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pdf
66页教 师 资 格 考 试 《 小 学 数 学 专 业 面 试 》39 [ 简 答 题 ](江 南 博 哥)小学 数 学 《 两位数乘一位数》题目来源5 月 1 9 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面试考题1 . 题目: 两位数乘一位数2 . 内容:3 . 基本要求:( 1 ) 1 0 分钟试讲;( 2 )讲清竖式计算每一个数字的含义;( 3 )要有适当板书答辩题目1 . 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什么区别?2 . 本节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 考 解 析 :【 教 学 过 程 】( 一 ) 导 入 新 课接 龙 游 戏 复 习 乘 法 口 诀 :2x3= 4x6= 7x8= 5x7=( 二 ) 新 知 探 索1 . 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 你能从图中找到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 问 : 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如何列式计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预设 1 : 12+12+12=36预设 2 : 12x3=提 问 :12x3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2 . 探究算法提 问 : 先独立计算, 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预设 1 : 12x3=12+12+12=36预设2 : 10x3=30 , 2x3=6 , 30+6=36 ,用口算的方法计算。
预设3 :用竖式的方法计算提 问 : 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总 结 : 列竖式的时候把末尾对齐, 从个位开始乘, 再乘十位提 问 : 比较刚才三种算法, 你更喜欢哪种? 为什么?( 三) 课堂练习计算3 4 1 2x 2 x 4㈣小结作业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一位数1 2x 3633 6【 答辩题目解析】1 . 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的差异, 在计算过程中,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 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 .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 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 法 ,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窗口价值观】 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感受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40 [ 简答题]小学数学《 小数的意义》题目来源5月19日上午山东省济南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 .题目:小数的意义2. 内容:■ 利用附页1.做•做 ,说i f t . 1.11元是什么范思? 1.11米呢?1角是1克的击.也乎以写“0.1右. |G । 分u七 岭 洞 ,1.11 4.4. 1 t 窄 拿 乜可以写夕:一一,鱼1米 [ 分* i f t X , । 分生是1臬L 八 的……1 < <_____________ , 1 * , 乏1分束的……1 ”米( 1.1箱分朱同泉)・用数丧示卜一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用数衣一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1世" 1,平均分成1。
份 । 甩'I"卡均分成100份 ।J《 中 的1份是( - 需) . 1《 中 的1份是( 吊y) .也可以我示为也可以表示为<0.01) ,Mr中 的3份星: —— ; . 其中的23份 是 : \ .也可以枚示为< ) . 也可以衣示为() .・总 - 想 . 填 填 .把 T 平均分•成1000份 . 其 中 的1份 灶 ;) .也可以友示为( 八其中的59份足; 「 也可以人示为( ) .・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同伴交流.3 .基本要求:( 1)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3)教学中要有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4)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1. 什么是小数?2. 你的课堂中哪个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知1 . 你的身高是多少? 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 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 说一说, 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 讲解新知规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 把1 元平均分成十份, 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 元 , 用小数表示是( ) 元。
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 份 , 用小数( ) 表示2 . 把1 元平均分成100份 , 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 元, 其中的37份用分数( ) 表 示 , 用小数( ) 表示3 .1.11表 示( 沅( ) 角( ) 分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 同时和学生一同总结小数的性质: 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 数 , 叫做小数鼓励学生上讲台用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剩下的同学自行完成填空) :1 把 "1 "平均分成10份 , 其中的1 份是( 1/10), 也可以表示为(0.1);其中的3 份是( 3/10),也可以表示为(0.3)2. 把" V 平均分成100份 其 中 的 1份是( 1/100)也可以表示为(0.01);其中的23份表示为( 23/100), 也可以表示为(0.23)让学生两两一组对刚才所填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看能否发现整数、 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Q)当测量、 计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 就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小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3)整数、分数、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三) 应用新知现场出题提问学生,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 " 1 " 平均分成1000份 , 其中的1 份是( ) / ( ) 也可以表示为( ) , 其中的 59份是( ) / ( ) , 也可以表示为( ) 四) 小结作业1 . 教师通过提问互动和学生一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 . 课后习题第1 题和第2 题【 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定义: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整数、分数' 小数之间的联系:【 答辩题目解析】1 . 什么是小数?【 参考答案】 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 数 ,叫做小数2 . 你的课堂中哪个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参考答案】新课导入结束后, 趁热打铁的列出几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题 目 , 让学生独立思考, 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相关联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总结的能力, 更能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41 [ 简答题]小学数学《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题目来源5月19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 . 题 目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2 .内容:£ / / / / / / . ; *把6 0 £仍比中均分给3个 班• > n -第60 - 3 :你想怎样计算。
和同学交流3个20是6 0 . 60 6 )十除以3 6 .3 = 2 ,G晨i 60…2 浮冬 :鼻班分仔 a3 &试一试600 - 3 =-2''把1 2 0支错笔平均分给3个由. 每班分捋多少史?120 + 3 = < )和同学说说你的计策方法把120才作12个十. 12 + 3 = 4义 , 12个十除以3济4个 120 + 3 = 40冬:每班分得 支3 .基本要求:(1 )让学生明白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2 )教学过程中要有互动环节,并有合理的提问;<3)要有合理的板书;( 4 )清 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答辩题目1 .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 .数学教学的板书作用是什么?参 考 解 析 :【 教 学 过 程 】( 一) 新课导入L口 答 :20里 面 有 ( ) 个 十 ,46里 面 有 ( ) 个 十 和 ( ) 个 一 ,70里 面 有 ( )个 十 2. 解 决 问 题 : 把18支 铅 笔 平 均 分 给3个 班 , 每 个 班 分 得 几 支 ?口答算式:18+3=6(支)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汇报 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 , 每份是6支)谈 话 : 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今天这节课, 我们学习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二) 探索新知1 . 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 3个20是60 , 60除以3等于20;( 2) 6个十除以3得2个 十 , 是20;⑶6+3=2 , 60+3=20谈 话 : 自己选择一种方法, 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小 结 : 计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 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 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 几 , 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 . 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出示例1后 的 “ 试 一 试 " :600+3 =学生独立完成后, 汇报交流小结计算方法: 计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 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 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 , 商是几, 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3 . 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出示教材例2 , 学生读题谈 话 : 怎样列式? 你能口算吗?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小结方法: 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十 ,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 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 商是多少, 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三) 课堂练习1.