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辅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docx
14页五年级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详案是针对简案而言的,主要是指在教学备课方面简案实际上是一种教学大纲,就是在备课的时候只写出上课的流程,即罗列出上课的重点,以及大概思路,无需详细过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 五年级语文教案1 >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重点 >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 教学难点 >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设计 > 一、激趣导入 > 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 > 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4.理清脉络层次 > 生总结,汇报 > 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 板书:主要内容: >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 板书:脉络层次 >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立刻 自豪 满怀信心 紧张极了 湿润 沉重 失声痛哭 > 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 表扬与批评共存 >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 矛盾 不解 困惑 不知所措 >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 (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细节描写---- > 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 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2)理解“不得不承认” > 板书:长大感悟 母亲鼓励,父亲严格 > 慈母与严父同在 >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 (4)体验交流 > 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
>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 > 板书: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 评价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 四、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说) > 五、总结全文: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不同的爱) >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 六、作业:小练笔 >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 板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表扬批评共存 > 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 > 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 五年级语文教案2 > 教学目标 >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 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 > 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江南水乡) > 3.介绍作者吴冠中 >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 【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 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 渔船 报考 教训 心疼 席子 庙会 彩排 糖果 抽象 > 启迪 毕业 寄宿 师范 路费 轮换 领略 意境 磨灭 > 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 ……醒来,枕边一片湿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 【设计意图: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描写的场景,通过起小标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 2.全班交流。
>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 4.学生汇报交流 >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 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 【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课文,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深切的父爱做准备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 1.听写生字、新词 >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唤醒学生记忆,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 二、聚焦场景,体会父爱 >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船上、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三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 > (一)置身庙会中的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