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矿规律[1].ppt
70页第三节 成矿规律研究•成矿规律的概念•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矿床共生规律 成矿规律概念 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 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 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成矿规律既是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 基础),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 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从1892年法国的L.德洛内提出成 矿规律的概念以后,В.И.斯米尔诺夫 、Р.鲁蒂埃等人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 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全球成矿规律、 区域成矿规律、矿区成矿规律以及单矿种 为主的专门性成矿规律等不同的分支 (一)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某些矿种或矿 床常在某一地区的某一地质时代内集中出现例 如世界上70%的金矿、62%的镍和钴、60%以上的铁 矿形成于前寒武纪;80%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世 界上的盐类矿产主要形成于二叠纪等•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 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 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1.我国主要的成矿期•划分成矿期是研究矿床在时间上的发展、演化和 分布规律性的有效途径地史中一定类型的矿床 及其组合的出现往往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有关。
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 征,将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1)前寒武纪成矿期, 2)加里东成矿期, 3)海西成矿期, 4)印支成矿期, 5)燕山成矿期, 6)喜山成矿期 前寒武纪纪成矿矿期•早太古代成矿矿期(泰山期)(3800~2500Ma):–绿绿岩带带及有关矿矿床;Fe、Au、Cu、P、滑石、菱镁矿镁矿 、 石墨、云母等•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矿期(中条或吕吕梁期)(2500~1800 Ma):–Cr、Ni、Pt、Fe-Ti、金刚刚石、铜铅锌铜铅锌 硫化物、稀土 、硼、滑石、菱镁矿镁矿 、云母等•(3)中—晚元古代成矿期(1800~600Ma):–Fe、Cu、P、石棉、石墨等矿产,在北方产于长城、蓟 县、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 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加里东成矿期 •此时我国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华北、西南进入相 对稳定的地台时期, •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的Fe、Mn、P 、U等外生矿床为主,如宣龙式铁矿、瓦房子锰矿、湘潭式 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
•中期海浸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灰岩白云 岩矿床•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祁连山、龙 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Cr、Ni、Fe、 Cu、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海 西 成 矿 期 •与加里东期相似我国东部处在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 相、海陆交互相、泻湖相及陆相沉积为主,相应形成一系 列重要的外生矿产,如南方泥盆纪的宁乡式铁矿、二叠纪 的泻湖期相Mn、Fe煤等矿床,北方石炭、二叠纪的铁、Al 、煤、粘土矿等矿产;•我国西北部地区仍处于地槽发展阶段,以内生金属矿产为 主,有秦岭和内蒙的铬、镍矿床;内蒙白云鄂博式稀土— 铁矿床,阿尔秦、天山地区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产,与花 岗岩有关的W、Sn、Pb、Zn,南祁连的有色金属,川滇等 地的Cu、Pb、Zn以及力马河Cu-Ni硫化物矿床 印支成矿期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上升为 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的外生矿床, 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 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形成众多的内 生矿床,如Fe、Cu、Cr、Ni、稀有金属、云母、石棉等。