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 帮助学生形成算理小结方法: 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2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学生口算, 说说想法3 . 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连线, 集体订正交流4想想做做第4题提 问 : 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㈣小结作业提 问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 业 : 练 习1、2、3 板书设计】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60-3=20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60-3=200几百几十除以一位12( ^3=40【 答辩题目解析】1. 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结合具体情境, 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良好习惯2. 数学教学的板书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板书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教学中最大众化的直观教具,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理清条理 ,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主要是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上的标题和式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思路42 [ 简答题]小学数学《 上、下、前、后》题目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5月19日下午安徽省宿州市面试考题1 .题目:上 、 下 ' 前 、后2 . 内容:N ,在 ■ ■ 的 下面, ■ ■ 在 G 的后面.试讲题目3 . 基本要求:(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2)认识上下前后;( 3)试讲十分钟;( 4)要求写板书答褥题目1. “ 上 ' 下 ” “ 前 ' 后 ”的相对性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理解的?工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 考 解 析 :【 教 学 过 程 】( 一 ) 新 课 引 入1. 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 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说一说: 桌面上有什么? 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 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2. 活动中初步感受刖后说一说: 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 后面有几名同学?二)探究新知1 . 引导观察, 认 识 " 上 、下 " 课件出示主题图: 江上大桥图, 学生观察, 交流讨论Q)观察这幅图, 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 上、下" 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 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 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2 . 认识" 前、后 " 课件出示动画: 汽车图, 学生观察, 交流讨论⑴你又看到了什么?⑵你能用" 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 " 前 "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 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 这又是怎么回事啊?(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三) 巩固练习1. 说一说请你用" 上、下、前、后" 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 说清 在 的上面, _ _ _ _ _在 的下面; _ _ _ _ _在的 前 面 ; 在 的后面 四) 小结作业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 回去与父母分享一下今天所学, 认一认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 板 书 设 计 】上 、 下 、 前 、后1 .认 识 “ 上 、 下 ”2 .认 识 “ 前 、 后 ”【 答辩题目解析】L " 上、下 " " 前 、后”的相对性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理解的?【 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 我 结 合 “ 平 面 图 " , 让学生辨认图上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 要让学生在现实空间的活动中完成比 如 : 让学生" 说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等问题2.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认识 " 上 、下 " " 前 、后" 的基本含义, 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 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活动中, 借助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会 用 " 上 、下 " " 前 、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 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发展空间观念43 [ 简答题]小学数学《 千米的认识》题目来源5月 20曰上午安徽省阜阳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L题目:千米的认识2. 内容:4 计量比校长的路才, 通常用千米1 k m )作单位G运动场的咫遭,逋 常1图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来用较大的单位人示是1千米I ~~' - ---------- r1千 米-1000米到 操 场 上 量 出100米 10,、1 0 0 - Y的 距 离 , 走一 走 ,看看有 ,懿 4多 远 几 个 这 样 的 长 度 是 占,a. " : '1 千做 一 做 二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 脸1千 米 有 $长3. 基本要求:⑴ 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结合已有知识,体会“ 1千米”和“ 1”的长短关系;(3)组织学生双察、体哈' 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有一定的板书;( 4)通过学习,知 道“ 教''和" 里’ '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1. 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 教师板书)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⑵在( )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①一枝铅笔长18( )o②一枚1 分硬币厚约K )o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 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师板书课题)二) 探究新知1 . 初步建立1 千米的观念(1)说一说: 对于“ 千米" 这位新朋友, 你想知道些什么?(2)想一想: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 千米的长度?2 . 进一步建立1 千米的表象Q)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你认为1 千米有多长?课件出示: 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 , 沿跑道走( )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 ,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 千米教师板书: 1 千米=1000米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 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课件出示: 沿跑道走半圈是( ) 米 , 走( ) 的长度正好1 千米。
3 . 实际感受1 千米(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 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 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 所需时间大约是1 分 15秒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 100米有多远4 . 欣赏生活中的千米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 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 千 米 " ,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 巩固新知1. 填一填()来 2000 米 ( ) <1111 ----------0 1千米 ( ) 千米 ( ) 千( 四) 小结作业1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2 . 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 答辩题目解析】1 . 说说你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参考答案】充分运用操场跑道, 引导学生根据跑道1圈的长度推导出1000米的长度 从 而 认 识1000米=1千米 让学生说说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 ,几个200米或几个500米 等 , 帮助学生认识1千米2 ." 数" 与" 量" 的关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 数" 是表述" 量" 的语言文字符号, 它是主观人为规定的, 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 量”是客观事物的大小、范围、程度等, 它是客观实在,是无法用意志随意改变的同一个量, 可以用不同的数字和度量单位来表达例 如 : 一米长的量, 可以表示为:I米、10分米、100厘米、0.001千米44 [ 简答题]小学数学《 平移》题目来源5月2 0日上午河北省承德市面试考题1题目:2内容:平移平移、旋转和轴对称F面 的 小 船 僧 和 自 0闺 分»'l X息 样 迷 动 的 ” 它 们 的 送 动 有什 么 相 同 点 * , R |.j .A -f的d 小…船 国…0金 / 图 小…制图海手-移的能舄、/ 先3 一 • 小 ” 图向右手修了儿格.‘6;畀“ 问学说说你是多科做的加M上的一般线 看a美妁一个■.M.这条微履向右 这 个 ▲ 命 右 平 移J + 秘 了 9格. 小拿用 了 9怖 . 小 指 阳、 北向右手”9楙 或 向6, 林9络 .一J、试讲题目( 1、、.一—_. ..—-、AA 1、—1,.佥 斜 用 向 右 平 移 了 几 格 " 再 与 同 学 文 流 “1 13. 基本要求:( 1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平移 2 )要有互动,设置纠错环节。
