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辉县盘上话的名词小称变韵和变调.pdf
5页方言2014年第l期43—47页(2014年2月24日出版于北京) 河南辉县盘上话的名词小称变韵和变调 王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晓培 wangxiaopei2009@163.tom) 提要辉县盘上话属河南晋语表达名词小称的音系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儿变韵,适用于普通名词;另 一种是变调,仅限于亲属称谓词和人名儿变韵是该区域常见的表小手段;小称变调则较为特别 关键词辉县盘上话晋语名词小称变韵变调 零 0.1辉县在河南北部,地处太行山南麓的盆地地区东经11320 一11357 ,北纬3517L 35西与山西省陵川县交界,北与山西省壶关县接壤,东靠卫辉市,南临获嘉县,东南与新 乡县毗邻,西南与修武县相邻人口约80万辖11个镇9个乡(摘自http://www.huixianshi. gov.CB)本文所说的盘上包括南村镇、南寨镇、西平罗乡和沙窑乡四个乡镇 辉县盘上话属于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 本文作者于2012年12月和2013年7月两次实地调查主要发音合作人为:王平山,男, 56岁,高中文化;郭海英,女,57岁,初中文化;李婷,女,27岁,在读大学生 O.2辉县盘上话的声韵调 。
声母25个,包括零声母 P P ITI f v,t t n l,ts ts S, § L,t t ,k k X Y,0 @韵母49个 1 a 3 B ai ei aH Ou on arj orj i 35 ,L A i ia io i13 iai iau iou ion iar3 ioo i iA? U Ha uO uB uai uei uon uarj uoo u uA? Y yo yai yon yoI3 y .L yA @声调5个 阴平[、J]42 阳平[、1]53 上声[ ]232 去声[一]22 人声[、J]31 O.3盘上话表示名词小称概念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三种:“圪”前缀、儿变韵和变调其中 “圪”头词是山西方言、河南北部方言常用的表小称的语法手段沈明2003:337)盘上话的 “圪”前缀主要用在动词前面,本文主要探讨表示名词小称概念的儿变韵和变调 盘上话这两种音系手段是互补的儿变韵主要用于普通名词,与子变韵存在一定的对应 关系;变调则主要涉及亲属称谓词和人名,体现为面称和背称形式声调的不同,声韵不变 壹 盘上话的儿变韵 1.1儿变韵的语法意义盘上话中存在系统的儿变韵、子变韵和动词变韵模式。
其中儿 变韵既涉及到名词,也涉及到形容词,由于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名词的小称变韵 2014年第1期 .43. 盘上话的儿变韵主要实现以下三大功能: o指小指小可以指称客观小量(体积、速度、高矮、长幼等)和主观小量(喜爱、亲热、戏 谑等感情程度)在盘上话中,如果一个名词存在表小称的儿变韵形式,那么通常情况下,这 个词还应当存在一个相对应的子变韵形式,比如: ①坡ph3 北~:山坡 坡儿p“r 路面的坡段或者平地凸起的小土堆 ②尺喀 i 、J米尺 小尺儿 ouq/t~ 打 学生们上课使用的10厘米左右的短尺子 ③鼻pi?、J~子 鼻 L piau一/piirJ针鼻儿 ④袋ta一布~子 布袋儿ti3 /t3r 平时随手携带的小袋子 ⑤羔kau 老李家那个羔(男孩子)就不是人! 羔儿kr 你这个小羔儿咋恁能嘞传达疼爱调侃 @仅作为名词标记,泛指一类事物,不表达任何小称概念在这一类词中,“儿”缀扮演的 角色相当于其它词中的“子”缀,这类词很多没有对应的子变韵形式比如:桃儿than >t 3r、1 J梨儿li、1>1ir、1 l杏儿~iooJ> 一,这些字极少单用,多跟其它词构成新词或短语,比如:桃 树、梨树、杏核儿。
