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中山市2016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40页中山市2016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语 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i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I卷 阅 读 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3 题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也应当看到,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加快,经济转轨加速,社会矛盾加剧,道德失范、人心浮躁、物欲盛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命题,既解释了在社会稳定时期,法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看待;又肯认了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其实难以决然剥离但是,当命题转向治国方略,亦即究竟是“依法治国”为主,抑 或 是“以德治国”为要,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前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主次有序,依法治国是主体,以德治国为辅助,这是由法律与道德自身属性所决定的现代法律是高度建制化的制度性事实,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程序性特征,体现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式理性化和科层化的实践要求相较而言,道德治理则可能陷入混沌的非技术化、非建制化和非程序化状态总体来说,在当代复杂社会形态下,道德治理难以独自构成 一 种“治式”,无法提升至治国方略的层次。
此外,法 律 的“自创生”和“自我复制”特性,使得法律移植比道德移植难度小,因而也更有利于不同国家间互相借鉴需要强调的是,“法主德辅”绝非否定道德的作用,而仅仅是指在治国方略的层面上,法治更适合作为主体,也更应该成为主体,而以德治国是建构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战略换句话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互为支撑的结合,也是主次有序的结合法治是良法之治,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并不止步于此,而是为了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形成良法善治的辩证统一体可见,道德与法律从历史上的浑然一体,到近现代的相对分立,再到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相辅相成,是 一 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在不断扬弃中获得“统一”的升华摘编自戴小明朱政 道德与法律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律与道德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发展为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B.法律不应当被民众畏惧,而应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获得民众的认可,这是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C.将道德与法律视为一体,这是国人很容易出现的认识弊端,其原因在于我们民族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
D.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社会生活的刺激,法律和道德实现了相对分离,各自凸显出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与道德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在治国时应当以“依法治国”为主,但也应该积极发挥道德的辅助作用B.道德治理的人文色彩浓郁,自由度大,缺乏清晰的程序过程,这一点与高度建制化的现代法律恰好相反C.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当然这只是仅限于治国方略上的需要,更多时候,两者是互相支撑的D.道德与法律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合有分,而社会主义法治则在不断扬弃中获得了一种“统一”的升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治的基础是道德,我们不应该一味凸显法律的威慑力,而是要力求让法治深入人心,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B.中国古代喜欢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这种模糊两者界限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C.治国重在法律而不是道德,因为在当代复杂社会形态下,要避免陷入混沌的德治之中,需要向国际社会看齐D.法律和道德各有价值和意义,“法主德辅”是建立两者相对分立的基础上的,强调法治,离不开道德的辅助和支撑。
二、古代诗文阅读(3 6分)(一)文言文阅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7题阳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好学,爱文藻,时人为之语曰:“能赋能诗阳休之孝昌中,杜洛周陷蓟城,休之与宗室南奔章武,转至青州葛荣寇乱,河北流人,多凑青州休之知将有变,请其族叔伯彦等潜归京师避之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人所杀,诸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免齐爱禅,除散骑常侍,监修起居注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文宣郑天,百僚咸从,休之衣两裆甲,手持白棒时魏收为中书令,嘲之曰:“义真服未?”休之曰:“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减卿?”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文宣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与魏收俱至尚书令杨遵彦与休之等款狎,相遇中书省,言及丧事,收掩泪失声,休之颦眉而已他日遵彦谓曰:“昨闻讳,魏少傅悲不自胜,卿何容都不流涕?休 之 曰:“天保之世,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皇建初,兼度支尚书昭帝留心政道,访以政术,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人患,为政教之先帝深纳之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且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休之早得才名,为人物所倾服,外如疏放,内实谨厚。
