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县李家庄昌盛铁矿有限公司100万吨年铁矿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32页代县李家庄昌盛铁矿有限公司100万吨/年铁矿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忻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二О一三年三月代县李家庄昌盛铁矿有限公司100万吨/年铁矿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第一章 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项目地点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2°44′—113°22′,北纬38°50′—39°21′,东临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滹沱河由向西南横贯全境,地貌特征为“两山夹一川”,“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县总面积1696平方公里代县李家庄昌盛铁矿位于山西代县聂营镇李家庄村北东1.0km处,隶属聂营镇李家庄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3°11′56″~113°12′46″,北纬39°02′59″~39°03′26″ 矿区距代县县城22km,距108国道15km,距聂营镇13km,距京原铁路枣林站16km,交通十分便利本项目交通位置见图2-1,地理位置见图2-21.1.2建设背景根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关于《忻州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以及山西省非煤矿场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组文件(晋非煤开整字(2012)01号)“关于《忻州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进一步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核准意见”;从根本上转变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高非煤矿山企业集约利用资源的整体素质。
代县李家庄昌盛铁矿为单独保留矿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非煤采划字[2011]0033号”为该矿区划定了矿区范围;整合后矿区面积0.83km2,开采标高:1970—2120m,规划生产规模为100万吨/年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复文件,为合理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同时为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李家庄昌盛铁矿委托山西省冶金设计院对该矿区进行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并提交《山西省代县李家庄昌盛铁矿开发利用方案》在2011年4月27日,经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该方案的评审,并出具(晋矿联技审字[2011]115号)评审意见书该企业于2011年8月1日获得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非煤采划字[2011]0033号)批复:同意矿区范围预留期限为一年,并于2012年8月1日前持采矿登记申请资料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采矿登记手续1.2工程概况 1.2.1主要工程内容根据现场勘察和了解,建设单位已进行工程的建设,并基本达到设计规模,现已形成十几个台阶,台阶高度为10m左右,现形成东、西及北三个排土场;破碎初选系统已建成;矿区内已形成办公楼、职工宿舍、浴室、库房、修理厂房等一整套生产、福利设施矿山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与衔接见下表。
表1 工程建设内容及具体建设情况一览表类别单项工程主要工程内容衔接情况主体工程采场采场长1280m,宽370m,矿山公路、采矿设备(凿岩机、空压机、装载机等)、运输设备(运矿汽车)等建成利用排土场利用昌盛铁矿现有的北排土场和东排土场,北排土场位于采场的北侧的山沟中,为主排土场,排土场占地面积34.94hm2,容量2300×104m3东排土场在位于采场东南侧的山沟中,排土场占地面积4.56hm2,容量300×104m3建成利用地面加工采出的矿石由汽车运至破碎站破碎,破碎站设有振动给料机、破碎机、振动筛、皮带运输机等建成利用辅助工程机修、汽修、电修设施矿山已有小型修理间和汽车保养间,负责本矿采矿设备的小修和维护工作,以及汽车的一、二、三级保养和小修采矿设备和汽车的大修外委社会力量承担建成利用变电所采场设置三座移动式变电所:露采1#移动变电站内设容量为500kVA的变压器一台,馈电柜一台露采2#移动变电站内设容量为500kVA的变压器一台,馈电柜一台采场排水移动变电站内设容量为200kVA的变压器一台,馈电柜一台建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50m3/d,新建矿坑水处理站进行矿坑水处理,处理规模为1500m3/d。
建成利用爆破材料设施利用昌盛铁矿已有的炸药及爆破器材库建成利用公用工程行政福利设施矿区内已形成办公楼、职工宿舍、浴室、库房、修理厂房等一整套生产、福利设施建成利用供水生活用水取自地下水;道路洒水、绿化用水利用生活污水和矿坑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不足部分取自地下水建成利用矿坑水处理未建成排水生活污水及矿坑水经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采场排水排洪泵站设在上一工作平台,在采场最低生产水平设临时集水坑,采用潜水泵排水泵站内设3台D85-45×3多级离心泵,2条φ159×7无缝钢管建成利用供电采场处电压等级为10KV,两回路供电线路由矿区外10kV电源架空引入,在采场处架设环行线—横跨线配电网络,向各个变电所供电建成利用供热项目整合后拆除现有三台锅炉,新增2台型号为DZL1.4-90/75-A的锅炉进行冬季采暖,职工饮水等均采用电热方式供应;浴室供热采用太阳能和电热水器方式供应未建成储运工程矿山道路场地到露天采场设计道路两条,第一条为场地至1#溜槽底运矿道路,道路路面定为8m,长约275m,第二条为运矿道路分支后到采场的道路,路面宽为4.5m,长约1220m建成利用矿山内部运输矿石先用20t自卸汽车运至采场旁1#、2#溜槽,矿石通过溜槽溜至+1980m、+1965m水平后,用液压铲转运,再用20t自卸汽车运输至破碎站受矿口。