@区别词义部分名词的儿化形式和基本形式(或子变韵)指称的对象不同如: ⑥a婆ph3、1老~:妻 老婆儿lau ·phr老太太 b孩xa、1~(子):儿子或者小伙子 孩儿xor"t/xi3、1动物下的崽 c花xu ~花 花儿xuorqg~ 1.2儿变韵的形式儿化韵和基本韵母对应关系如下: 儿化韵 基本韵母 例子 Or i3r a io UO yo 坡JLp 3r>o q 鞋JL~ior>io 活JLxuor>ua 靴JLgyor>yo uor yor 盒JLxor>x"1 a ua 牌J1.,p“or>a、1 块JLk“uor>ua-~ ai iai uai yai 篮flLlor>ai、1 尖fll,t~ior>iai 官flLkuar>uai、|旋JL~yar>yai、1 an iau 桃儿t“or>au、1 条)Lt“ior>iau、1 A i UA?yA?色JLsor"4>A~、J结JLt;iorq>iA?托JEt uor>UA~角J[,tgyor>yA2 or iar iB U13 妈JLmor>~ 家JLtgiar>ie 花xuO>ul~-4 uor ao iarj uarj 偏方flLfor>arj、J样JLiar>iarj 光JLkuar>uao or3 ior3 uao yao楞Jglar>ol}一 镜JLt~ior>iarj一笼J[,luar>uao、1穷儿 yor>yor3、1 ir 1,L 丝JLsir>3 石子Jht~ir>-I a 1L i u Y 猪儿 r> 、| 蹄)Lt iir>i、1 破布JLpir>u-I 鱼JLyir>y ei uei 辈JLpir>ei一 后腿)Lt uir>uei Ou iou 小偷JLt ir>au q单九Jl,t~iir>iou on ion uon yon鞋跟Jhkir>an 劲JDgiir>ian 轮JLluir>uon 裙儿t yir>yon 1 ?i u 吃食JLsir>l? 两滴JLtir>i? 小鹿JLluir>u? 根据基本韵母韵腹元音的高低和韵尾,将盘上话名词的儿变韵模式分为三大类(见下表)。
o I类变韵模式,在单元音做韵母的阴声韵和入声韵中,儿化变韵后韵母的语音形式与词 根语素韵腹元音的高度有关词根韵腹元音是高元音的,变韵后韵母为一ir;词根韵腹元音是非 高元音的,多数韵母韵腹元音为圆唇的非高元音-Or,仅有后低元音韵母吨为不圆唇的非高元 .44. 方 言 I类 Ⅱ类 Ⅲ类 (单)元音韵 人声韵 (复)元音韵 鼻尾韵 A..or —a, ,一a .A al,一au B.一ar — ‘orj,一arj C..;r 一1,一 ,U, Y -1( ),-,L(?),-i( ),一U( ),一Y( ) 一aU.-el -an 音一or此外,儿变韵过程中,人声韵喉塞尾丢失,入声调多舒化为阴平调值得注意的是变韵 过程中,原来充当韵腹元音的高元音从韵腹的位置前移,成为介音,比如,“蹄儿t i、1>t iir"1” ③Ⅱ类变韵模式,在复合元音做韵母的阴声韵中,变韵结果受第一个元音的性质影响对 于第一个元音为低元音的一ai和.au两韵而言,儿变韵母为圆唇形式-Dr;而第一元音为中元音 的一Ou和一ei两韵则变成一ir的形式 ③Ⅲ类鼻尾韵变韵模式,韵尾鼻音部位的前后对变韵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前鼻音n收尾 的韵母变为.ir,后鼻音rj收尾的韵母则变为.or这种形式 儿变韵过程中,词根语素除了韵母元音发生变化外,还有声调的变化:上声的名词变调同 阳平,比如,后腿儿:t uei >t“uir r、;人声的名词舒化阴平,比如,色儿:sA -.1>sor卜 1.3儿变韵的圆唇化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归纳,我们可以发现盘上话名词儿变韵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韵腹元音经历较明显的圆唇化作用表小的儿尾逐渐融合到前面的名词词根中, 融合的过程使得多数非高元音圆唇化(一A ,一O,一 ,一a,一ai,-au>一Dr),同时导致舌位处在口腔发 音极点位置的高元音和低元音央化(一1(?),一 ( ),一i( ),一U( ),一y(?)