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设计7671.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75723116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37.0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XXX 课题 13.精卫填海 教材课文分析 《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课文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身为精卫鸟, 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坚韧,有坚定信念的精卫形象 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让我们清晰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落实从本课体现的人文主题看,《精卫填海》赋予了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的民族精神,她深刻、深远地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在神话故事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的力量,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格,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育人方向从本课应落实的语文要素看,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注释,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体会精卫这一神话的形象,感受精卫的坚韧、执着,是本课应实现的语文学习方向 《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就文言文而言,读通、读顺、读出韵味是基础,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很必要本课虽然与单元其他三篇课文语体不同,但她仍然是一篇神话故事。

      要讲好故事,就要引导学生抓住空白之处进行想象,在故事的反复诵读及讲述中,感受神话的神奇,并在阅读神话的过程中,体会精卫坚韧,执着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历来看,他们对神话故事的神奇并不陌生,但要体会神话神奇的想象和感受神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会有困难 在本课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注释发挥想象补 白,丰富情境增添故事的色彩,还可通过组合阅读,将课外阅读资源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认识精卫,感受精卫形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溺”字,并学习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3. 能借助组合阅读材料《山海经•精卫填海》,想象精卫“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的经历,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形象 4. 初步体会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阅读中国古代神话的 兴趣 2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并能借助组合阅读材料《山海经•精卫填海》,想象精卫“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的经历,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借助组合阅读《山海经•精卫填海》,想象精卫“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的经历,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形象初步体会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明确文体 (约2分钟) 1. 看图猜神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怎么样? 看图猜故事,准备好了吗? 2. 明确出处: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出自同一本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 编这是一本先秦古籍,专门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更有意思的是,它可不是一个人创作的,而是集体创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出自《山海经》 (齐读课题) 二、对比不同,初读文言 (约8分钟) 1. 我们先来看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2. 回顾文言文学习方法 3. 老师范读课文 4. 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准节奏 5. 引导学生借助停顿符号,读准节奏 1. 学生看图猜故事 2. 学生阅读课文题目,了解《山海经》 1. 学生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学生展示读课文,尝试背诵 3 三、抓核心,明意思,试讲述 (约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翻译方法 (结合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猜读法) 2. 思考:因何而溺?溺后如何? 3.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4.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会把故事讲完整 5. 师生合作讲故事 四、加入想象,填充故事 (约10分钟) 1 . 引导学生在讲故事中除了借助插图和注释,还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添加一些细节,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等,把故事讲精彩 2 . 引导同桌互相讲一讲,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精彩; 评一评:是否讲清楚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提炼主旨,深化感情 (约8分钟) 1. 你从精卫身上感受到她的什么精神?想一想具有精卫精神的人还有哪些? 2. 通过盘古、夸父、屠呦呦的精神感受精卫的坚持不懈和不屈不挠,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 出示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感悟升华今天的我们一直继承和发扬着祖辈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4. 教师送给学生一段话,激励感悟,在朗读声中结束 这堂课 1. 学生交流文言文翻译方法 2. 引导学生边翻译边思考 3. 小组交流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4. 学生展示讲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把精卫填海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1. 学生交流怎样把故事讲精彩 2. 同桌互相讲一讲、评一评 3. 学生展示讲故事,把故事讲精彩 1. 学生观看图片,听事迹,体会精卫的坚持不懈 2. 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3. 学生全部起立大声朗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 走下去,定能到达 4 ,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起因:溺而不返 经过:化为精卫 结果:湮于东海 【讲故事,讲精彩,讲完整】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添加细节 作业布置 基础性 1. 背诵课文 2.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册》 拓展性 阅读《山海经》,并把《精卫填海》这篇神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教学思考 从本课体现的人文主题看,《精卫填海》赋予了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的民族精神她深刻、深远地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在神话故事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的力量,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格,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育人方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