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罗动漫二次元里那些经典的语录1900字.docx
11页为您搜罗动漫二次元里那些经典的语录1900字 《海贼王》:能再叫我一声伙伴吗?《翼·年代记》:有时候想哭的时候哭出来 这也是一种坚强啊《NANA》:我想我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原谅背叛《海贼王》:男人有时候是绝对不能逃避战斗的!尤其是当同伴的梦想被嘲笑的时候!《叛逆的鲁鲁修》: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吗?因为它忘记了自己曾经的颜色 《人鱼森林》:“如果我不在了,你会怎样?”“我会去找你”“如果找不见呢?”“我会一直,一直,一直找下去”《草莓100%》:我认为你很幸福,因为你可以选择爱或不爱我,而我只能选择爱或更爱你《海贼王》:恩,因为我本来就是动物《黑执事》:我早就忘了该如何开心的笑了《犬夜叉》:一个人要坚强的活下去 是很难的吧想战胜心里德不安 也是很辛苦的吧<翼·年代记》:痛苦的事是不用一直去想的,因为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死神》:人们之所以怀有一丝希望,是因为他们看不见死亡《火影忍者》:我快要死了,但是,还能成为你的眼睛继续看到未来《东京巴比伦》:这个世界上有无法赎清的罪,但是,却没有不能去爱的人啊 《樱桃小丸子》:只要好好的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驱魔少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停下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继续前进 要一直走下去 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黑执事》:时间能冲淡痛苦,但是,我并不想用时间来治愈一切 《火影忍者》:我们一直在一起 所以最后也想在你身旁《海贼王》:又剩我一个《NANA》:眼睛有些不舒服,可能是远视吧,离近了看不清,越远反而越清楚 《秒速五厘米》:我到底要用怎么样的速度生活才能与你再次相遇 《火影忍者》:可能的话 真想和你 去 同一个地方《海贼王》:能原谅女人的谎话的 才是男人《海贼王》:永远也不要忘记能够笑的坚强!!《海贼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度的,不论想做什么事,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人是需要同伴的!《千年女优》:也许?我爱的?不过是追逐他的旅程《家庭教师》:我一直与你同在,无论何时。
《海贼王》:路飞你听见了吗?对不起,我让你担心了是吧我要是不能成为世界第一的剑客,就只能增加你的负担是吧所以我不会再输了,在我打赢那个家伙成为世界第一的剑客前,我保证绝对不会再失败《名侦探柯南》:真相只有一个《哈尔的移动城堡》:心,可是很重的《Angle beats!》:无论在哪里遇到你 我都会喜欢上你《钢炼》:因为你们都不哭啊 所以我才替你们哭《我们的存在》:“你是真的真的喜欢我么?”“??”“你看 你也停顿了 不过是这种程度的喜欢”《我们的存在》:“忘记”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别妄想了《通灵王》:人总有一天都会死的,但正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才能够欢喜和悲伤《水果篮子》:“雪融化之后会变成什么呢?”“会变成春天吧??”《AIR》:人们要是没有回忆就活不下去 但是只有回忆的话也活不下去 《翼》:不想哭就只有变强了,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掉泪的坚强《夏目友人帐》:我寂寞的时候,会害怕踏出第一步,不会想到要去做什么事,所以,可能没有发觉很多很多的东西吧 《海贼王》:分别总是令人寂寞的《海贼王》:即使相处的时间不多 但所谓的友情是不在乎相处的时间长短的 《钢之炼金术师》:我们是最接近太阳的人,但是越接近太阳,就越容易被太阳灼伤《叛逆的鲁鲁修》:虚伪的眼泪会伤害别人,虚伪的笑容会伤害自己《家庭教师》:要是眼睁睁的看着重要的同伴死去,就算是死,我也不能瞑目 《家庭教师》:开什么玩笑!!你以为自己是为了什么,才拼命战斗的!!因为我们大家还要一起打雪仗!!还要一起看烟火!!所以我们才会拼命奋斗! 所以我们才要变得更强大!!我们还想在一起开怀大笑,若果你死了的话, 那岂不是没有意义了么!!《吸血鬼骑士》:要是太勉强自己的话 总有一天会受伤的《名侦探柯南》:正是因为生命有限 所以才显得更重要《火影忍者》:我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海贼王》: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病是无法医治的《水果篮子》:无论是丢下还是被丢下 这两者都是一样痛苦的《秒速5厘米》:就算发了一千条短信,心与心的距离也不会靠近1厘米 《黑塔利亚》:所以才说你在关键时刻总是硬不起来《魔法禁书目录》:就算你将遗忘一切 我也会永远记得《再见萤火虫》:你愿用一生 等待,然后呵护这短暂的光亮吗?