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质.docx

43页
  • 卖家[上传人]:1824****852
  • 文档编号:313544236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08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1  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爱护伞,汲取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聚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改变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样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减弱大小的主要缘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减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减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相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2  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限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确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缘由——确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干脆限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干脆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推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潮湿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限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限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3  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汲取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汲取。

        ⑵地面汲取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干脆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聚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缘由:青藏高原空气淡薄,大气汲取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凹凸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4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5  城市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  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  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  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  ②CB外侧  ③街道两侧  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  ②人口密度、流量大  ③人口昼夜差异大  ④土地利用最集约  工业区同类工厂:  ①城市边缘  ②交通干线两侧  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  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  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  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  ①环境不好  ②商品房,环境好  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  ①单独区域  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  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  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  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  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  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旁边  2、形成缘由  (1)历史因素,功能持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持续)  功能变更: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巡游区  (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干脆影响经济地租凹凸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凹凸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  (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理论:  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  ②嵌套包围  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  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  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  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

      但不能说: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6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起先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起先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非常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起先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柔风的改变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阔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渐渐转暖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蒸蒸而上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起先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保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来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记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燥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阔地区一年中最燥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起先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快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非常珍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快,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接着南移,北半球气温接着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概力增加,气温快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来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来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起先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7  地表形态的塑造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气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凹凸不平和海陆变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