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docx
16页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典型教育范式内容一:“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范式 案例一:陪伴之路——青春期男孩教育分享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好孩子就是家长们不断探寻的目标和方向和儿子一起选择了泡中,也是选择了迎接新的挑战、找寻新方向由小学升入初中,我觉得男孩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说小学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中学就是学习节奏的把控,青春期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一旦催化不好,这个化学试验就会失败,孩子就会掉队,就会不适应中学生活在此敏感期,作为家长能做到的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沟通做好心理疏导,陪伴孩子平稳度过叛逆期儿子由于生长发育太快,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身高由不到160厘米窜到了173厘米,圆圆的小脸一下拉长了,肚子也没肉了,嗓音变粗了,大家都把他看成一个大人,他自己也认为长大了成熟了,但我知道,他是大人的皮,孩子的芯,正在蜕变等待新生写作业要免打扰,进了书房就反锁门不让大人进,连端茶送水都不行不让看作文,好说歹说就是不给看;他的早改了密码家长无权登录为了吃个我们认为不太健康的洋快餐可以和我们叫板不吃家里饭菜,诸如种种作为家长我首先是失落,那个从小乖巧懂事的孩子不见了,敢于挑战我们的权威了,但我不得不承认,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我最后选择了理解和尊重锁书房门我理解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确实我们打着关爱的旗号有时行的是监视之实,虽然我知道书房里书桌面前摆着一台可以随意打开的电脑,里面游戏软件不少,但正是我们的相信,我也看到了回报,儿子并没有玩游戏,确确实实是在写作业做功课,在泡中严格的管理体制中,你头一天晚上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各科老师就会直接反馈给家长,而且第二天的过关肯定也过不了正是孩子的主动自觉学习,让他能取得初二上半期四科总排名年级第八的好成绩不让看作文我理解为对自己文章的自信不够,还有待提高,我期待着有一天他能够主动给我看,而不是我偷偷的看至于号,他是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号码了,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隐私权吃东西的问题,久吃一种饭菜想换换口味也正常,可以当作有生活情趣的体验,合理的要求我们都尽量满足这样一来,火药桶很少炸开了,给了青春期的儿子更多的空间,他也找不着易爆点了鼓励运动我认为是缓解男孩叛逆期很有效的方法之一,这里也给大家分享男孩女孩的生理差异导致了男孩的青春期叛逆更为明显,这时侯通过运动挥洒更多的荷尔蒙减少情绪上的冲动,效果很明显我经常教育儿子,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男孩更有魅力,泡中的选课也创造了一些运动条件,身高优势的儿子选进了校篮球队,每周除了体育课外还有篮球课和校队训练,放学前打场篮球再回家,除了累和饿之外,儿子已经没有精力来挑家长的刺,嫌家长的各种关心烦人,安静的象只小猫。
春节回北京过年,在伯父和爸爸还有哥哥们的带领下,经常都在滑雪场里泡着,享受着北国冰雪运动带来的快感,同时也学了一门运动技能,可以在高级滑雪道上一展风姿,这对于南方孩子来讲是机会难得的运动完后你可以感受到他身心的畅快,哪里还会找茬和大人争吵我赘述许多,其实最想说的是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承担的责任很多,我们尽量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尊重他们,珍惜陪伴的时光,配合学校和老师,平稳地伴儿子度过青春叛逆期,我们的陪伴之路还长这里我要感谢泡中的教育理念,感谢伴儿成长的老师同学们! 案例二:让阅读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 已到初冬的晚上,在成都永远阴冷阴冷的冬天,我家的书房是温暖明亮的,窗台上的茶花悠悠散发出香味,三面落地的靠墙的书柜上精心摆放的绿萝苍翠欲滴,一张大大的书桌旁,两盏橘黄的台灯下,女儿认真做完了所有的作业后,我和女儿照例各自拿出一本书,埋头看起来……看了一会儿书,我抬头悄悄凝视着女儿仍然稚嫩的小脸,看她粉红的脸颊上因为认真阅读而份外严肃的神态,看她长长的睫毛下睁大的双眼……这个已形成读书习惯的晚间,是我们家最安静也是最快乐的时光,欢喜的流光一直停流在书桌上静静阅读的书上直到夜深。
在欣慰孩子养成每天阅读习惯的同时,回想起当初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所付出的心血,心中有很多的感慨 女儿从小是个好动的孩子,最喜欢天天呼朋唤友地玩,她是小区著名的好动分子,和小朋友捉迷藏,玩自行车,轮滑,爬树,打球……只要有孩子在楼下玩,就必定有她的身影没其他小朋友玩,她自己一个人也能玩上大半天一方面我庆幸孩子喜欢户外活动,不会天天守在电视电脑旁,一方面也为她不能安静坐下来看会书而烦恼到了小学四年级了,她还是这样玩下去,我暗暗着急了起来 我认认真真地查阅了各种教育资料,回想老师的话,加上自己的思考,给孩子定下一个阅读的计划 首先,我整理了孩子阅读条件的优劣最大的优点是因为我自己就很爱看书,从小到大,不论是在读书时代,还是工作期间,我都不停地购买书籍并不辞辛苦让书随我住址的变动而搬迁,至今,家里藏书已有8000册左右,特别是家里还专门装修了大大的书房,做了落地的大大的书柜方便我放下书硬件条件我自认为是较好的,另外,家里一般不会开电视机,电脑只是查阅资料时用,我自己有空也是最喜欢看书所以孩子读书的氛围是有的同时,还有个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校也在强调阅读的必要性。
在小学的时候,泡小校园里随处可见“让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的温馨提示,上中学了,泡中从学校到老师,更是随时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校还有专门的图书馆和阅览室,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地找时间阅读在这种有利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下,加上阅读本身所具备的魅力,我相信女儿一定会喜欢上阅读的 当然造成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也是存在的家里很多书是我自己喜欢而不是孩子喜欢看的,我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我自己从小喜欢看书,潜意识里我认为我的女儿到了一定年龄也会自发地喜欢阅读,从而没能利用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去引导孩子喜欢阅读,没能认真聆听孩子在阅读方面的需求,所幸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孩子还小,我还有机会弥补 于是小学时,我开始每周带孩子去书城了,因为书城除了有书,还有很多好玩的积木啊,给画啊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会有兴趣去第二次,刚开始,女儿只参加好玩的活动,慢慢地女儿除了仅参加书城活动外,看到别的小朋友活动完后又去书城看书,也开始和小朋友一起进去,时不时能安静看会书了,我鼓励她自己选择喜欢的书,只要她有想看的书,我马上毫不犹豫地买下带回家…… 当孩子习惯上书城看书后,我又开始带她去市上和区上的图书馆了,很多的星期天,我和女儿带上水,静静地能在图书馆呆上一整天。
