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麓“苍穹”下的诉说.doc
7页山麓“苍穹”下的诉说今天,当首都机场的跑道上平均每分钟有一架客机起飞时,当春节来临直航包机往返于海峡两岸时,当酒泉、西昌的“神箭 ”直射苍穹时,当军事发烧友在“歼十”战机掠过的瞬间按下快门时,人们是否知道:人类探索航空航天的历史是如何形成的?共和国的航空事业是如何步步发展壮大走到今天的?我们如今享受着和平美好的蓝天,享受着便捷的空中运输又是以怎样的艰辛代价换来的?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然而作为我们年轻的一代无论如何不该将这些历史记忆失落!让我们把它重新拾起,重温在蓝天深处、浩瀚宇宙中真实发生的精彩华章,请跟随我们走进大山当中,走进在国际上都负有盛名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去探寻航空的历史,飞机的演进,山麓的“苍穹 ” 中国航空博物馆横空出世于 1989 年,坐落在北京昌平风景秀丽壮美的大汤山,占地千余亩,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建设,现在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屈指可数的航空珍品荟萃地内藏一百多种型号近三百余架飞机,以及地空导弹、高射炮、高射机枪、防空雷达、航空炸弹、航空侦察、航空救生等 700 多件武器装备展品其中不乏国家一至三级珍贵文物,甚至世界级的航空珍品 当走进航空博物馆大门时,首先让我们亮眼的是一组气势如虹以真实装备构成的群雕:中间一架高高扬起的银白色飞机,呈漂亮的 45 度弧线直指蓝天,展翅欲飞!它的左侧是四门高射炮,右侧是四门湛蓝色的地对空导弹。
这架凌空的银鹰,是我国上个世纪 70 年代完全自行设计制造的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歼-12,它那昂首展翅的英姿,作为航空博物馆的主体馆标首次向世界亮相 在一位年轻飒爽的女士官导游的引领下,我们首先进入了航空博物馆的洞库大展厅此展厅总面积有 2 万平方米,蜿蜒深邃,形状如弓,上百架飞机排列于两侧,一眼望不到头,可谓:洞顶灯光如繁星闪烁,银燕列队在昨夜星河它堪称世界之最,确实举世无双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两架“原始” 双翼木制飞机模型令人惊异的是,它们就是大名鼎鼎世界第一的莱特兄弟飞机,和中国第一的“冯如二号 ”飞机就是这两架不同凡响的飞机,掀开了世界航空历史和中国航空历史的序幕 在这里许多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飞机和大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红星闪耀的“功勋战斗机” 都近在眼前,能亲自用视觉触摸到这些先我们而存在,或功勋卓著、或叱咤风云的战机群英不由得我们不生出无限的感慨与敬畏…… 这几架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时,接受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检阅的 P-51 野马战斗机、 “蚊”式战斗轰炸机、C-46 运输机、PT-19A 教练机和 L-5 联络机;那架是美国“飞虎队 ”支援中国抗日战争使用过的 P-40 战机。
机身涂有一实三虚四颗红星的米格-15,就是抗美援朝空战史上我军首次击落敌机的战斗英雄李汉的飞机另一架机身上涂有四颗实心红星的米格-15 是战斗英雄张积慧的战鹰:1952 年 2 月 10 日张积慧在僚机飞行员单子玉的密切配合下击毙了美国空军中队长有着“空中英雄” 、 “王牌飞行员”称号的戴维斯,轰动了全世界还有一架机身有九颗红星,特别引人注目的米格-15 比斯型战斗机,它的驾驶员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他就是击落击伤九架敌机的原空军司令员,著名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王海上将机身上的九颗红星熠熠的昭示着他的功绩 我凝视着这些近在咫尺的功勋战机,米格-15 那黑洞洞的进气口巨大而深邃他们经历了半个世纪前的腥风血雨,到如今依然银光闪闪而今天翱翔在祖国蓝天越来越多的是我国自己制造的飞机,就像歼八 II 和倍受国际瞩目的“歼十 ”我们知道,起步短短三四十年的国产战机可以说已经赶上了世界三代甚至三代半战机的水平,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国产战机在隐身技术、电子干扰技术、航空火控系统和机载武器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我们也还没有自己的电子预警机,这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而无论怎样,人民空军的优良传统――“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的“亮剑精神”,都会让敌人闻风丧胆 展厅中的英雄战机还有许多,它们以自身的真实向人们讲述了中华民族航空史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志愿军作战 “中国少年先锋号” 就是全国少先队员用自己的零花钱捐增的有一架在红色油漆的机头上喷着“香玉剧社号” 字样的米格-15 飞机是当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和“香玉剧社”全体同仁辗转 6 省,历时半年,义演 170 多场,收入旧币 15 亿多元捐献的这架战鹰屡建功勋,可惜常香玉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它直到 1992 年三月在北京参加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时,常香玉才异常激动地来到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第一次见到它她缓缓走到“香玉剧社号” 旁,轻轻抚摸着机头上的字迹,举目凝望、泪盈双眸:“义演那年我 29 岁,现在 69 岁,40 年岁月如梭,我真为我们祖国的兴旺而高兴,为我们军队的强盛而骄傲,谢谢你们,谢谢解放军!”如今老艺术家虽然已经辞世,然而这架承载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厚望的飞机却永远为我们诉说着这段历史 离这架飞机不远我们站在了一架 7225 号运-5 飞机前,它的机头上挂着彩色的纸花环,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凝重了起来,旁边的说明牌上告诉我们,就是这架飞机曾在 1976年 1 月 15 日的夜晚将我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骨灰撒向了祖国的江河大地。
由于当时是“四人帮” 横行的年代,所以撒骨灰的任务只能在夜间进行,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胶片的记载而以后人们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镜头,是后来又补拍的只留下这架参与了历史真实的运-5 飞机,默默地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思念…… 有几架完成过重大历史使命的飞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架是在 1972 年 1 月 7 日由空军飞行员杨国祥驾驶的国产强-5 甲型强击机,成功的投掷了我国第一枚氢弹;另一架功勋飞机是伊尔-12 运输机,它在 1964 年 10 月16 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后勇敢的飞入蘑菇云,成功地完成了烟云取样任务它现在就静静地停在洞库大厅外的露天陈列展区 不远处,另一架为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有着“空中眼科医院” 美誉的道格拉斯八型飞机,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架飞机属于国际奥比斯慈善组织,它曾先后成功访问过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给 18000 多名盲人免费实施了手术,为眼疾患者解除了痛苦并使大多数患者重新复明1994 年国际奥比斯组织将退役后的这架 DC-8 捐赠给中国,人们将永远怀念奥比斯组织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露天陈列展区停放的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还有一架架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专机、座机。
其中一架银白色伊尔-14 是毛泽东主席 23 次飞往全国各地时乘坐的飞机如今客舱恢复了当年的原貌,物品也是毛主席曾经用过的舱壁上挂着那张人们所熟悉的《毛泽东在飞机中工作》的彩色照片:他身穿灰色中山装,坐在小方桌前,右手夹烟,微笑着望向窗外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永远定格在了伟人曾经用过的书桌前,也永远定格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脑海里啊!山麓“苍穹” 下的故事真的诉说不完…… 我闭上双眼,浮想联翩……在阳光明媚的蓝天下幻化出这样一幅壮美的画面:一条条长长的跑道,从航空博物馆伸延,上面那一架架奇珍国宝,蓄势待发;他们同时起跑,同时飞上了蓝天!那将是怎样一场旷世奇观! 这些昔日搏击长空的“雄鹰” 再次抖擞精神,骄傲自由地翱翔在天际,翱翔在山麓的“苍穹” 他们在祖国的上空盘旋、盘旋…… : 010-61784882 66916919 :010-61784883 自驾车路线:京昌八达岭高速路第 11 出口即小汤山出口右转向东 9 公里处路北 乘车路线路:安定门乘 643 路公共汽车直达;西客站乘 845 路、德胜门乘 345、345 支在沙河北大桥站转乘945 路至中国航空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