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doc
8页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备课材料主备人:卢俊伟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三日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备课材料主备人:卢俊伟一、教材分析1、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木单元主要内容: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2、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何特点?(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数学2) 重视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学习成为愉快的生活3) 重视动手操作3、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各是什么?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圆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圆周率的意义,是学生学 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关键O学生在学习吋,对圆的基本特 征,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和操作,比较容易理解但对圆周率的意义 往往不能很好地从特殊推至一般,所以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 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引 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自主探索推导出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 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一定要重视操作体验二、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1、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 会用圆规画圆。
2、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 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3、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三、 教学建议及教法要点1、教学本单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 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 现圆的有关特性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 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2)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 “换圆为方”的转化 思想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H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 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解决的3) 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的对称性?教学时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凹顾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复习对称特点及明确对称轴,然后说明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这部分内容 应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在实际操作中联系直径的含义来体会 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这一特性。
3、如何指导学生探究的周长?(1) 采取了设疑法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圆的直径、半径的有关知识,再由测量圆的直径,引发学生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诱发学生探究 圆的周长公式的急迫感2) 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填表、探究3)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效果作了合理性的评价与总结引导 学生总结经验,获取有效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对小组合作学习作了合理性的评价与总结主要采取了自评和互评的 方式,优胜组谈获胜的秘诀,让失败组找一找失败的原因在学生们 自评和互评的交谈中,不仅使优胜组的成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 了知识,而且感悟到了探究的最佳方法,产生了愉悦的心情,激发了 学习探究的兴趣.4、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木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①在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之前,最好先写公式再计算, 熟练掌握以后可以不写②兀取两位小数3.14,已作为一般数值处理, 计算结果不必再用 2表示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兀倍”而不是“3.14倍”③在计算圆的周长时,要根据“圆 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鼓励学生通过估算,来检验计算的结 果是否合理。
教师在自己出题的时候,计算尽可能不要太繁杂,主要 是看孩子对这个知识是否理解5、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的面积?(1) 故事激趣,渗透“转化''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圆的面积%「算公式推导时,故事激趣,渗透“转化二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不能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圆割补拼成学过的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等平 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 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再把圆转化成学 过的平面图形2) 大胆猜测,激发探究(3) 演示操作,加深理解6、如何引导学生推导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导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将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 四边形,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份再分一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里面就体现了 “化曲为宜”的思想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利用 多媒体课件把圆不断细分,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 小,拼成的图形就越近似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更好地体会一种“极 限”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牛•的操作体验可能 有的老师认为事先的准备比较费时,学生的操作过程也要占用一定的 时间,那么课堂上讲一下也是一样的。
但是学生没有操作体验,看起 来这个过程他好像懂了,其实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不会深刻学生体 验以后交流就非常的丰富,包括后面分析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时候就比 较容易理解同时,还要重视分析推导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圆与转化后 的这个图形的关系认识到面积是不变的,再來观察长方形的长与圆 的周长、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认识了这些以后让学生 来推导、归纳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过程一定要进行得充分7. 如何指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来理解首先可回顾画圆 的方法,在画出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进而再研究这些要素 的特点然后再回顾圆周率的意义,从而整理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 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对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 结构促进学生对圆的特性的整体把握,从而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时能逐步融会贯通8、 如何教学确定起跑线这部分内容?(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运动会是学生 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实、口然先设计 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去发现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问题2)排除理解障碍,重点研究弯道。
在教学时,用课件将生活中的 跑道缩小放在屏幕上,这样既直观又形象,也便于学生观察,并且直 道和弯道用不同的颜色,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跑到中的秘密:左右两 个弯道合起来其实是个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相邻跑道的差距不在直 道部分,而是在弯道部分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 通过适宜的方式呈现数据,使学生明确:①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 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②两个半圆形跑道 合在…起就是一个圆③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要确定跑道的起跑 线,只要算出每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