3 )要有板书 4 )试 讲 时 间1 0分钟答箝题目】 .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教材中为什么要采用方格图?参 考 解 析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提 问 :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 这是平移现象追 问 :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 学生答: 升 旗 , 缆 车 ,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二) 生成新知⑴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提出问题: 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让学生观察, 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提 问 :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 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讲解概念:(1)认识平移的距离提 问 :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 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并数一数 引导: 数一 数 , 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 进行纠错。
之后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 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 ,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 , 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 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 问 :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 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 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数法预设:方法一: 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 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 9格 , 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方法二: 看船头的一个点, 这个点向右平移了 9格 , 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2)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再与同学交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教师巡视3)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先让学生说说, 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 可以先找出参照点, 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三) 应用新知完成教材中的“ 试 一 试 " Q)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⑵组织汇报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 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 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 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㈣小结作业小 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 业 :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 板书设计】【 板 书 设 计 】一 、定义二 、特点: 大小、 形状不变 答辩题目解析】1.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你是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参考答案】1 . 动态呈现平移过程, 明白移动几格的意思在平移的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产生错觉, 会错误地把移动的格数理解成两个图形中间的空格格数 教学中可以通过课件动态的展示平移过程, 使学生通过观察, 了解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分表示什么意思; 也可以利用实物模型, 按平移的要求实际操作, 让学生体会平移的过程是整个图形按照要求进行平移, 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2 . 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 发展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
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第三、连点成形2 . 教材中为什么要采用方格图?【 参考答案】方格图是学生学习轴对称、平移两种图形变换的重要工具, 方格图上一条条水平和竖直的线, 为学生建立方位感、感受距离提供有力的参照,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 这里的方格图不仅仅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数据提示, 以便成功地发现规律, 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建立形的表象,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方格图发挥了测量标准的重要作用, 除了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方法, 更为学生理解和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 时 , 方格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 使学生有了 " 做" 数学、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仅收获了知识, 也积累了测量的意识和方法, 发展了空间观念45 [ 简答题]小学数学《 分米的认识》一 、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 月 20日下午吉林省长春市面试考题1题目:分米的认识工内容: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2 拿一把米尺. 指出10发米的长度 1 0 座米是1 分米.1 ”I 二 ; ; ; 二/ I,I ; J£、 幺 t 1 分 穴 1 0 度米2」… 一F 6 也K 卜? A不工1 £34B B・,,• ・, ♦ ♦, ・ • • • •!• • •中、 - 7 cJ,\ , /» I । V试讲题目想一想.1 米手于5 少分来1 米一1 0 分一‘ ♦ 0TO2 < < 58 ( ) t < 80 < A - () 分次13基本要求:(1)注重互动,过程性评价;(2)让学生区分1厘米和1 分米的区别;(3)从数、 里两个方面具体说明分米。
4) 适当的板书设计答箫题目1. 你觉得你通过本堂课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学到什么?2 . 你认为这节课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参 考 解 析 :【 教 学 过 程 】( 一 ) 导 入 新 课1 . 昨天,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一毫米 到现在为止 , 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2 . 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最小的长度单位呢? 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大约有多长? 那1厘米呢?3 . 想一想, 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厘米和米呢?教 师 : 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厘米、毫 米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二) 探究新知1•分米产生的意义⑴估—'f古①小组活动: 估计课桌的长度②你认为用什么单位匕瞰合适? 为什么?( 2)量一量①小组活动: 组内四人合作, 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课桌的长, 并思考: 你们是怎样测量的?②汇报方法预 设 :a.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 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2厘米b.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 一共有5个10厘 米 , 还多出2厘米 , 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2厘米……③比较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匕徽刚才测量的方法, 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为什么?④引出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 其实它还有一个新的名称叫分米 ( 板书课题)2. 合作探究, 认识分米 1)初步认识1分米①小组讨论: 关于分米, 你知道什么?②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 10个1厘 米 , 就 是10厘 米 , 也就是1分米)③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Q 1厘米)④从2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 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 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2)进一步认识1分 米 , 建立表象①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 试着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 米 , 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 同桌互相看大拇指和食指叉开1分米的大小 ( 反复两次)②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 画完后, 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 看你画得准不准③想一想, 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 钢 笔 , 黑板擦,牛奶盒等)⑶ 教 学1米=10分米46 [ 简答题]分数乘法题目来源:5月2 0 日下午 浙江省丽水市 面试考题1 . 题目:分数乘法2 . 内容:3. 基本要求:(1)联系生活实例;(2)初步理解分数乘法的含义;(3)抽象、概括分数乘法的意义;(4)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L教材开始安排“ 几个相同分数相加是多少”的例子的意图是什么?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问题1:老师家里有3 口人, 每人吃9个饺子, 一共吃了几个饺子?师生互动: 先帮助学生回顾加法、乘法算式的解法和意义问题2: 这个题难不倒大家, 咱们现在不吃饺子了, 吃蛋糕, 如果每人吃了大蛋糕的2/9个 , 那三个人一共吃了多少个?师生活动: 学生可能较快得出用加法或乘法, 但乘法可能会遇到瓶颈,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板 书 课 题 : 分数乘法)( 二) 探究新知问 题1 : 大家现在前后桌4人 为 一 小 组 , 试试用乘法解决这个问题师生活动: 学生自主讨轮, 教 师 巡 视 , 可能有两种方法: 画示意图、 乘法问 题2 : 各小组有几种不同计算方法?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方法?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后说出不同方法, 不同方法得到同一个结果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对比后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Q )乘法计算更简便一些;( 2 )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意义, 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预算, 不同的是相同加数是分数;追 问1 :刚才我们得到利用乘法计算较为简便, 那是如何计算的呢?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追 问2 :我们现在再来观察老师在黑板上呈现的这两个算式, 都 是2 / 9 x 3 ,第一个是先计算得出结果再约分,第二个是先约分再计算, 你觉得那个好呢? 为什么?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的想法, 一起总结概括通过比较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这样更简便写再由教师在黑板上扮演约分的正确书写格式问 题1 : 1桶 水 是1 2升,1 / 2桶是多少升?师生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1 / 2桶就是一桶的一半, 可以是1 2 - 2 = 6 ,也可以直 接 写 出1 2 x 1 / 2 = 6 .追 问1 :那1 / 4桶呢?1 / 8桶呢?师生活动: 引导学生利用乘法进行计算, 对结果进行校验追 问2 : 1 2 x 1 / 2 = 6 ,1 2 x 1 / 4 = 3 ,1 2 x 1 / 8 = 3 / 2 ,这三个式子代表什么意思?师生活动: 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说说想法后汇报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一个整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与整数乘分数一样 四) 小结作业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作业: 利用生活中的情境, 自己编一道关于分数乘法的题目并运算。
