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梅采后致病病原菌的分离.pdf
2页? 收稿日期:2009- 07- 27? ? 作者简介: 曹宜, 女,1976年生, 助理研究员, 硕士 ?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6J0319);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 2009R10037- 7) ? 通讯作者: 刘波, 男, 1957年生, 研究员, 博士 ( E- mai: l fzliubo@163?com)杨梅采后致病病原菌的分离曹? 宜, 唐建阳, 刘? 波(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所?350003)摘 ? 要: 采自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种植的杨梅, 经冷藏 14 d后从不同腐烂程度的果肉中分离致病病原菌, 经过分离纯化,从 NA培养基上分离出病原细菌 4株,分别命名为 YM - 1 、YM - 2 、YM- 3 、YM - 4 ;从 PDA培养基上分离出病原真菌 2株, 分别命名为 YM - 5 、YM - 6 关键词: 杨梅;分离; 菌株; 病原菌?? 杨梅是我国的特产水果, 鲜果色泽鲜艳, 酸甜适口,风味浓郁,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维生素、 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而且种植于偏离城市的山区,病虫害较少, 被公认为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 深受消费者青睐。
福建省是我国杨梅的种植大省, 杨梅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制品,还可入药, 应用 市场广泛因此, 种植杨梅是大有前途的高效农业项目之一然而,杨梅果实成熟期集中在高温多雨的 6 、7 月份,是一种极不耐贮运的水果品种, 有 ? 一日味变, 二日色变,三日质变 的说法,常温货架期仅2~ 3 d , 采后损耗严重,给杨梅鲜果的异地销售和鲜果出口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近年来,随着福建省 杨梅产量的不断增加,杨梅采后因病害损失严重,而保鲜技术却一直未能攻克因此, 开发研制新型的杨梅微生物保鲜剂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研 究分离、筛选、纯化出引起杨梅腐烂的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为杨梅病原菌的拮抗菌筛选研究提供试验病原菌,同时为研制具有高效保鲜功能的微生物保鲜剂做准备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采自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种植的杨梅,装入塑料保鲜袋,置于冰箱( 0~ 4! ) 保存 14 d取出,选取不同腐烂程度的杨梅果肉为供试材料,分离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 1?2? 分离培养基N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蛋白胨 10 g、牛肉膏 3 g 、NaC l 5 g 、琼脂 20 g 、蒸馏水 1000 m , lp H 7?2 ,121! 灭菌。
PDA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10 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 m , l 自然 p H,121! 灭菌1?3? 病原菌分离 先对供试的杨梅果肉进行表面消毒:称取不同腐烂程度的杨梅果肉各 5 g ,放在 75 % 酒精中浸泡2 s ,然后用 10 % 次氯酸钠消毒 5 m in, 无菌水漂洗3次用灭菌的滤纸吸干水分, 加 45 m l无菌水于 榨汁机中榨成匀浆取匀浆液采用系列浓度梯度稀释法进行稀释,稀释成 10- 1、 10- 2、 10- 3、 10- 4,每个处理重复 3次取每个稀释度的菌液 0?2m l分别均匀涂布于 NA及 PDA培养基的平板上,NA平 板置于 30! 人工气候箱中培养 24 h ,PDA平板置于28! 人工气候箱中培养 48~ 72 h , 观察计数[ 1]1?4? 病原菌形态观察 根据病原菌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光泽、硬度、透明程度、表面情况等特征, 鉴别不同的菌株[ 2- 3]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细菌的分离及其形态特征不同腐烂程度的杨梅果肉的研磨液经过稀释后在 NA培养基上分离出 4株不同菌落形态的病原细菌, 将这 4株病原细菌分别转接于 NA培养基上进 行纯化培养。
652009年第 4期?? 从不同腐烂程度 (轻微、中等、严重 ) 的杨梅果肉中分离出 4株病原细菌,其菌落形态特征如表 1 、图 1~ 4所示2?2? 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其形态特征?? 不同腐烂程度的杨梅果肉的研磨液经过稀释后 在 PDA培养基上分离出 2株不同菌落形态的病原真菌, 将这 2株病原真菌分别转接于 PDA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表 1? 杨梅腐烂果病原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菌株菌落特征分离部位YM - 1菌落乳白色, 小, 圆形, 干, 扁平轻微腐烂程度 的果肉YM - 2菌落淡黄色, 中等大小, 圆形, 湿润中等腐烂程度 的果肉YM - 3菌落乳白色, 较小, 圆形, 微隆起中等腐烂程度 的果肉YM - 4菌落白色, 大, 干, 形状不规则, 边缘 齿状严重腐烂程度 的果肉图 1 ? 菌株 YM - 1菌落形态? ? 图 2? 菌株 Y M - 2菌落形态? ? 图 3? 菌株 YM- 3菌落形态? ? 图 4? 菌株 Y M - 4菌落形态?? 从不同腐烂程度 (轻微、中等、严重 ) 的杨梅果肉中分离出 2株病原真菌,其菌落形态特征如表2 、图 5 、图 6所示表 2? 杨梅腐烂果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菌株菌落特征分离部位YM - 5菌丝体呈白色棉絮状, 菌落底 色呈灰白色。
杨梅腐烂部位果肉YM - 6菌丝体呈橙红色棉絮状, 浓密, 较大杨梅腐烂部位果肉图 5? 菌株 Y M - 5菌落形态? ? 图 6 ? 菌株 YM- 6菌落形态3? 结论 本研究从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的杨梅采后的不同腐烂程度 (轻微、中等、严重 ) 的果肉中共分离、提纯培养出病原细菌 4株、病原真菌 2株这 为进一步研究筛选杨梅致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为研制具有高效保鲜功能的微生物保鲜剂做准备参考文献:[ 1] 方中达 ? 植病研究方法[M ] ?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8?[ 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 ? 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8?[ 3] 张中义, 冷怀琼 ? 植物病原真菌学[M ] ?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责任编辑: 杨小萍 )欢迎订阅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全方位报道我国果树生产和发展的最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农药等欢迎惠登广告, 欢迎投稿主要栏目: 专家论坛、果业动态、果树栽培技术、果树医院、果农顾问、果品贮藏与加工、优新品种、新农药、产销动态、市场行情、果园综合开发、果树珍稀资源、知识角、市场营销等。
邮发代号:8- 220, 每册定价 3?8元, 全年 45?6元地址: 辽宁省兴城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编辑部 ? 邮编:125100? :0429- 3598130? 邮箱:gssyjs2007@ sohu?co m662009年第 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