少年颇以峻急为累,晚节以通美见称魏收在日,深为收所轻,魏殂后,以先达见推位望虽高,虚怀接物,为辔州所爱重隋开皇二年,终于洛阳节 选 自 北史阳休之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B.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C.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D.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本指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B.郊天,在郊外祭拜天地,历代王朝把郊天作为吉礼首位,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郊天活动C.崩,古代把重要人物之死看得很重,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与诸侯之死称作“崩”D.缙绅,也 作“措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笏插在带间,后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阳休之富有才华,明辨时势。
他喜爱文藻,文学才华被人传颂;看到流离百姓聚集青州,他预料会发生变乱,劝族叔返京避难B.阳休之坦荡旷达,不在意同僚嘲笑文宣帝郊祭天帝,阳休之穿两裆甲衣,手拿一白棍子,被魏收嘲笑,但他不以为意C.阳休之表里如一,真诚表达内心感受文宣帝死后,魏收悲痛不已,阳休之只是皱眉忧愁,他以此表达了对魏收的不屑D.阳休之熟悉政术,善于举荐人才皇上非常赞同阳休之对政治策略的建议;阳休之了解先朝掌故和氏族情况,能选用合适的人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减卿?(2)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 成89题凤栖梧 贺铸为问宛溪桥畔柳拂 水 倡 条,几赠行人手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今日离亭还对酒唱断青青,好去休回首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倡条:柳枝青青:借 指“杨柳曲”8.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相比,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柳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 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 诗经卫风氓中,“,两句,描写女子出嫁后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毫无闲暇的情形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 劝学中说“,(3)王安石在 登飞来峰中,抒发身在高处,不怕浮云遮目的豪迈气概的两句是9 o乙 选 考 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用2 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 5分)1 1.阅读下面文字,完 成(1)(4)题(2 5分)你跑什么跑 安谅那天上午我们低年级没课,有同学就提议到学校附近去玩学校的围墙外,还是一片农田种植的是什么,已记不真切了也许当时压根儿就不识五谷,也就无所谓记忆了但似乎齐膝高,阡陌小道则隐没其间,笔直延伸高年级学生正在操场做操高音喇叭的声音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在空旷的田地回响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高喊着口令,这也是常常带我们领操的那位老师我们中的一个同学突然就喊叫了起来,隔着围墙,叫的是体育老师的名字,叫得几乎撕破了喉咙,一声接着一声,尖锐而高亢,在口令的间歇间,非常清晰和响亮。
我在一边傻乎乎地站着,没喊,但心里也被这喊叫声激越着,快乐着校园内的广播消停了高年级学生做完操,陆续返回教室了忽然,围墙的一扇小门被打开了,体育老师飞奔而来我们如惊弓之鸟,迅速四处跳窜那个喊叫的同学腿快,很快跑成田地里的一个点儿了我也没命地往前跑,终究落在了后面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一把逮住了我我被带进教育楼时,高年级同学还正逗留在走廊里,我当时一定很狼狈,他们的目光尽是幸灾乐祸我的姐姐正同校,比我高几级体育老师把我交给我的班主任,班主任把她找来了我说我真的没喊呀不过是谁喊的,我也闭口不说出卖朋友,就是叛徒,做叛徒是最可耻的我们从小深受这样的教育红岩里的甫志高、红灯记里的王连举就是这样的人,为我们所唾弃那你跑什么跑呢!不知谁说了一句我哑口无言在我家二三里路的地方,有个工厂是生产什么的,也早就忘记了工厂的后边,是农田墙脚则杂草丛生,沟渠蜿蜒还有一个厕所,是厂子里用的,对外,开了几扇通风的窗子我们常去那儿捉蟋蟀,抓帼蛔玩得忘了时间那天下午,邻居一个顽皮的大男生又带我去了那儿瞎玩一阵后,那大男生说他要上厕所,就从窗口攀爬了进去我不敢爬,就在墙外等他但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我还叫唤了几声,也不见回音。
我很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也有点焦急和担心天色渐渐暗了,我还拿不定主意:是继续等他,还是自行返回有一个大人快步向我走来,仿佛是冲着我来的我转身就跑,但没几步就被他抓住了衣袖,甩也甩不掉我被带到了工厂的门卫室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两个大人让我们自报家门,还让我们交待有什么企图我矢口否认大人说:你没什么事,为什么看到我就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