板书设计】分数乘法) ) )9 *9 *9 9-泊( 个)2爷+二 x3 二92-x旬0 二2( 个)3分 数 乘 整 数 : 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计 算 时 , 先约分再计算 答辩题目解析】1 . 教村开始安排" 几个相同分数相加是多少" 的例子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本例实际是整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加法计算等已有知识经验在分数乘整数教学中的应用因此, 教学中尤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理解2 .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 参考答案】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 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7 [ 简答题]分与合题目来源:5月1 9日下午河南省鹤壁市面试考题1 .题目:分与合2 . 内容:改到两个筐里. 有几钟情况3 . 基本要求:( 1 )有适当的板书;( 2 )让学生动手操作;( 3 )理解分与合的过程;( 4 )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答辩题目:1. 讲一下数的分化与组合采用情景导入法2 . 你认为你讲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怎样的基础?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 1 ~ 5这5个数字朋友, 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Q)黑板上你能看到哪个数字朋友?( 2个筐和4朵花)( 2)要把这4朵花放到2个筐里, 有几种方法呢?( 3种)( 二) 探究新知1 . 动手实践可以用手中的花朵卡片摆一摆, 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 把想法记录下来2 . 从形象到抽象, 分享研究成果, 掌握4的组成 1)课件配合演示, 展示学生摆一摆的结果 2)展示画一画的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从画花朵到画圆的抽象过程, 感受替代的简洁 3)展示写一写的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从画到写, 从图到数, 感受数学的简洁1 3 2 2 3 1(4)展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站点理解符号表达的意思从上往下看, 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1是一部 分 ,3是另一部分如图所示:4六 从卜।往卜石分1都分部另4从F往上而t1 3 ■一部分 另 部 分(5)基于实践, 总结方法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 变成顺口溜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lo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 驰 4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 梳理不同方法, 找联系找规律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 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L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N页序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总结: 可以按顺序写, 从1开始写, 不害易遗漏, 也不窘易出错 三) 巩固练习1 •猜——猜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 然后拍手说一说2 . 对口令2 3 4 41匚 2 □( 四) 小结作业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 还学习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 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回家与父母分享一下收获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1 .讲一下数的分化与组合采用情景导入法 参考答案】出示课件, 复习旧知师: 大家复习得真好, 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 谁来示范一下? ( 一个学生主动示范)师: 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 好吗? ( 集体模仿)师: 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 两只手先分开来, 再合起 来 , 然后又分开来, 再合起来师: 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在数学王国里呀, 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分与合)2 . 你认为你讲的内容,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怎样的基础?【 参考答案】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 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本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习 中 ,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会学习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8 [ 简答题]小学数学《 圆的周长》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 月 6 日 上 午 河 北 省 保 定 市 面 试 考 题L题 目 :圆的周长2内 容 :让我in来 做•个实验:我•此州形的物品, 分别城出它们的局长和在模.并算出周氏和荏羽的比便, 把结果填人下表中. 看看行什么发现,品名稼HI长jftft网长侦的比M直柠< 保期网位可辙)_______-----------试讲题目[ 学 u妁周长总是一33— 产此实, 早就行人研究r 周长与出往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角柱的比侑足•个固定的数. 我们把它叫做■周率, 用字纵“( 2 )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n - 3. 1415926535……他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门取它的近似值. 例如JI=3. 14,如果用C衣示国| 的周长. 就公或 C-2nr3. 基本要求:(1)要有板书;(2) 试讲十分钟左右;(3) 条理清条, 重点突出,(4) 学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答辩题目1图的周长C=27Tr,这个冗是如何得到的?2. 本节课你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为什么?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提 问 : 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 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追 问 : 到底谁跑的远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 新知探索1 . 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首先猜测: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观察这些圆, 猜一猜, 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其次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 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 直 径 , 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 通过测量, 汇报 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 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 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2 . 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 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我们称它为圆周 率 , 再介绍TI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同时指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 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 3.14 三) 课堂练习对于上例中的圆和正方形的跑道, 谁的周长长呢?㈣小结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 大家在学习中认知了周长并学会计算了圆的周长【 板 书 设 计 】回家计算周长为30兀cnf的圆桌,直径为多少?图的周长圆周率:乃之3.14圆的周长: = 加 或 =2万1练 习 :【 答 辩 题 目 解 析 】1. 图的周长C=2Kr,这个兀是如何得到的?【 参考答案】分组实险,堂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 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 直径,多次试验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
通过测量,汇报, 计算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 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这 个3倍多一些的数, 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兀表示2. 本节课你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 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险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 多借助实物演示, 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具体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49 [ 简答题]小学 数 学 《 除 法 》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上午河南省郑州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 除法2内 容 :除去4 / / / /. /: / *♦ ■把12个竹分(3 n )平均放A 4个盘工.¥金秋(3)人' , … 12 + 4 = 3 ■ ' 诠作:12除以4号于3把15 条 丈 十 均 放 在5个 盘 更 , 号小盘工敕( I*,多今-多士 行今令今今' 更笏、 事》000。
