孔隙很少或没有孔隙,地震波速度比变质岩和沉积岩的 都高,且变化范围小;变质岩的波速变化范围较大,沉积岩波速最低,变化范围大,这主要 与沉积岩成份和结构复杂, 受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影响较大有关 表 5-1 是几种类型岩石与 介质的波传播速度和波阻抗资料2 )密度(图 5-1a,b ) 通过大量岩石样品物性研究和数据分析整理,发现地震波速度与岩石体积密度之间,存 在着一种令人满意的近似关系即:图 5-2 中给出了按上式计算的理论曲线和测定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图中可以看出, 除 岩盐和硬石膏偏差大一些外,其它岩石均比较适用这一经验公式具体地反映了速度与密度 之间关系, 为参数之间的换算提供了方便 如在计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时, 如果已知速度 V, 缺少密度参数, 可用上式进行换算 图 5-3 是胜利油田各时代地层埋藏深度、层速度与密度 之间的关系。
图 5-1 影响地震传播速度的几种主要因素表 5-1 几种主要岩石类型与介质的速度变化范围3)地层时代实际观测资料表明, 岩石的成份和深度相近, 地层时代不同时, 地震波速度差异也较大, 时代较老的岩石比年青的岩石速度大(图 5-1c )这主要与年代较早的岩石成岩作用时间 长,岩石较致密等因素有关4 )埋藏深度(图 4-3 ) 在岩性和地质年代相同的条件下,地震波的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埋藏越 深的岩石,承受上覆地层压力越大,压实作用强,岩石较致密,其波速增大但地震速度梯 度的变化表现为浅处速度梯度较大,随埋藏深度速度梯度变化减小,这主要与深部岩石压实 作用趋缓等因素有关5 )孔隙度与裂隙 孔隙度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岩石类型相同,成份相近、孔降度大小不 间,速度变化范围较大(图 5-1d,e,f ),高孔隙度一般对应为低速,而低孔隙度则一般对 应为高速碎屑岩的孔隙度通常随着岩石致密程度和胶结程度的增大而缺少,其速度随胶结 程度的增大而增大此外,岩石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裂隙可导致岩石的速度减小,这种现象一 般在碳酸盐岩储集层或断裂破碎带中较为发育图 5-2 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P =0.31V (已饱和卤水) 图5-3地层埋藏深度与层速度和密度的关系二、地震速度与多孔介质流体性质关系1 、流体性质 地震波在沉积地层中的传波速度与岩石孔隙度和流体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岩石孔隙中含 油、水或气时,岩石的波速会降低,引起波阻抗变化,并导致反射波振幅发生变化所谓的 亮点技术,就是利用饱含油气地层引起界面波阻抗差和反射振幅的强弱变化而直接找油气的 方法研究表明,在浅层岩层中,含有一点点气就会使岩石速度显著降低;但当地层中气体含 量达 5%时,再增加含气饱合度只对岩层的速度产生很小的影响,这样就造成有远景的气藏 和近于枯竭的气藏在地震参数上是相似的实际计算证明、时间平均方程不能应用于气体饱 和情况,只能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式中:V r -流体饱合砂岩速度;Pr-流体饱合砂岩体密度 =Pm ( 1-①)+Pf①;Ks-岩 石骨 架体积模量;Km-岩石颗粒体积模量;Kf-流体体积模量;①-孔隙度;Pm-颗粒密度;Pf-流 体密度图 5-4 所示为水饱合砂岩、 气饱合砂岩和油饱合砂岩的计算结果 可以得出几点认识:1 )油和水饱合砂岩之间的速度差别很小2 )气饱合与水和油饱合砂岩在小于 1600米深度时,速度差别较大;大于此深度时有 一定差别,但差别很小3 )气饱合砂岩和页岩 (按 VZ=1585Z 1/5 计算)之间在浅层速度差异大, 但在大于约 2000 米以上时不存在差别。
4 )页岩和水饱合砂岩之间的速度差别较小2 、异常压力 在正常压实情况下,岩石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这种变化使地震波的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地震上叫做微分压力,这种微分压力对速度有较大的影响微分压力由下式定义△ P = P r - P f式中:Pr-地层压力,Pf-流体压力理论和实际研究表明,压缩波的传播速度正比于 △ P (图5-4 ),随微分压力的增大,地震波速度减小这就意味着当承受正压力和较大的流体压力的地层存在一较大的压力差 时,在沉积层系中将出现一低速层在沉积岩中,作用的总应力 Pr = P f + A P,如果孔隙中流体容易排走,与地表水相通,则Pf为静水压力,如果孔隙中流体排泄不畅或不能排出,流体就要承受一部分由岩石内骨 架承受的压力,这时流体压力大于静水压力,地层岩石中的孔隙欠压实,称为欠压实带或欠 压实地层欠压实地层地震波速度减小,这就是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压力的基本原理图5-5速度与外压力的关系图5-4含不同流体成分页岩和砂岩的速度与深度关系曲线三、几种与油气关系密切的岩层速度特征自70年代初以来,在研究岩石的波速变化规律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工 作下面以几种与油气藏关系密切的岩层的速度特征为例,讨论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的速 度特征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图 5-6、7)。