燕山成矿期 •燕山运动是我国最重要的内生成矿期此时我国西 部地区大都结束了地槽阶段,进入地台发展阶段–东部地台区进入地洼阶段,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相 当强烈,出现多期岩浆活动和火山喷溢,造成丰富多样的内生 矿床岩浆活动以酸性、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溢为特征,早期 以广泛分布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W、Sn、 Mo、Bi、Fe、Cu、Pb、Zn矿床,晚期以广泛分布的小规模岩 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重要的Fe、Pb、Zn、Hg、Sb、Au 、稀有金属、萤石、胆矾石等矿床–喜马拉雅山地区及台湾仍处在地槽发展时期,有超基性、基性 岩浆活动,伴随有Cr、Ni、Cu、Pb、Ag等矿床–本期外生矿床不及内生矿床重要,在小型内陆盆地中有Fe、Cu 、U、煤、盐类、油页岩等矿床产出 喜山成矿期 •此期我国东部各个地洼区的发展均进入了余动期,构造活 动较弱•但台湾地槽和喜马拉雅地槽仍在强烈活动,产出有伴随基 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的Cr-Pt矿床(西藏)、Cu-Ni矿床及 火山岩中的Cu、Au矿床(台湾)等以及Pb、Zn、S矿床(新疆 西南部)•本期内生矿产虽较局限,但外生矿产比较发育,以风化淋 滤和沉积矿床为主,–主要的有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带的层状铜矿床,各地的 砂金、砂锡矿床,风化淋滤型镍矿,风化壳型铝土矿,西北许多地 区的硼矿和盐类矿床,西南地区的钾盐和岩盐以及第三纪的煤炭和 石油等。
•总体上,我国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 匀我国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 富集,Hg,Sb,As,稀有金属在晚期相对集中 •我国地壳演化早期,成矿作用比较简单;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加厚,岩浆活动、火山 作用、沉积变质作用的多次重演,大气中游 离氧增多,生物的出现和大量繁殖,成矿作 用愈来愈复杂,到中、新生代达到最高峰 2全球主要的成矿期• 根据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成矿作用的一系列特征,Г.А.特瓦尔奇列利哲将全球分为七个最主要的成矿期(P70表)3.地壳成矿演化的若干特点•多旋回性•继承性•长期性•方向性1)成矿的多旋回(多阶段)性• 成矿的多旋回性,指的是在地壳发展 过程中,相同的矿床类型或类似的矿产组 合在前后构造旋回中周期性地重复出现的 规律性• 成矿的多旋回与大地构造演化的多旋回 相对应,并受其制约,是后者特殊的物质 体现 •一般来说,地槽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具有多旋 回造山运动,多旋回发展表现十分突出,特别 是在优地槽中,与多旋回造山运动紧密伴随的 还有多旋回的沉积作用、多旋回的岩浆活动、 多旋回的变质作用以及多旋回的成矿作用•我国天山、祁连、秦岭和唐古拉等地槽褶皱带 多旋回发展很是典型,国外一些著名的地槽系 ,如阿帕拉契、科迪勒拉、乌拉尔、高加索、 塔斯满等,也都有同样的特点。
1—细碧角斑岩和辉绿岩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黄铁矿型矿床带;2—早 期阶段橄榄岩和辉长岩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型铬铁矿矿床和钛铁 矿矿床带;3—中阶段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期后成 矿带;4—晚阶段小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热液矿床带 高加索地 槽地质演 化、岩浆 活动和成 矿作用略 图(据В. И.斯米 尔诺夫, 1976)2)成矿的继承性•成矿的继承性:指的是区域内同一成矿元素或一组成矿元素 ,在不同时代以相同或不同形式相继成矿的规律性•成矿继承性的具体表现是在某一特定的地球化学区内,在各 种地质作用下,一些成矿元素以相同或不同的矿床类型辗转 成矿、自成系统如湘西、山东的原生金和沙金•由成矿的继承性,启示我们在预测找矿时应注意矿床类型可 随不同时期成矿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地质作用复杂 、某种矿化较强的地区,不能死守一个类型要注意同一矿 种、多种类型继承性共存的可能性据此可顺藤摸瓜,努力 发现新的成矿层位和新的矿床类型 3)成矿的长期性•成矿的长期性已为大量的地质事实所证实,具 体可表述为下列两个方面:• (1) 许多矿种或成矿元素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逐步富 集成矿的。