0». 15 * 5 -、分一令,墙 一 地> I : 把10根/ 小均价成2伶. 令传 < ) 撬10 - »' ' 把10根/ 平均余松5价.9•传, ) 爆10 - n3. 基本要求:( 1)用普通话;( 2 )联系已有的知识,使学生理解平均数;( 3 )要有互动和过程评价答辩题目L本节课是不是一定要强调平均分?2. 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我们看看它是谁? 出示大熊猫图片, 可爰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 想寻求大家的帮助,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情境图, 大熊猫说: " 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个呢? ”提 问 : 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注意什么?追 问 : 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结果怎样?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 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总 结 : 不管怎样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 每份同样多, 都是每盘放3个引出课题——除法 二) 新知探索1. 引入除法提 问 :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 每盘放得同样多 , 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号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 分 别 是 " + " 、 " 」 ‘ 、" x " ,除 法 也 有 自 己 的 运 算 符 号 , 读作除号, 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3 . 介绍除法算式活动: 请大家试着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引导得出: 因为一表示平均分, 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 2 -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 ,所以最后等于3读 作12除以4等于34 .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提 问 : 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除号表示什么?( 三) 课堂练习1 .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2 . 读出下列算式, 并说出算式的意义10-2=5 18-6=3 164-8=2 15-3=5( 四) 小结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回家和父母说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i ^ r124-4=3除号读作:12除以』 等于3。
答辩题目解析】1 . 本节课是不是一定要强调平均分?【 参考答案】本节课一定要强调平均分因为认识除法是学生在感知" 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 才能抽象出除法算式, 因 此 , 充分利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引 入 ,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的方法, 然后用图形或小棒代替竹笋, 亲自操 作 , 让学生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 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脑海中的相应表象, 为建立除法概念打下基础2 . 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参考答案】在教学时, 组织学生把平均分的结果与相应的算式对比, 介绍表示平均分,12表示的是要平均分的数量,4表示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再介绍算式的读写法这样把算式与平均分竹笋的情境联系在一起, 帮助学生了解除法的含义接着进一步组织学生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利 用12个图形平均分2份、3份、6份 , 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经历除法算式表示" 平均分"的过程, 从而进一步领悟除法的意义50 [ 简答题]小学数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二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景图昨天大熊和小熊吃一个西瓜,将西瓜平均分成8份,小熊吃了2块,大熊吃了3块。
提问:L你能用学过的数学语言说一句话? ( 小熊吃了西瓜的二,大熊吃了西瓜的3)8 82.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谩)问题一: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二: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三: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Z)新知探索1 . 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 )同桌讨论:± + 2等于多少?8 8( 3 )操作蛉证答案如果出现匚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 有不同的答案吗?16如果出现; 这种答案,要追问: 你是怎样想的?O集体险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 先涂了 2份,又涂了 3份, 合起来涂了 5份, 也就是,;O方法2 :二2 是2个1: ,3巳 是3个1: ,21个2 加3个1: 是5个1: ,也就是25……8 8 8 8 8 8 8 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 )引导辨析: 2 3 的结果为什么不是5三?8 8 162 . 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2 )猜一猜::3 一2: 等于多少?8 83 2( 3 )小组讨论:三一3等于多少?O O( 4 )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方法匕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 ,其中的3份 比2份 多I份 ,也就是方 法2: 3个上底掉2个 : 还 剩1个 : ,也就是:;O O O O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提问: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s 父 5 a学生讨论汇报:8 8 8 8( 三 )课堂练习爸爸吃了西瓜的:,他们一家人吃了西瓜的! ,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8 2( 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题是可以用分数来解决的?【 板 书 设 计 】, . . . 2 3 2+3 5L 力 口 法 :一+ — = =-8 8 8 8… . 3 2 3 -2 12. 减法:一一二=- - - - = -8 8 8 8,5 8-5 38 8 8【 答 辩 题 目 解 析 】L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同分母分数相加( 减 ),分母不变,分 子 相 加 ( 减 )2. 在本 节 课 的 教 学 淮 中 ,你是如何设计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是, 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 通过观察一一讨论一一再观察一一再讨论 ,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 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1 [ 简答题小 学 数 学 《 分 数 的 意 义 》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地市面试考题L题目:分数的意义2. 内容:试讲题目•个物体. 个计收中位或是一此物体等和可以行作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告广份, 这样的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散* & 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 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T -平均分成2份,付份是这堆幡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精的j — J平均分成4份 .3份是这堆精的~ •平均分成6份 ,5份是这琲懦的;— ■把 单 位I - Y均分成柠丁份, 衣示我中份的散叫分敷 单 位 例如.■ 1的分数由他足§你能说出上面旅他几个分数的分散的位吗?3. 基本要求:( 1 )试讲时间1。
分钟;<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单位“ 1” 5( 3 )有互动环节答箝题目L你是如何讲解分数单位的?2. 你认为在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参考解析:【 教 学 过 程 】( -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老师手中有2 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2 个同学的话,每人得到几个?追问: 如果我手中只有一个苹果, 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个同学得到几个苹果?怎样分?总结:这一半就是: ,每人各分得上个苹果这个: 就是分数,在工作或生活中,进2 2 2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遇到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我们已经学过,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那平均分很多物体能不能也能得到分数呢?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分数的知识Z ) 生活实例,激发兴趣提问: 老师已经说好每个小组准备了 1种学具, 你能运用他们分别表示1/4吗?( 有的是铁钉4 枚,有的是钱币8 枚)追问:4 个铁钉的1/4怎样表示? 谁能说说你如何表示1/4?小结:刚才我们把一些硬币、铁钉看成一个整体, 平均分得到了分数我们把看成的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叫它单位“ I ” 。
提问: 为什么这个“ 1” 要加弓号沱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 你能举出单位“ 1”的例子吗? 还可以把什么看成单位“ 1” ?( 三)巩固提高、加深理解1 .手中有5 个乒乓球, 望出3个来,这 3 个乒乓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 . 现在想里出4 个来,这 4 个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四)知识剖析、小结作业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分数单位:单 位 “ 1” 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答辩题I I 解析】1 . 你是如何讲解分数单位的?【 参考答案】讲授分数单位时,我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老师手中有5 个乒乓球拿出3 个来,这3 个乒乓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3 /5 ,接着乂问:老师现在拿出4个来,这 4 个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出: 4 /5 ,那 3 /5 和 4 /5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学生不知道分数单位的概念,一脸的惊讶,我会告诉学生:把单位"1",分成若千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所 以 : 的分数单位是三的分数单位也是1.2 . 你认为在教学中是否达到(教学的要求?【 参考答案】在教学中基本达到了教学中的要求, 通过具体的实例一分否焦, 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 通过分铁钉和硬币,通过层层引导,得出数学结论,学生正确的认识单位" 1 " ,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
