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少复习资料.doc
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思考题:一.1. 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指标体系和研究内容2.熟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规律;关键词汇:1.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2.追赶性生长:当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受到疾病、营养、心理应激(stress)等因素作用时,会出现暂时性的生长发育迟缓,一旦这些影响因素解除,机体表现为向原有正常轨迹靠拢并具有生长发育强烈的倾向这种在阻碍生长发育因素解除后出现的加速生长现象称为“追赶性生长”3.头尾发展规律:指在婴幼儿期,粗大运动(gross motor)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程序进行4.近侧发展规律即近躯干的四肢肌肉先发育,手的精细动作后发育5.Scammon生长模式:Scammon R.通过发育水平曲线的描述,发现人体器官、系统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一般型、淋巴系统型、神经系统性和生殖系统型,称之为Scammon生长模式1.请举例说明开展初中生体格、体能和心理行为发育调查可选用哪些指标?2.在开展小学生和初中生生长发育时,研究内容有何异同?*1.请举例说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发育关键期? *2.赶上生长对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有何积极和消极意义?二.1.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特点;2.熟悉群体体格发育长期趋势、体成分模型的演变、体成分发育性别特征; 关键词汇:1.第一生长突增期:2.青春期生长突增:3.生长长期趋势:是指19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全面出现的儿童少年群体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发育提前、成年身高逐步增长的趋势,是近150年来人类生物学领域最突出的现象。
4.体型:是对人体形态的总体描述和评定,是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总和,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重点难点:(1)儿童少年体格发育的个体生长阶段1. 第一生长突增期2.相对稳定期 3. 第二生长突增期 4. 生长停滞期(2).群体身高、体重生长长期趋势3.儿童少年体格发育遵循的规律1.请简述儿童少年体格发育的阶段性特点2.请简述儿童少年体格发育的长期趋势六.1.掌握横断面调查和追踪性调查;掌握以下生长发育评价方法(LMS法、等级评价法、曲线图法、百分位数法)2.熟悉生长发育的调查设计及实施步骤;熟悉以下生长发育评价方法(Z标准差法、骨龄评价法)重点词汇:1.横断面调查:在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群体,选择某些指标进行一次性大样本调查3.生长监测:对某地区、某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指标的连续性收集和整理过程5.前瞻性调查:6.追踪调查:针对同一批对象,在较长时间内定期、连续多次调查,以观察其发育动态7.队列研究:属追踪性调查,但需事先加设对照组8.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调查和追踪调查结合起来,以弥补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样本易流失的不足9.回顾性调查:根据研究对象对既往事件的回忆或查阅其既往信息,获得发育相关信息,分析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如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等)。
通常不设对照组重点:1.横断面调查和追踪性调查2.正常值和标准3.常用的生长发育评价方法难点:1.生长发育调查的现场检测和质量控制2.生长发育评价的LMS法3.骨龄评价方法1.横断面调查和追踪性调查各有哪些特点?答案:横断面调查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资料,主要用来建立生长发育标准;所需测试人员多,要求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统一;调查指标宜少而精;对象应有较强的代表性 追踪性调查的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个体,更能确切反映生长速度和进程,其主要目的是制定某些生长速度相关指标的正常值或标准2.现拟对某地区儿童少年进行生长发育调查,请你简述实施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案:生长发育调查的具体实施包括:调查对象的选择和抽样;样本量和分组;精选调查指标;设计调查表格 此外,还需注意一些调查实施的细则,包括校正检测仪器和统一检测方法;合理安排检测时间;测试前严格的技术培训;制定合理的检测程序3.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生长发育评价标准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它有哪些优势?答案:LMS法用LMS法制定生长发育评价标准的优势有:① 从根本上解决了生长发育资料偏态分布的问题② 所制成的正常值或标准可精确到个位,甚至小数点后1位。
③ 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会出现交叉、颠倒或重叠,精确性显著提高十三. 1.学校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少年健康监测、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各种常见病的健康管理、心理卫生服务2.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法律、政策和有关卫生标准等,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系列性执法活动3.学生健康监测:是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确定有代表性点校和目标人群,按统一技术标准对学生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等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十五. (1). 教室的基本卫生要求: 1.足够的室内面积; 2.良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3.防止噪声干扰; 4.便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教室的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与措施要求:1.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黑板面要有足够的照度; 2.照度分布比较均匀; 3.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侧;4.避免发生较强的眩光作用 措施:1.教室最好南北朝向双侧采光; 2.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室内;黑板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 3.教室玻地面积比不小于1:6,室深系数不小于1:2,投射角不小于20°~22°,最小开角不小于4°~5°,采光系数不小于1.5%(多雾地区不低于2%); 4.对面遮挡物至教室的距离不应小于该建筑物高的2倍;影响教室采光的高大树木必须清除。