例如山东招掖地区金矿的形成史长达十几亿年,太 古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金的蓬夼组含铁镁硅酸盐建造,平均 含金0.07×10-6,成为本区金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元古代的区 域变质作用中,胶东群遭受褶皱、变形、变质及部分混合岩化 ,金进一步活化迁移;进入中生代,随着构造、岩浆活动,混 合花岗岩部分重熔,金再次活化迁移,集中至重熔花岗岩的边 缘及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2)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的形成时间,也常常 可延续很长时间,相对造山运动长得多例如 华南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史表明:在160~ 185Ma,形成漂塘、西华山、大吉山、瑶岗 仙等岩体,以及大量黑钨石英脉、矽卡岩型白 钨矿床及稀土矿床;90~110Ma,形成大厂 ,个旧、德兴等岩体,主要形成锡石硫化物和 多金属矿床可见华南钨锡花岗岩的成矿史是 较长的,成矿演化也是长期的,在每一期岩浆 演化和成矿演化中,大量工业矿化总是与较晚 期花岗岩有关4)成矿的方向性•成矿演化的方向性是指成矿特征随时间的变化 以一定的趋势向前发展的不可逆性• 上述成矿演化虽然具有多旋回性和继承性,但并不 是相同的重现,而是一螺旋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下述 四方面:• (1)在地壳的演化中,地槽的面积逐渐缩小,但成矿作用的 规模并没有相应缩小,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增大趋势。
从太古代至元古代,从早里菲至晚里菲,从加里东至海西,矿 化强度都是由弱到强,弱强交替欧洲和亚洲海西期金属成矿 省广泛发育,非、美、澳三洲也有部分发育,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特提斯构造带则中、新生代成矿期广泛发育•(2)每一时代地槽系的发展,开始是亲玄武岩类矿化占优 势,晚期是亲花岗岩类矿化占优势这种成矿演化的方 向性是由岩浆活动演化的方向性所决定的但地洼区的 岩浆演化顺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地槽区相反,一般趋势 是由酸到基,并控制了相应的成矿演化的方向;• (3)在继承性成矿中同一种元素的成矿特点随时间演化而 有所变化,亦表现了成矿演化的方向性例如SiO2,太 古代时主要形成火山沉积型碧玉矿床;古生代则主要形 成化学沉积型燧石矿床;到新生代则由生物作用而形成 硅藻土;又如铁的成矿,20Ga前以条带状含铁石英岩为 主;20Ga年后,以鲕状赤铁矿为主;到中生代则以菱铁 矿为主;• 4)在地史演化中不同元素成矿演化的方向 性:表现在亲铁元素一般倾向早期富集,而 亲硫元素以晚期富集为特征(表)二)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矿床在空间上也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分 布,具体体现为丛聚性分布、带状分布 等• 但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也可表现 出均匀分布特征,即在空间上的等距性 分布。
1矿床的丛聚性分布•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是指矿床在平面的 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 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的现象•1)矿化集中区• 矿化集中区是指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 ,某些矿产或成矿组合特别丰富,形成具 有一套固定的标型矿产或矿床组合的地区 如我国南岭地区是钨、锡、稀有、稀土的矿化集 中区、川南滇北是铁铜的矿化集中区、湘黔交界地 区是汞锑的矿化集中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铜铁矿 化集中区、鞍本、冀东是铁的矿化集中区、辽西冀 北是钼和铅锌的矿化集中区、胶东半岛是金的矿化 集中区、东秦岭是Mo和Au的矿化集中区、邯邢、 莱芜是铁的矿化集中区等• 国外,如美国上湖地区的铁、亚利桑那的铜、密 西西比的铅锌、克莱麦克斯的钼;苏联乌拉尔土尔 盖的Fe、Cu、库尔斯克的Fe、科拉半岛的磷—稀 土;南非阿扎尼亚的Au、Pt、Cr、金刚石等 • 矿化集中区内的矿床特点首先表现在矿床数 量多、规模大,特别是有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存 在• 如我国鞍本地区在100×10Km2范围内发育 有700余个铁矿床、总储量达5×109t以上• 另外,矿种可以是单矿种,也可以是多矿种, 矿床成因可以是同期多成因。
也可以是多期多成 因,• 矿化集中区的形成原因推测与地壳和上地 幔中元素分布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