因为自己缺乏教学经验在讲解中教学方法,引导等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我今后一定要多练习、多提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52 [ 简答题]小学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山东省济南地市面试考题L题目:角的初步认识2 . 内容:试讲题目5用三角乂上的克匈比一比做一做1找一找冏四初体的上面上有哪些角2连一逢L N —厂 匚 \答辩题目3 . 基本要求:( 1)能感知角的大小;( 2 )动手折角;( 3 )学生能判别直角、钝角和锐角1 .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什么?2 . 你是如何让学生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的?参 考 解 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 .在生活中找角课件出示例5 :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2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3. 课件演示: 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二)新知探索1 . 交流汇报,感知特征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方法一 :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2 . 分类验证,体脸特征 1)蛉证直角。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2 )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明确方法: 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 就不需要三角尺去蛉证3 . 归纳整理,认识特征<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 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 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 )明确概念,点明课题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直丰富! 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3 )比较大小,深化认识①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②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三 )课堂练习1. 连一连2. 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四)小结作业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2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板书设 计 】~~角的初步认识克角 锐, 南 钝角比克角小 比直角大【 答 辩 题 目 解 析 】1本节课教学重' 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2. 你是如何让学生尹斯一个角是锐角的?【 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 我会利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锐角。
先顶点与顶点对齐, 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再看另一条边, 让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直角的另一条边的里面 ) 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角比三角尺的直角小,得出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53 [ 简答题]小 学 数 学 《 周 长 》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河北省秦皇岛地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 .题目:周长2. 内容:封闭国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4^3行办法知道上面运燮田彩的周长吗” i答辩题目3. 基本要求:( 1 )试讲1 分钟;( 2 )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 3 )要有过程性评价1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的?2. 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参考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 学 过 程 】( ―)新课导入提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喝炊料吗?大家都喜欢喝什么饮料呢?< —)导入新深深件展示: 两只小蚂蚁围着各自的图形爬了一圈, 都说自己爬的长度最长, 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可是谁也不能说服谁,你能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犁帮它们吗?《 二 )探究新知1 .感知、 理 解 “ 一周” 1 )描一描,学生独立插出树叶的一周 ( 汇报交流)提问: 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捅的?清用笔指着, 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2 )找一找,摸一模。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模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模一模课本封面的一周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2 .感知周长的概念 1 )感知树叶的周长.教师: 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 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 板书 :长度、周长)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 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 )感知图形的周长①出示: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②学生找一找、 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 封闭图形” ( 板书:封闭图形)3 .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长度的关系拿出课前准备的5 0厘米长的绳子快速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并指一指你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再想一想它的周长是多少?交流后小结:我们用的是同样长的绳子,不管围成什么形状,这一周的长度都是5 0厘米 ,它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4 . 则里周长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要想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 ( 刚里)《 三) 巩固提高1我 一 找 ,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能找到周长的试着则里出来。
| )/\( 2 )(xx,l ⑶I I⑷ ZZ7 " ,《( 6 >C D2春忙课堂开始中的“ 两只小蚂蚁”的问题《 四》小结作业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刻里常见图形的方法有哪些?作丑:回家之后,想办法则里一下爸爸妈妈的腰围是多少?【 板 书 设 计 】周长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答 辩 题 目 解 析 】1 . 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局长的含义的?【 参考答案】在讲解周长的概念时,我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 一 周 、 长度 而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 很容易把“ 长度” 这个关键词忽略掉周长的本质就是“ 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 另外, 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 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 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 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 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2 . 如何则 里 睡 的 麻 ?1参考答案]( 1)像三角形、长方形、 正方形等直边的周长,可以先则里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2 )像心形等曲边的周长,无法直接用直尺则里的情况,就可以先用绳子围一困,再将绳子拉直,刻里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54 [ 简答题]小 学 数 学 《 认识人民币》小 学 数 学 《 认识人民巾》一 、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 7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L题目: 认识人民币2内容:।M f f Rui e 2 分 65 角 访 久 0. 5 分包2 人民币的单住有力 、向、分reee ♦■一, *1 > L = 1 O 向 1 雨 一1O分他 1 一 做1 . 用山 下面g 4 tM -* * * » ^ ^・i在e e » i 晶^ V⑨( , 无 ( ) 用 ( ) (9\ ( ) 介■ ■ ■ • •( > 无 < > 用 < > ^ < ■ >( ^3基本要求:(1)要有买卖的过程;< 2 )教会学生认识元、角、分以及纸币的换算;< 3 )设计十分钟的课堂答辩题目1本节课教学难点是什么?2. 你怎么更好的呈现纸币?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4、 明同学的“ 小猪存钱耀” ,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些钱吗?引入课题: 认识人民币( 二) 探究新知1 .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 ) 认识元和角提问: 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错认出它们的?( 2 ) 认识分提问: 这些钱你们认识吗?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 和 1分提问: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2 .简单分类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提问:同学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3 .探究元、角、分的关系提问:在生活中,我们都完成了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联系生活经蛤,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I 元=10角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屏策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提问:同学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三) 巩固提高I 写 出 下 而 妁 任 收 — ____人, • 也 e e 断( :无( ) 应 ( ) 的 ( ) 分❶ ❶ ・ —( )> L ( ) ft. ( )> c ( ) 向2 . 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四)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回家认识一下人民币【 板 书 设 计 】认识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 答 辩 题 目 解 析 】I本节课教学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