溜槽底至破碎站的平均运距0.4km岩石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由采场直接运送到排土场矿山材料矿山材料、备品、备件等采用8t汽车运输建成利用环保工程矿坑水处理站新建矿坑水处理站,矿坑水经处理站处理后全部回用待建生活污水处理站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生活废水经处理后的水作为中水回用建成利用锅炉房对现有锅炉房锅炉采取脱硫除尘,运行150天待建1.2.2项目概况及生产工艺根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关于《忻州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从根本上转变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高非煤矿山企业集约利用资源的整体素质代县李家庄昌盛铁矿为单独保留矿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非煤采划字[2011]0033号”为该矿区划定了矿区范围;整合后矿区面积0.83km2,开采标高:2120—1970m,规划生产规模为100万吨/年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复文件,为合理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同时为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李家庄昌盛铁矿委托山西省冶金设计院对该矿区进行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并提交《山西省代县李家庄昌盛铁矿开发利用方案》在2011年4月27日,经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该方案的评审,并出具(晋矿联技审字[2011]115号)评审意见书。
该企业于2011年8月1日获得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非煤采划字[2011]0033号)批复:同意矿区范围预留期限为一年,并于2012年8月1日前持采矿登记申请资料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采矿登记手续该方案设计以台阶轮流开采方式开采铁矿,利用矿区矿体资源储量1579.17万吨,设计采矿方法为台阶轮流开采,开拓方式采用公路开拓;设计采矿回采率90%,贫化率10%;设计铁矿石开采量100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12.8年产品方案为铁矿石,采出品位TFe平均品位29.94%,mFe平均品位23.60%,粗破碎后粒度0~50mm矿山自取得采矿许证后,多年来主要在进行矿山建设,并已投入生产设计的开采方案为露天开采建设单位已进行工程的建设,并基本达到设计规模,本工程现已形成十几个台阶,台阶高度为10m左右东部最低开采水平为2070m,西部最高作业水平为2210m,全部为山坡露天台阶主要分布在Fe2、Fe3矿体中,开采标高1970~2120矿山现形成东、西及北三个排土场,其中采场南帮东、西两翼各设排土场一个,排土平台标高分别为2100m、2080m;北排土场位于采场北帮,沿地形呈东低西高的趋势,设有2140m、2160m两个排土平台。
采场内的岩石经挖掘机装入汽车内,按就近原则选择排土场进行堆放矿区内已形成办公楼、职工宿舍、浴室、库房、修理厂房等一整套生产、福利设施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工程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工业场地利用现有场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各项污染物在采取环评规定的措施后均能够达标排放并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废石场的选择符合Ⅰ类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从区域环境功能承载力、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及项目综合影响判断认为,矿井工业广场及废石场选址可行29第二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在2012年4月5日~4月11日对评价区域范围内环境空气3个监测点绿青村、苇子坪、李家庄的四项指标TSP、PM10、SO2和NO2进行的为期七天的监测值评价,单因子指数全部都小于1,说明评价区未受到TSP、PM10、SO2和NO2的污染,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在2012年4月8日~4月10日对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进行现状监测在3个监测断面上监测的8项指标中,除CODcr、氨氮、BOD5有超标现象外,其它各项均未超标,CODcr、氨氮、BOD5超标主要是由于沟谷两岸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所致。
2.1.3地下水环境质量在2012年4月8日~4月10日对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进行现状监测,在评价区设置5个地下水质环境现状监测点,根据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可知,地下水监测点中细菌总数全部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其余各项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分析监测点细菌总数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泉水直接与空气接触,易受居民生活污染影响,泉水蓄存过程中细菌滋生所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2.1.4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在2012年4月11日对本项目厂界声环境进行现状监测,本次噪声监测采厂场地设8个厂界噪声监测点,在矿区工业场地布设1个点位本项目(场)厂界距离村庄较近的有李家庄(南500m)和蔡家庄(南500m),因本矿山为露天开采,因此在距离较近的村庄李家庄和蔡家庄各设一个监测点根据各监测点噪声监测结果,厂界噪声监测点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关心点均未超过1类标准限值,说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2.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1)生态环境因本工程矿区配套的废石堆场均位于矿界范围外,依据《导则》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完整性,涵盖项目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要求,确定评价范围为矿区范围并向外延伸2km,重点对采场开挖,排土场固废堆置对其范围内植被影响。
2)环境空气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级别为三级,所在区域为土石山区,属于复杂地形,根据评价导则确定本次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排土场为中心,南北5km,东西5km矩形区域3)地表水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用于爆破后洒水以及绿化和道路洒水,不外排,地表水评价重点为废、污水不外排可靠性分析4)地下水根据本区地下水径流、补给、排泄条件和工程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范围和程度,评价将根据矿区范围的地质资料对区域含水层分布、断层的位置及与含水层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于本项目铁矿开采区域(Ⅱ类项目区域),根据铁矿开采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