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德思考(林崇德).ppt
42页教师师德与业务能力的思考,林 崇 德 北京师范大学 2010.5,“十六大”文件强调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提高“师德与业务能力” 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一、对教师素质-师德与业务能力的理论思考,学校管理层能否把教师的师德与业务能力统一地看作教师的素质?(一)教师素质界定的原则1. 职业的独特性-职业、专业与事业2. 理论背景3. 以教学活动为中心4. 系统观5. 动态性6. 可操作性,教师专业化 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完善的专业理论 成熟的专业技能 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专门化的职前培训 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具有自觉的研究意识和行为,职业→专业→更是事业:教师的职业就是专业,就是教书育人的事业; 教师是教育体制能否建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 纵观所有的职业,没有一种职业像教师职业那样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创造力、延续力; 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发展,就选择了(教育)创新,就选择了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文明)教师素质界定的原则1. 职业的独特性2. 理论背景3. 以教学活动为中心4. 系统观5. 动态性6. 可操作性,,,,,,,,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关系模式图,,教师 知识,职业 理想,教育 观念,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教学 行为,学生 知觉,学生道德 品质发展,学生心理 能力发展,,,,,,,,,,,,,,,,教师素质界定的原则1. 职业的独特性2. 理论背景3. 以教学活动为中心4. 系统观5. 动态性6. 可操作性,(二) 教师素质的含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与心理品质的总和。
三) 教师教育及专业化发展趋势,1. 培训目标的职业化 2. 培训体系的多元化 3. 培训内容的现代化 4. 培训方式的个体化,五个内容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师的监控能力是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素质的外化形式 三个方面:师德、知识、能力,二、教师师德与业务能力的结构分析,(一)师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国务院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52条是师德条1. 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岗位;尽职尽责、积极奉献;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 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是衡量师德的根本标准2. 关爱学生师爱=师魂师爱的性质: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视同仁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3. 教育观念(教育效能感) “我一定能教好学生”(个人效能感) “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成才”(一般效能感) 这种期望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就是教师的信念,同时,也是一种师爱的表现。
4. 为人师表爱国守法团结协作终身学习廉洁从教,(二)知识,1. 本体性知识 2. 文化性知识 3. 实践性知识(教学的机智) 4. 条件性知识学生发展的特点教与学的艺术评估的要求,不同国家师范生的教育课程结构国家 学科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中国 90-92 5-6 3-4德国 85 10 5埃及 65 30 5美国 63 25 12印度 75 8 15英国 50 35 15,,,,教师所掌握的条件性知识的状况70分总得分 23.2 38.0 36.1 2.7 学生心理发展 47.7 27.5 22.7 2.1教与学 24.1 30.0 38.0 7.9学生成绩评估 33.2 36.0 24.2 6.6,,,,(三)能力,1. 教师主要能力的领域是教育与教学的能力 教育的能力主要是指德育能力,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能力; 班主任是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当好班主任需明确管理职责和具体任务,制定周密计划,采用创新方法,进行成功的总结。
2. 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1)教学目标 (2)动机激发(3)课堂组织 (4)知识呈现(5)提问设计 (6)练习设计(7)评估调控 (8)艺术水平,(1)备课,,,,,,,,年级间联系学科间联系,,,,,重点 难点 疑点,学生 教材 社会,知识 技能,发展学 科能力,,三的,三点,三实际,,两基本,一灵活,纵横联系,大纲 章节 课时,,,,,,,,,,,,,,3. 教学基本功,(2)讲课讲 、写、作、画、演教师语言的艺术: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 (3)处理好六大关系德、智、体、美的关系讲和练的关系尖子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关系留作业与批改作业的关系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主体 客体 媒体教 教师 学生 知识学 学生 知识 教师,,,,,4. 21世纪教师能力的核心是监控能力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反思此外,还应该拥有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1) 什么叫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量表的二阶六维同质性测量模型,教师自我监控能力 对象性质 自我指向型任务指向型作用范围 特殊一般发生过程 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表现形式 课前(计划)课中(反馈、调节)课后(反省),,,,,,,,(2) 教师监控能力的作用教师自我监控能力与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关系模型,三、教师师德与业务能力的提高,(一)以人为本,关爱教师工作的艰辛关注教师职业倦怠(job burnout) 是指从事高强度、高人际接触频率的人员所产生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Christian M, 2004) 我国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倦怠症状有些研究曾提出16%的比例数,按这个比例推算,全国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痛苦之中二)从组织行为学出发,提高教师的积极性1. 成功人士的特征 境界 襟怀 抱负 思想 能力 气魄 毅力 谋略,2. 新生代的价值观 重视生活的质量 忠于个人的兴趣 维护自我的权利 捍卫个人的尊严 淡化权威和权力 厌恶规则的约束 ……,3. 对生活事件的归因,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
归因可以分为 内归因和外归因 前者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后者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 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 前者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后者是导致行为的相对易变的因素,有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一般地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心理学大辞典》P.256,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归因差别,,1. 以“自我监控能力”为发展目标 (1) 自我指向型的干预手段,(三)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讲求绩效,(2) 任务指向型的干预手段,2. 以教师教育教学效能感的提高为出发点什么是教育效能感? 专家与新手型教师的研究,(四)教师参加教科研,1. 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必要性 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适合国内外教改的需要 当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 提高科教兴校的意识、改变自身的角色,2. 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可能性学生中蕴藏发展的极大潜力教师中蕴藏教科研的极大积极性通过教科研,能提高自身素质,3. 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特点,教师科研与专业人员科研目标的区别教师科研与专业人员科研范式的区别教师科研与专业人员科研成果评价标准的区别,谢谢!,自我指向型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诸如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
任务指向型则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不仅直接作用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而且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积极性等也存在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师自我监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