2. 你怎么更好的呈1 败 币 ?【 参考答案】我会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学具,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55 [ 简答题]小学数学《 百数表中的规律》小 学 数 学 《 百数表中的规律》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7日上午山东省济南市面试考题1题目:百数表中的规律2内容:4 按 照 数 的 顺 序 , 在 空 格 里 填 数试讲题目贵色;个位和十 位 数 宇 相 同 的 数 涂 上 新 色2)你 能 从 表 里 发 现 哪 些 有 趣 的 排 列 ?第4行 第8个数是多少? 第5行 第8个数是多少”3. 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提问;答辩题目<2 )教学提纲写清楚3( 3 )适当的联系生活进行讲授;( 4 )要有跟同学交流的环节1你是如何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的?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引入新课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 让学生说一说: 他们队伍整齐吗? 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 引导学生说出: 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引出课题: 百数表中的规律( 二) 引导发现, 自主探究1. 引导探究⑴探究 2 4、6、8、1 0 "和"11、13、15、17、1 9 "的规律:课件呈现百数表的第一、二横行的两行数,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横行所填的5个数都是单数, 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2)探 究"11、22、33、44、55、66、88、99"的 规 津 ( 课件隐去第一、二横行, 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引导学生发现: 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 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探 究"19、28、37、46、55、64、73、82、9 r 的规律: ( 课件呈现这一斜行的数)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 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师生共同归纳: 这一斜行上的数, 十位上的数从1开 始 , 逐渐多1直到9 ,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 在归纳时, 利用课件逐步演示)2. 具体感知⑴填写百数表, 初步感知: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 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 你发现了什么?⑵分步解构, 分层感知:①我们先横着看, 先看第二行, 你发现了什么? 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引导学生发现: 从第二行开始, 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数。
②竖着看: 我们先看第三列, 你又有什么发现? 其他各列也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发现: 每一列的个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③猜猜看: 出示一个不完整的百数表, 任意指出一个数, 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 如: 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⑶化整为零, 深入感知想一想:15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 那37呢?69呢?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 三) 巩固提高1. 游戏: 帮数找" 家"先帮15、27、32、48、59、64、73、82、95找 家 , 学生找到这数的位置后,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2. 按照百数表中的排列, 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四)全课d 有 ,布置作业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百数表,我们还发现了百数表里面的哪些规律?【 板书设计】百数表中的规律个数的上面的那个数比它小1 0 ;一个数的下面的那个数比它大io ;一个数的左边的那个数比它小1 ;一个数的右边的那个数比它大1 ;函辩题目解析】1 . 你是如何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的?【 参考答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 让学生说一说: 他们队伍整齐吗? 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 引导学生说出: 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接着说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 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 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 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看 , 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 数娃娃们也想来表演一下 课件出示百数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数表中的规律2 .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通过填写百数表,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知道单、双数 , 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 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 趣 , 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56 [ 简答题]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一 一 《 位置》,一) 、考题回顾是第2 刊、不3 行的同学 J&«3h张先在第2 H .第3行的值JL.可以用H»t<2.3)A 示 )■一小冬rn〔 被亮同学. 你有什么同代aa&*5X凸日&凸凸&&a凸a&凸«4«<1凸凸凸第6 ”( I ) 工但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袅示是( . ).赵,同学的位置用数灯我示是(.) o . . (( 2)ttx-t ( 6 . 4 ) 表示的是干乐同学的位置. 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3.基士要求:C1)按异矍* 的情境引入. 送行一个" 找人”小活豹;( 2 )设置提司环节:(3) 10分钟完或试炉.答理熨昌,在* 弓俣的教学忑程中, 你是H何设三探究位置关系? 【 载学事先考翌】2. 你认为这畤囊重与是J么. 彳点是1么? 【 较学设计】参考解析:小学数学《 位置》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一、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全班有4 0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不叫出你们的名字,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 第几列第几行” 的方法来表述今天维续在前面学习过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学习《位置》 二 )生成新知1 .提问:谁能描述出XX同学具体坐的位置,(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2 .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先指名说说, 然后同桌互相提问互相说可以采用不同的问法来练习同学互相评价3 . 教师教学写法:X X同学的位置在第3列第4行, 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3 , 4 ) o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 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同学互相评价( 三 )深化新知1 . 刚才大家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个 )2 . 我f f l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额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袤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 四)应用新知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 . 指名说出同学的名字,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准确位置并集体订正3 . 同座位互相说某同学名字,对方写出位置;或说出某一位置,让同学说出是哪位同学,4 . 发散思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5)小结作也小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 你觉得自己茎握的情况如何写生自由表达,自由评价教师最后总结 作业:妮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额据发生改变 ,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二、板书设计is1 .数对:第2列 ,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 2 , 3 )表示2 . 先行后列答辩题目解析,你认为这节果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 数学专北i暄】[ 参考答案]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行、 列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是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 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2. 在本节课的孵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位置关系? 【 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顺序,通过妮察一猜想一讨论一一再双察一再猜想一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 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7 [ 简答题]小 学 数 学 《 时、分、秒》1题目:时 、 分 、 秒2 . 内容:计 量 很 粒 的 时 间 , 常 用 秒 秒 是 比 分 更 小 的 时 间 单 位仲 面 上 最 关 敢 细 的 针 是 秒 针 秒 叶 走 1小 格 的时 间 是 1秒现 察 一 下 ,秒 针 之 一 圈 . 分 针 走 多 少 小 格 ?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3 . 基本要求:( 1 )让学生认识钟,知道每一格表示什么意思。