3)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与措施(要求与自然采光要求基本一致)措施:1.教室均应设人工照明,灯具为控制式灯具,照明光源宜采用日光灯,灯管排列采用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的布置,灯具距课桌面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 2.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150L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3.黑板面应设局部控制式照明灯,其平均垂直照度值不应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4)课桌椅的卫生学意义与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满足写字、看书和听课等教育需要 2.符合卫生学要求:课桌椅要适合就座儿童的身材,提供良好的坐姿,减少疲劳发生,不妨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保护视力 3.安全、坚固、价廉物美,便于清扫 (5)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活动特性: 1.优势法则:人能从作用于自身的大量刺激中,选择出最强的或最重要的、符合本身目的、愿望和兴趣的少数刺激;这些刺激在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区域称为优势兴奋灶卫生学意义:①儿童时期优势兴奋灶易建立也易消失,表现为有意注意不能持久;②与生物的适应性、目的性和趣味性有关。
2.始动调节:人在工作和学习开始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较低,然后逐渐提高也就是说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个过程卫生学意义:在安排学年、学周、学日的教学、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应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强 3.动力定型:当身体各种内、外条件刺激依照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大脑皮质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称为动力定型 卫生学意义:①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动力定型越易建立;②不要轻易改变已建立的动力定型;③动力定型不全是好的 4.镶嵌式活动:大脑皮质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并非全部处于兴奋状态,而是只有相应部分神经元处于兴奋、工作状态,其它部分则处于抑制、休息状态,而且在工作区中也是有些神经元处于兴奋过程,另一些处于抑制过程,因而大脑皮质经常呈现兴奋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互相镶嵌的活动方式卫生学意义:①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中,应注意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的课程轮换;②合理安排一节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③安排作息制度时,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5.保护性抑制:指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皮层反馈性地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性抑制。
卫生学意义: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早期疲劳,及时组织休息、劳逸结合以促进大脑皮层功能恢复,避免过劳 (6)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课本P219开始不高→经始动调节逐渐↑达高峰→以后↓→末期降到略低于开始水平;或者由于终末激发→工作能力略有回升 (7)一日生活制度各要素的卫生要求:课本P222(8)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和基本原则:卫生监督:1 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 体育课的组织:体育课的结构、内容、负荷应符合卫生要求 3 体育运动的服装:应符合运动项目的要求 4 体育运动的环境和设施: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流通;体育设备的安置要符合要求,并要经常进行安全卫生检查 基本原则:1 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 循序渐进4 全面锻炼5 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6 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思考题:1.改善教室自然采光应遵循哪些卫生要求?采取哪些卫生措施?如何才能减少教室自然采光的眩光?2 为什么普通教室均应安装人工照明? 3 试述学日和学周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其课业学习的合理安排。
4.教室课桌椅的布置有何卫生学要求?如何确定合适的桌椅高差?关键词汇:1.服务半径:小学不超过1500米(最好500米以内),使走读学生上学步行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中学不超过2500米(最好1000米以内),使步行上学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2.终末激发:三.1.掌握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的主要概念 2.熟悉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1.感觉和知觉各包含哪些方面?答:(1) 感觉(sensation)是物质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脑中产生的关于它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最初形式,分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2) 知觉(perception)是物质在脑中的整体直接反映,比感觉更进一步它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形成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2.想象和表象的关系是什么?答:想象(imaging)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表象(representation)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 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人脑中出现,具有直观形象性特征,反映的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或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一种归类了的事物形象。
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儿童期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答:(1) 有意思记超过无意思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2)意义识记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1.请说明自我意识包括几个方面?答: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等几方面2.婴幼儿早期同伴关系发展经历哪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