即使 明知它会消失??《AIR》:就算是一个人也会加油的 我是个坚强的人!《银魂》:人的一生,就仿佛身负沉重的行李走在遥远的旅程上《AIR》:梦总是有会醒来的时候 不会醒的梦 总有一天会变成悲伤 《AIR》:我希望在长高点 这样 就离天空更近了第二篇:二次元审美 4100字“二次元审美”背后:一场呼啸而来的媒介革命2014-11-21 09:26 来源:文汇报 我有话说嘉宾:邵燕君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采访:邵岭 首席记者关于“二次元审美”的讨论还在继续。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认为,这一股审美观念的争鸣背后,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媒介革命这使得今天的青春文化同时具有了新媒介文化的诸多特征,需要我们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大局来看待两种文明的更迭我们面临的,不再是一个青春文化如何吸纳主流文化或者成年文化的问题,而是哺育了成年文化、主流文化的印刷文明,在媒介时代如何被引渡到新媒介的生产空间和叙述逻辑中去,从而获得重生的问题要使人类文明得到良性继承,需要深通传统媒介“语法”的文化精英们以艺术家的警觉去了解新媒介的“语法”,从而获得引渡文明的能力——这正是时代对文化精英们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在媒介革命的大背景下,今天的青春文化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局以前只是一种代际更迭,文化本身是有延续性的,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到了一定年龄,还会融入到主流文化的脉络中去但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恰恰在于,二次元所代表的既是青春文化,又是新媒介文化而整个世界即将进入的,就是一个新媒介革命以后的时代文汇报:我注意到近两年你一直在关注年轻人的文化选择,比如网络文学和《小时代》不知道你怎么看待二次元审美浪潮?邵燕君:不了解就无法对话,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对二次元文化的关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很赞同葛颖提出的,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包括二次元在内的青春文化获得了一个独立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但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更愿意从媒介革命的角度来看待二次元文化在我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二次元文化,其本质就是一种新媒介文化 我们知道,人类有史以来,媒介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媒介变化会带来信息形态乃至本质的变化所以媒介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媒介即信息就拿文学来说,各民族最早的史诗,其文学性是以口头文学表现出来的到了竹简时代、羊皮书时代,文学形态就是言简意赅的当简帛文化向纸张过渡之后,文学性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书信体多了,个体化叙事多了再然后是印刷文明的兴起,就出现了长篇叙事文体明清小说的出现不仅和市民社会的形成有关,也和印刷术的发达有关西方更是这样,在古登堡的印刷机发明之前,主要的文化传承是在经院的口头辩论文化中印刷革命之后,纸张大量生产,才出现了现在为我们所熟悉的西方文学的经典小说形式到了今天,网络这个媒介又和纸质媒介有很大的变化它根植于消费社会的粉丝经济,是一种超文本,与ACG文化相连通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网络性比如对于网络小说,人们通常有一个感觉:长动辄三四百万字读者打听一部网络小说,通常不会问多少字,而是问需要跟多久,一年还是两年。