2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3 )讲授过程中要有互动 4 )试讲在十分钟之内完成,有适当的板书设计参 考 解 析 :小 学 数 学 《 时、分、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 创 设 情 境 , 引入新课1 . 出示主题图, 让 学 生 观 察 :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让我们一起倒计 时 ,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 揭示: 计量很短的时间, 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 . 板书课题: 秒的认识 二) 师 生 活 动 , 探究新知1 . 谈话: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 你是怎么知道的?2 .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Q)认识秒针①出示钟面( 没有秒针): 你看到了些什么? ( 时针、 分针、12个数字、12个 大 格 ,60个小格②出示钟面( 有秒针): 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 多了一根指针 )揭 示 :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③ 观 察 钟 面 , 秒针还有什么特点? ( 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 找 一 找 : 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 指给同桌看看 2)认 识1秒和几秒① 揭 示 : 秒 针 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 走一大格呢? 你是怎么想的? 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 为什么?⑶ 理 解1分=60秒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 , 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 ,2秒 ,3秒……58秒 ,59秒 ,60秒② 课 件 演 示 , 学生仔细观察钟面, 想 一 想 , 你有什么发现?③ 学 生 汇 报 , 教 师 引 导 : 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 在秒针走一圈的 同 时 , 分针走了几小格? 也就是几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 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1时=60分 ,1分=60 秒)(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①课件出示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③课件出示电子表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 6时55分57秒)④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三) 知识剖析, 深化理解体 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1秒究竟有多长呢?( 四) 师生合作, 巩固新知( 五) 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小 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作 业 : 课后大家试着收集一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认识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58 [ 简答题]小学数学《 8的乘法口诀》1题目:8的乘法口诀2 .内容:0 8 161x8= 8一 得 八8x 1 =2x8= |二八( )8x2 =3x8= _三八( )8x4x8= |四 八 ( )8x=5 x 8 = 0五 八 ( )8x=6X8= |六八( )8x'=7x8=匚 ]七八( )8x=8X8= |八八( )3基本要求:(1)让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会自己总结乘法口诀表;(2)要有板书;(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设计十分钟的课堂参考解析:小学数学《 8 的乘法口诀》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入, 激趣揭题1. 猜谜语 1) 课件出示谜语: 身穿硬袍, 手拿剪刀, 口吐泡泡, 走路横跑 猜一种动物)( 2) 课件出示一只螃蟹教 师 : 你们知道一只螃蟹有几条腿吗?2. 揭示课题Q)请小朋友们用水彩笔在准备好的纸上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一只螃蟹,注意画出螃蟹腿的只数2)收集学生作品,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复制8份,张贴在黑板上3)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探究8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二) 自主探究, 构建新知1 . 主动探究。
⑴依次出示:2只螃蟹教 师 :1只螃蟹有8条 腿 ,2只螃蟹有多少条腿呢?( 16条)教 师 : 那 么 ,3只、4只、5只、6只、7只、8只螃蟹又有多少条腿呢?课件出示数轴, 指名填写2)看数轴填写W * • • • • • V ・ ,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螃蟹歌1只螃蟹(8 )条 腿,2只螃蟹( ) 条 腿,3只螃蟹( ) 条 腿 ,4只螃蟹( ) 条 腿 ,5只螃蟹( ) 条 腿 ,6只螃蟹( ) 条 腿 ,7只螃蟹( ) 条 腿 ,8只螃蟹( ) 条腿⑶说儿歌小朋友们面对面坐好, 我们一边拍手, 一边说儿歌2 . 编制口诀1)创编口诀:1个8是8 ,2个8相加是16 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 乘法计算)(2)小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⑶举例说口诀, 例 如 : " 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三) 学以致用, 巩固口诀1. 基础应用Q)填口诀:2 .提升练习<1)算一算,想一想,有什么发现?五八( )二八( ) 八八《 )( ) 八二十四(2)说口诀:8X3 =( 〉 八 四 十 八 ( ) 八五十六4X8= 8X6= 7X8=5X8 =8X2= 3X8= 8X8 =(2)你能照样子举一个例子吗?(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6X8=5X 8+8=8X4 =8X 3+8=7 X 8 -8 =8 X 5 -8 =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1X8 = 8- 八* , 八8X1=82X8=16二八十六8X2=163X8=24: 八二十四8X3 = 244X8 = 32四八三十二8X4 = 325X8=40五八四十8X5=406X8=48六八四卜八8X6=487X8 = 56匕八五十六8X7 = 568X8=64八八六十四答辩题目解析1 . 三八二十四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三八二十四" 的含义是三个八相加, 结果是二十四。
2 . 加法和乘法的区别?【 参考答案】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 比如3 + 3 + 3 = 9 ,它可以表示为3x3=9o当 然 , 这时候, 至少有一个因数是整数所以乘法和加法可以是一种包含关系就像乘法与乘方一样59 [ 简答题]1 .题目:比的基本性质2 .内容: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生一想:在比中布什么样的规律?6 :8 = 6 + 8 = *=京 12:16=12+16=亲 = 总我们先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6+8=(6x2)+(8x2)=12+16I I I6:8 = (6 x2 ):(8 x2 2 1 2 :1 66:8=(6+2):<8+2)=3:4I I I6+8=(6+2)+(8+2) = 3+4你能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研究比中的规律吗?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除外) . 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本性•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基本要求:(D要有板书;(2)试讲十分钟左右;(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答辩题目1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2 . 请你叙述一下如何把小数之间的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复习比的概念, 以及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
比如6:8O并引导学生思考通常进行约分、通分是运用了分数的性质, 那么比是不是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呢? 引出新课 二) 探索新知1 . 比的基本性质提 问 : 我们通常进行约分、通 分 , 是运用了分数的什么性质? 这一性质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预 设 : 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 商不变被除数在分数中相当于分子, 除数在分数中相当于分母 , 因此推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追问1 : 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 猜想一下, 会不会存在类似商不变这样的规律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导入中的例子进行讨论: 比的前项和后项及比值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预 设 :6-8=(6x2)-(8x2)=12-166 : 8=(6x2) : (8x2)=12 : 166-8=(6-2)-(8-2)=3-46 : 8=(6+2) : (8+2)=3 : 4师生共同总结: 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 比值不变让学生类比刚刚的探究过程, 接下来思考用比和分数的关系, 运用刚才的研究方法, 对比规律进行再一次的探索从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 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2 . 化简比的方法①让学生解决: 求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预 设1 : 第一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5 : 10o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前项、后项同时除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预设2 : 第二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80 : 120o同样利用比的基本性 质 , 将前项、后项同时除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②化简比 1/6 : 2/9 0.75 : 2提 问 : 怎样才能化为最简整数比? 根据的是什么?预 设 : 将分数化成整数, 然后进行化简追 问 : 如果前项、后项出现了小数怎么办? 当化简的比不是整数比时,应该怎么办?预 设 : 将小数化成整数, 再进行化简 三) 课堂练习问 题 : 小亮身高155cm, 小红身高1m ,两个人的身高比是多少?提 问 : 若前后项带有不同单位的比, 应该怎样化简?㈣小结作业提 问 : 今天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 课后相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6-8=( 6x2)-( 8x2)=12-16 练习:6 : 8=( 6x2) : ( 8x2)=12 : 166+8=( 6+2)+( 8+2)=3+46 : 8=(6+2) : (8+2)=3 : 4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比值不变。
答辩题目解析】1.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教学中, 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新课教学环节, 我采用情境教学方法, 引入实际生活实例, 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比的基本性质环节, 我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到教学中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2. 请你叙述一下如何把小数之间的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 参考答案】小数之间的比要先把小数化成整数, 再进行计算, 最后结果是两个数为互质数如 :0.25:0.4, 0.25有两位小数,0.4有一位小数, 两者化为整数的话要同时乘以100才可以,(0.25x100):(0.4x100)=25:4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