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常见修辞格.doc
3页八种常见修辞格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5.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7.设问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8.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有相似点和不同点: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②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2.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3.比喻与象征的区别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
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见教材)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5.设问与反问的区别分析: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