在网络的空间里,长度是阅读时间,而不是字数篇幅那么在媒介革命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天的青春文化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局以前只是一种代际更迭,文化本身是有延续性的,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到了一定年龄,还会融入到主流文化的脉络中去但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恰恰在于,二次元所代表的既是青春文化,又是新媒介文化而整个世界即将进入的,就是一个新媒介革命以后的时代 我们不会再生活在纸质媒介的时代了不管好不好,不管我们有多留恋,它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交界时期,所以我们会觉得它还在延续但是更年轻的一代,确实已经不在这个环境里对他们来说,网络这个媒介将是他们真正主导的媒介这就是这个时代即将发生的媒介革命,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仍然以文学为例,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相反,“纸质文学”的概念会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因为网络将是所有文学、文艺形式的平台,“纸质文学”除了一小部分作为“博物馆艺术”传承以外,都要实现“网络移民”事实上,新媒介时代,也未必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糟麦克卢汉就认为,以媒介技术的发展变化为基本判断标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前文字时代/部落时代、古登堡时代、电子时代。
我们以往认为的“文明时代”也就是古登堡时代,恰恰是“文明陷落的时代”,是两个伟大的“有机文明”之间的插曲因为古登堡印刷术的出现结束了部落文化,保证了视觉偏见的首要地位,进一步加重了感官使用失衡的程度而电子革命则恢复了人的感官使用比例的平衡,使眼、耳、口、鼻、舌、身重新均衡使用,在一个更高的层次重新统合化,人们由此比过去更多地使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尽管是人类最早的思维方式,然而它又是综合的思维方式我们面临的其实不是一个青春文化如何纳入主流文化或者成年文化的问题,而是哺育了成年文化、主流文化的印刷文明,在媒介时代如何被引渡到新媒介的生产空间和叙述逻辑中去,从而获得重生的问题 文汇报:如果我们认可印刷文明很可能是两大有机文明之间的过渡文明,至少不是终极文明,那么,想必也能接受,文明的发展轨迹未必是线性的,而是呈螺旋上升在这一前提下,是否需要重新审视两代文化交接的方式?邵燕君:对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重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其实不是一个青春文化如何纳入主流文化或者成年文化的问题,而是哺育了成年文化、主流文化的印刷文明,在媒介时代如何被引渡到新媒介的生产空间和叙述逻辑中去,通过“移民”获得重生的问题。
仍然用我熟悉的网络文学研究领域举例我们不能再扮演“超然”的裁决者和教授者的角色,而是要“深深卷入”,从“象牙塔”转入“控制塔”,通过进入网络文学生产机制而发挥影响力 一方面,“学院派”研究者要调整自己的位置,以“学者粉丝”的身份“入场”;另一方面,要注重参考精英粉丝的评论,将“局内人”的常识和见识与专业批评的方法结合起来,并将一些约定俗成的网络概念和话语引入行文中,也就是在具体的作品解读和批评实践中尝试建立适用于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和话语体系这套批评话语应该是既能在世界范围内与前沿学者对话,也能在网络文学内部与作者和粉丝对话研究成果发表的空间也不应只局限于学术期刊,而是应该进入网络生产场域,成为“意见领袖”,或对“意见领袖”产生影响 比如,如果学者们提出的网络类型经典标准能够影响粉丝们的辨别力与区隔,甚至在点击率、月票和网站排行榜之外,再造一个有权威影响力的“精英榜”,那么就能真正“介入性”地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并参与其经典传统的打造了 我还想强调一个概念,在这样一个引渡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应该是“重生”而不是“穿越”穿越是原封不动的,重生不是目前各种居于“主流”、“非主流”的文学传统、文学力量都要在新的媒介平台上重新争夺“文化领导权”。
不过,“纸质文学”的“网络移民”绝不是原封不动地“穿越”,而是要经过脱胎换骨的“重生”来自古老传统的“经典性”必然要穿越印刷时代,以“网络性”的形态重新生长出来——不管经典之作何时问世,“经典性”的萌芽都被携带在胚胎里,而考察这一胚胎形态的生长过程才是我们今天的研究任务 每一次媒介革命都会遇到一个悖论,就是深谙传统文明、对传统媒介文化最有传承职责的人,因为不了解而拒斥新媒介与此同时,伴随新媒介成长的一代,就是我们说的网络土著,则会因为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