>一ir,一a>·or)但是以 鼻音收尾的阳声韵似乎对儿尾的圆唇化作用具有免疫作用(一aD,一arj>-or,一on>-ir) 儿变韵模式当中韵腹元音的圆唇化特点,与子变韵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子变韵 模式是:Y,3,a,ai,au,on,orj,arj,A?>3;i,ei>iou;u( ),y>u,Y;gu>ou;g/ie/ue不变盘上 话中儿缀与词根语素的韵母融合程度极深,韵腹元音为非高元音的多数韵母都经历了圆唇化 的过程,韵腹元音变成0。
在已经报道的汉语方言儿变韵现象中,圆唇化作用比较明显的方言 并不占多数目前所见,超过三套韵母受到圆唇化作用的方言主要有浚县(张慧丽2011:148, 157)、封丘(张慧丽2011:158-161),博爱阳庙(张慧丽2011:139-145),济源(贺巍1981:5— 26)等 贰 盘上话的小称变调 盘上话的小称变调,多用于亲属称谓或人名只变调,声母、韵母多不变 2.1小称变调的语法功能 表达主观上的小称,即缩短两人关系上的距离感,表达情感上的亲昵喜爱和关系上的亲密 熟识,多为亲属称谓和人名绩溪(赵日新1999:136-140)、汤溪(曹志耘2001:33—44)和宁 德(陈丽冰2012:354-359)有类似现象 盘上话的小称变调,面称和背称声调不同面称用小称调,多为亲属之间晚辈对长辈的称 呼(如:爹、娘、爸、妈、爷、奶、舅、妗等),或者相熟的朋友之间的人名称呼此外,为了表示尊 敬和亲近的情感,非亲属关系的晚辈在当面称呼长辈的时候也可以使用面称调背称用叙称 调,用于被称人不在场时的称呼,或被称人在场但与被称人关系没那么亲密时的称呼 2.2面称变调和背称变调 不冠名的亲属称谓词有单字和重叠两种形式。
成人多使用单字,孩童多使用重叠下 2014年第1期 ·45· 面分别是不冠名的单字称谓和重叠式称谓的面称和背称形式: 单用面称 单用背称 重叠面称 ’Ja Ja/1 -na na/1 .1au lau 重叠背称 Ja ‘Ja na ·na lau .1au tl /1 tl0 ———— p a/pe-4@pa7.J/pe-I ·pe p 一1/pB一 ·plz pea ·plz mlz/1/mB— m13一 ·m13 mea/me一 ·m13 m13一 ·m13 matj nmrj"-I———— Iu/I u、1 ·Iu Iu一1 Iu ·Iu S0-'t S0、1———— tCmu,1 t~]Ou一 ’t~~Ou t~lOu一1 tCmu-I ‘tela“ tel0/1 t~lO一———— ku/I ku、1 .ku ku,1 ku,|.ku Jl/1 jl-I Jl Jl/I jl_|‘jl ks"/I ks"、1 ·kx ks",1 ks" ·ks saU,1 saU ———— 姐t~io t~io、1 ·t~io t~O,1 t~io,-I·t~io 不管单字调如何,亲属称谓词的面称调均为固定的[11]24(新调);而对于背称调而言,除 去声背称调读单字调[一]22外,其它调的背称形式也多为固定的[、1]53(同阳平调),“爹、妈、 姨”例外。
重叠形式中,面称前轻后重,前字读轻声,后字声调与单念时的面称调一致,均读作升调 [/I]24;背称形式前重后轻,后字读轻声,前字除了去声字依然读单字调外,多读[ ]232(和上 声同调)同时,与单念时相同的是,“妈、姨”重叠形式背称调依然是例外,但是与单念形式保 持对应由此可见,虽然盘上话不冠名的亲属称谓词单字形式和重叠形式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但是单念时的面称调和背称调与重叠式的面称调和背称调存在规整的对应关系 ③两字组称谓词,比如“姥爷、姑爷、大娘”等,面称时变调较少,仅见于直系亲属称谓(比 如“姥爷”)或者女性亲属称谓(比如“大娘、三婶、三姑”等)即使是这些词,也存在两种变体 形式比如,面称“姥爷”时,既可以读面称调lau iotl,也可以读背称调lau ·i 儿童和女 性使用面。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