小学的时候针对女儿特别喜欢小动物,家里喂养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猫,狗,兔,荷兰猪……所以我就推荐她看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针对她喜欢魔术,就推荐她看《叮当的魔法》,《哈利波特》;针对她性子急,就推荐她看《放慢脚步去长大》…… 孩子在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书籍中得到了很多乐趣,到了中学,相对趣味性要少些了,对于一些名著,她不愿意看了,我趁出去自驾旅游,在车上时间较多无聊时就开始给她讲《基度山伯爵》,《红楼梦》等等……故事性较强的名著,每每讲到精彩处,我就装忘记了,她急得不行,待一回到家,她自己就急不可待地拿起书看起来…… 就这样,我的孩子慢慢自觉地踏上阅读之旅,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心,最随意的姿态,通过一本本书去聆听生命最本质的声音,去体会宇宙间最纯净的美,处在现在这样一个太多选择而显得急躁的年代,一个碎片阅读而显得支离破碎的年代,我希望我的孩子一生都能安静地读书,一直能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让阅读成为她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能不断地从书获得智慧和快乐的力量内容二:“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论体系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光芒,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
他不仅致力于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其家庭教育理论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通过系统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从中得到启示,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获得更好的教育一、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力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强调,家庭是人们多方面的关系经济的、道德的、精神一心理的、美学的基层细胞,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家庭教育直接有关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的一切都取决于童年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期是孩子思想品德和智慧发展的奠基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他在分析研究了七十多个难管教的孩子,其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孩子所受教育和孩子早期童年的周围环境条件所引起的”他把健康成长的孩子比喻为美丽的花朵,指出,“我们所期待的美丽的花朵,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来一一培养、防暑、防寒、注意浇水和施肥”①,这一切工作主要靠家长来完成父母能够“把好的品质灌注到孩子身上”,才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生活中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毕生的教育实践中始终顽强地寻找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的途径,可以说,在他心目中家庭教育是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工作他曾一再提到他重视家庭教育的思想出发点: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他还认为,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他还认为,家庭是第一个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信念的巨流是从这里开始奔流他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二、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尤其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的教育者和教师,但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和教师,而且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和教师。
同时,他还认为教学与教养是不可分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向孩子传授有关知识,发展智力,又要使孩子的精神不断充实、更新,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坚定的信念1、要切实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少年儿童的健康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健康、健康,第三个还是健康!”他认为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他还对家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要重视营养和饮食习惯既不允许孩子挑食、偏食,同时,又要注意伙食的营养成份,要提供更多富有维生素的食品;第二,要让孩子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结论,早起锻炼,做早操等习惯必须在童年时期养成,所以他要求家长按时叫醒孩子早起锻炼,培养孩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的习惯;第三,要让孩子从小耐寒耐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决不是娇惯孩子,加强耐寒耐劳的锻炼能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苏霍姆林斯基在儿童健康问题上主张锻炼,反对娇惯;主张采取积极的措施,反对一味消极保护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参考的 2、家长要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创造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在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能起和应起自己应有的作用。
学生愿不愿意学习,学得好不好,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孩子的事家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经济上要划出一定款项来为孩子购买图书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家庭都应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