1 )页岩研究表明页岩速度、密度与深度有密切的关系,这主要由于页岩沉积后易于压实的特点 所至实质上页岩的这种速度变化主要与孔隙度变化有关,页岩沉积初期的细粒粘土物质其 含水量可达60-70 %,密度为1.7g/cm 3,速度是1600m/s左右,随深度增加和成岩作用增强,孔隙水挤出,含水量可能只有百分之几,密度为 2.6g/cm 3,速度增大到4000m/s以上2 )砂岩不同成因类型的砂岩,具有明显不同的速度特征分选良好的滨海砂层,颗粒坚硬,压 实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改变影响不大,因此,速度、密度对深度只有微弱的依赖关系;与之相 对应,河道砂层由于搬运距离短,分选不好,随埋深增加,易于压实,速度会发生显著的变 化总的来说,埋藏深度对砂岩的影响不如页岩明显,当深度从零增加到 4000米,砂岩的孔隙度大约从30 %减小到百分之几,速度大约从 2500m/s 增加到4500m/s正是因为砂泥岩速度在深部趋于相近,因而对于深部地层很难利用速度信息区分砂泥岩5ft UK (W雷)才 贡岩 1砂岩[.石疥贬.1U1 白云岩 J―3000一 400©― 5000 6(X)0 7000图5-7地下岩石和流体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正常范围(据 Lind seth , 1979)随深度变化3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沉积后即成岩,其速度特征比较稳定,随深度变化较小,速度值在4500m/s~6500m/s 的范围,比砂岩大,更大于页岩。
碳酸盐岩速度的变化主要与裂隙作用有关,当构造作用强烈,裂隙发育,其速度明显降低四、速度分布规律在沉积地层中,速度的空间分布受地层沉积序列、岩石类型、横向展布与地质结构等的 控制,因而具有成层住、递增性、方向性和分区性1 )成层性:沉积岩的基本特点是成层分布,由于各地层沉积条件、岩石性质的不同, 在各地层中波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由于速度在剖面上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这为地震勘探 解决地质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 )递增性:在正常地层层序条件下,速度随地层深度和地质年代是线性增加的,但速 度变化的梯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3 )方向性:由于地质结构和沉积岩相的变化,速度沿水平方向也会变化一般来说, 速度变化的水平梯度不大,但由于构造作用和沉积相变会出现断层、断块、地层不整合和地 层尖灭等,往往在这些部位速度的水平梯度会发生突变;这正是提高处理和解释精度所必须 考虑的问题4、分区性:受构造或沉积条件的控制,速度在平面内的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例 如长期剥蚀的构造隆起区,速度值高,但速度梯度小;由于沉积环境不同、相带和岩性横向 变化,速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实际工作中正是利用速度分区、分带的变化规律与岩性的内在 联系进行地质解释的。
总之,改进层速度资料,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是利用速度资料进行岩性解释的关键,这 需要地质人员与物探人员合作来完成第二节 几种速度概念与叠加速度谱的解释速度参数十分重要,但又很难精确地测定它的数值其原因由于地质介质的不均匀性、 速度是矢量,即使在同一岩层不同部位和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各不相同,它是 空间坐标的函数V = V(x,y,z)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不可能真正精确确定这种函数 关系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根据用途不同和地震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对极其复杂的实际 情况作种种简化,建立近似的介质模型,并引入各种速度概念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几种与解 释有关的主要速度概念、使用范围和相互关系速度的概念1、平均速度当地震波的射线垂直穿过水平地层时,平均速度定义是: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垂 直穿过某一层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对于 n 层水平层状介质的平均速度是:(5-2-1 )式中hi, Vi分别是每一层的厚度和速度平均速度的引入,是将反射面上覆的若干地层,近似地简化为均质单一的地层模型从 公式(5-2-1 )中可以看出,平均速度不是各分层速度值的线性平均,而是各分层中波的垂直 传播时间对分层速度的加权平均。
这就意味着,垂直传播时间大的低速层或厚度大的分层对 平均速度影响大,垂直传播时间小的高速层或薄的分层对平均速度影响小按平均速度的定义,波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应以直射线传播事实上,远离炸点观测地震 波时,地震波传播时是沿最小时间路径传播,即是以拆线传播的由此可见,平均速度必然 产生误差,误差范围随观测点离爆炸点距离增加而增加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垂直入射和 炮检距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它只适用于把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2、均方根速度Vrms,即:(5-2-2 )均方根速度是每层的速度传播时间( ti)加权后平均再开方的值,记为均方根速度不管射线折曲状况如何,仍然以直射线来近似;也没考虑波沿不同射线的传 播速度如何变化,只是一个与各分层速度有关的统一速度均方根速度是常速,与炮检距无关实际上,层状介质中反射波的真正传播速度是随炮检距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 Vgs不是真正准确的速度,只不。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