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暨南大学马原复习知识点.doc
7页Ø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发明的理论Ø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般特性 (1)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 (2)以利润为动力,为资本家利益而生产; (3)依靠市场和价格分派资源和收入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性: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Ø 资本的原始积累P1411、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主线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发明了条件,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所需要的条件: 一是有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2)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资本原始积累在西欧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通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4)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a) 征服殖民地,对海外进行掠夺b) 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Ø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Ø 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一种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使用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能用来互换的物品(价值),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1)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互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对立性表现在:对于商品互换的参与者而言,两者(互相排斥),不可得兼商品价值的实现要靠互换,互换就要有所让渡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两种情况: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如无使用价值,再多劳动投射其中亦无价值B、有使用价值却非劳动产品,也无价值辩析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由于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人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
辩析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由于:1、有些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如空气、阳光等2、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用于互换,也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3、只有那些有使用价值并用于互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因而有价值 所以,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辩析三: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由于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作为商品,就一定有使用价值辩析四: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A、有些物品,虽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 B、有些劳动产品,虽没有用于互换,不是商品,但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如农民留作自己食用的粮食、蔬菜等;C、有些劳动产品,即便在生产时花费了大量劳动,但因保管差,成为废品而没人要,不能成为商品,则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使用价值所以,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Ø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作为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千差万别,不断扩展变化,生产出各种使用价值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互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Ø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Ø 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3个) 1、资本主义所有制(私有制) 2、劳动力成为商品 3、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条件1、资本主义所有制(私有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经济制度a) 生产资料和货币采用了资本的形式b) 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c) 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d) 资本家占有和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条件2、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是“自由的(人身自由,经济不自由连带政治不自由)”劳动者可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他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必须一无所有,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2)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生活资料的价值\生活必需品的价格)a)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生活资料的价值b)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 劳动者教育与训练的费用条件3、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发明的Ø 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素有以下几个:第一,劳动要当做商品出卖,在出卖之前已经独立存在,但是在市场发生买卖关系时(被聘用),工人还没有开始为资本家做工,也就是说,工人的劳动这时并不存在所以,正由于工人并不能出卖并不存在的东西,资本家也不会买这样的东西,所以工资必不能是劳动的价格第二,假如说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就等于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等于说:劳动是凝结在劳动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代入价值概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是毫无内容的同义语反复因此,工资只能是劳动力的价格第三,假如说劳动是商品,就会否认价值规律,或者否认剩余价值规律,由于价值规律是规定等价互换,而在劳动力买卖的过程中,由于尚未使用劳动力,也就没有劳动产生,更无法谈及与劳动相关的价值,此时,资本家付出货币(工资)所购买的便不是劳动(若是,便违反价值规律),而是劳动力所以说,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工人的劳动,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Ø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共涉及三个方面:A:劳动力商品形成条件的特殊性(人身自由,一无所有)⒈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⒉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 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才干生存B: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的特殊性;⒈生活必需品价值;(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⒉劳动者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C: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特点如下: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由于它能为他的购买者发明剩余价值,这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决定意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所以解决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所必需的条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即价值增值问题,其因素就在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Ø 马克思剩余价值说的意义1、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2、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具有重要意义4、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现实实践意义Ø 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列宁发明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列宁的三大理论奉献A) 揭示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B) 结识到沙俄已经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并从中看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条件C) 通过度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一方面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开辟了一条由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成功道路,给其他遭受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民族和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典范。
Ø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Ø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优越性) P14科学性:义的科学性重要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查真理性结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具体来讲则是由于:1. 马克思主义为人们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具有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3. 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 具有崇高而远大的社会抱负Ø 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集中体现在分派制度上市场分派(初次分派)è国家干预(二次分派)è家庭继承、亲友转让等(三次分派) 私有制开始慢慢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2、私有制、市场机制è分派制度è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分派比例涉及工资的本质和低收入水平等问题3、物价上涨、货币发行量过剩、资本投机è通货膨胀è实际工资下降,储蓄贬值,雪上加霜货币发行量大,可以无偿攫取劳动者的财富。
掌握世界金融霸权,便可不费吹灰之力使自己立于世界财富之巅例如美国4、资本市场的规则、资本投机è资本集中è小额资本贬值甚至破产5、私有制、市场机制è社会福利保障的本质è仅能维持温饱è相对贫困社会福利制度的初衷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使人过上温饱(刚过贫困线而已)的生活,以防止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极端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爆发6、私有制、市场机制→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和集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相对人口过剩与失业→绝对贫困7、私有制、市场机制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è经济危机è绝对贫困 8、私有制、市场机制è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或激励制度è贫富分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假如没有穷人,富人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此外,资本的掠夺性竞争引起的战争、资本的盲目运作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等也构成工人阶级贫困化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