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服装史复习资料.doc
2页1.骨针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的一项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同时 也是为以后的编织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皮服和卉服这种北方与南方人类共同创造的原始服装,标志了原始服装的诞生,是人类 服装的萌芽 3.中国原始人类最早的饰物是颈饰 4.最早的纺织工具是纺坠,它是手工纺纱最简单有效的工具 5.原始人类用于纺纱和织布的材料大致有麻、毛、丝三种 6. 十二章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7. 深衣:是周代最广泛穿着的长衣,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盛行于战国西汉时期,东汉 以后多用于妇女 8.汉袍分曲裾交领和直裾交领,皆右衽,领和袖都加花边,以菱纹,方格纹为多,比衣服 的花纹显得素淡 9.直裾袍:自西汉之东汉逐渐普及 10.魏晋大袖衫为交领直襟式,长衣大袖,袖口不收缩而宽敞,有单夹两种另有对襟式衫,可开胸而穿不系衣带 11.上衣下裤的服式称为裤褶服 12.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衣大袖 13.幞头是隋唐五代时期男子经常戴的巾帽,上自帝王百官下至庶民百姓,均以其为常服 14.宋代的官服包括祭服、朝服、公服、时服四服。
15.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袖子窄小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宽松,也有夹衣和棉衣,窄袖与长袖之分 、 衫是单衣,有袒 胸贯头,对襟和右衽大襟三种,袖子分窄袖与大袖 半臂:半臂是一种短袖或者无袖的上衣可穿于内外,内者衣短,外者衣长,但大多及 于腰间,可突出女性身材,领有斜领直领之别 16.隋唐至盛唐妇女着男装和胡服的原因:一是社会风气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度很大, 二是受西北少数民族及外来民族服装的影响,三十妇女猎奇心理和趋同求异的服装规律的 内在作用 17.唐代女子发髻主要分为髻、鬟 18.唐代发饰包括簪、钗、步摇、钿 19.靥装是在面颊两侧的酒窝处点画胭脂颜料 20. 贴面:是一种薄片状的饰物贴于面部不同部位的化妆形式有一种名为花子,又名花钿, 是以金银等材料制成薄片,剪刻出花卉、鸟等纹样,贴在额头,眉心,两颊等处 21. 为什么唐朝服饰鼎盛? 首先是隋朝的基础,唐朝的纺织品遍布全国为服饰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唐朝时封建社 会鼎盛时期,人民生活富裕稳定,与外国往来频繁,唐朝服饰既有本国特色又吸纳异域风 情,唐朝文化氛围相当浓厚,诗词美术,推陈出新,当时的三教合一又为唐朝提供了文化 基础。
蒙古服特征:男子长袍,圆领大摆,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腰围,或钉成排纽扣, 下摆折成密裥首服则冬帽夏笠,色与服同女袍服则左衽窄袖,内有套裤,裤无腰无裆, 以带系于腰间,女子首服以顾姑冠最有特色 22.契丹服中男装以长袍为主,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有带系于胸,两端 垂至膝 23.元代蒙古族的服饰特征:男子长袍,圆领大摆,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腰围,或钉成排 纽扣,下摆折成密裥首服则冬帽夏笠,色与服同女袍服为左衽窄袖,内着套裤裤无腰无裆,以带系于腰间女子首服以顾姑冠最有特色 24. 补子的文化意义:对唐朝官服的继承发扬使汉族官服出现了符号化因素,明代官服吸 收了唐秀袍的形式和意义,把秀于袍上的纹饰图案改为可以补缀于袍上的补子,在区别官 阶品级的同时,也注入了皇帝对各品官员的希望和要求补子表现了官府制作和管理的先 进思想,补子的出现使标志图案和成衣分离,可以分开独立制作,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 了费用,同时便于更换补子是明朝社会服饰中吉祥图案在宫廷中的反映明代的审美心 理趋向习性而朴实的风格,民间衣料上的吉祥图案是这种心理的直接反应 25. 明代贵妇服饰和前代相比有所发展的是:凤冠和霞帔 26.明代妇女服装中褙子较为流行,其基本形制与宋代相同,一般有两式:一为合领对襟大 袖,一为直领对襟小袖。
27. 水田衣:衣为长衫,以各色零碎布料拼缝而成,因拼出的衣服上颜色大小不一,交错 不同,形似江南那春日的水田 28.清朝区别官员品级最主要在顶子和补服上顶子是冠帽上的钉珠高级官员帽顶后面还 插有一束孔雀翎毛,称为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29.满女发式多为平髻,又称一字头、两把头 30.旗鞋是一种木底高跟鞋,高跟固定在脚心部位,上大下小,高约两寸,状如马蹄称马蹄 底,如花盆的称花盆底 31.满汉女服衣襟大体有三种即右衽大襟、右衽琵琶襟、对襟 32.明清男子皆好戴巾帽,明代戴的多是网巾,方巾和小帽,清代则是瓜皮帽 33.四方平定巾即方巾,其顶部成平面四方形,帽筒稍高,可罩住全发 34.华人着西装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青年中留学归来,另一类为外商办事的洋买办 35.民国时期的男子中式礼服包括长衫和马褂 36.女学生装可分为两大类,已是中式衫裙,另一是西式服装 短袄长裙是学生装的典型 搭配 37.中山装是 1925 年 4 月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将他创导的制服命名的服装38.中山装的特点:①中山装外形上呈方形,宽窄适中②领口以下灯具排列五粒圆形纽扣, 顺衣襟而下呈中轴线,③左右共四个口袋均衡对称,形成含蓄、庄重而平衡的风格。
39.中山装: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四个口袋:国之 四维礼义廉耻袖口三粒纽扣: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40. 旗袍的渊源:旗袍原是清代满族男女通用的长袍,满族分为八旗,各旗分管的军民皆 称为旗人他们的袍服,后人称为旗袍 41. 旗袍的特点:1.旗袍裁制简单,一块衣料从上到下一次裁制成功,适合普通家庭妇女 自己裁制,2,旗袍的衣料要求可高可低,适合于各个阶层妇女的需要,3,旗袍线条简洁 流畅,优美地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同时又能掩盖体形上的某些不足,4,衣领和袖子的多 样化,既能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要求,又能各自衬托出女性的娇美和秀逸5,旗袍的适用 面极宽,既能用于庄重的社交礼仪场合,又能应用于日常生活起居之中 6,旗袍的服饰搭 配非常容易,无论中西,无论冬夏,一袭旗袍都可与其他服饰和饰物相搭配,并且各有千 秋地突出着装神韵7,旗袍的纹饰可素可艳,能供不同场合,不同心理,不同身份者选择 8,此外,旗袍的形象和中国的审美观十分契合,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规整、含蓄、端 庄的审美要求,也迎合了中国女性温和内敛的性格特点 42.49 年到 66 年妇女崇尚带有政治色彩的列宁服和民间传统的小花布棉袄,男子则以中山 装和军便服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