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结构一注考试规范使用的公式(王书增).pdf
46页1 GB50017-(2003)钢结构规范公式2012.6公式含 义公式及编号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历年考试所用试题号(部分)3 基本设计规定(红色为一级)3.2.2 重级 工作制吊车梁应考虑由吊车摆动 引起作用于每个轮压处 的此 水平力标准值Hk=α Pk,max(3.2.2) 17 16 17 3.2.8 采用 二阶弹性分析每层柱顶附加假想水平力Hni=siynQ12.0250(3.2.8-1) 28 无支撑的纯框架结构,当采用二阶弹性分析时,各杆件杆端的弯矩MⅡMⅡ=MIb+α2iMIs(3.2.8-2) α2i =hHuN-11(3.2.8-3) 3.4.2 计算下列情况的结构构件或连接时,第3.4.1 条规定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相应的折减系 数l 单面连接的单角钢:1)按轴心受力计算强度和连接乘以系数0.85;2)按轴心受压计算稳定性 :等边角钢 乘以系数0.6+0.0015λ ,但不大于1.0;短边相连 的不等边角钢乘以系数0.5+0.0025λ ,但不大于1.0;长边相连 的不等边角钢乘以系数0.70;19 20 29 29 2 λ为长细比对中间无联系的单角钢压杆,应按最小回转半径计算,当λ 80yf235/时,尚应按本规范第4.3.3 条至第 4.3.5 条的规定计算腹板的稳定性。
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计算腹板的稳定性时,吊车轮压设计值可乘以折减系数0.94.3.2 组合梁腹板配置加劲肋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4.3.2):l 当 h0/tw≤80yf235/时,对有局部压应力(σ0≠0)的梁, 应 按构造配置横向加劲肋;但对无局部压应力(σ0=0)的粱,可不配置加劲肋5 2 当 h0/tw>80yf235/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其中,当h0/tw>170yf235/(受压翼缘扭转受到约束,如连有刚性铺板、制动板或焊有钢轨时)或 h0/tw>150yf235/,(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束时 ),或按计算需要时,应在弯曲应力较大区格的受压区增加配置纵向加劲肋局部压应力很大的梁,必要时尚宜在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任何情况下, h0/tw均不应超过250此处 h0为腹板的计算高度(对单轴对称梁, 当确定是否要配置纵向加劲肋时,h0应取腹板受压区高度hc的 2 倍), tw为腹板的厚度3 梁的支座处和上翼缘受有较大固定集中荷载处,宜设置支承加劲肋图 4.3.2 加劲肋布置1 横向加劲肋; 2 纵向加劲肋; 3 短加劲肋6 4.3.3 仅 配 置 横 向 加 劲 肋 的 腹 板 ( 图4.3.2a),其各区格的局部稳定crcccrcr,22≤1 (4.3.3-1) 4.3.4 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 (图 4.3.2b、c),其局部稳定性1.受压翼缘与纵向 加 劲 肋 之 间的区格21,211crcccrcr≤1.0 (4.3.4-1) 2.受拉翼缘与纵向 加 劲 肋 之 间的区格2,222222crcccrcr≤1 (4.3.4-4)4.3.5 在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设有短加劲肋的区格(图4.3.2d),其局部稳定性 按 式 (4.3.4 -1) 计算。
该式中σcr1仍按4.3.4 条 1 款之 1)计算; τcr1按式 (4.3.3-3)计算, 但将 h0和 a 改为 h1和 a1(a1为短加劲肋间距 );σc,cr1按式(4.3.3-4)计算,但式中λb改用下列λc1代替梁 受 压 翼 缘 扭转受到约束时λc1=23587/1ywfta(4.3.5a)当 梁 受 压 翼 缘扭 转 未 受 到 约束时λc1=23573/1ywfta(4.3.5b)对a1/ h1>1.2 的区格,公式(4.3.5)右侧应乘以1/21110.50.4ha7 4.3.6 加劲肋宜在腹板两侧成对布置,也可单侧配置,但支承加劲肋、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的加劲肋不应单侧配置 横向加劲肋的最小间距应为0.5h0,最大间距应为2h0(对无局部压应力的梁,当h0/tw≤ 100 时,可采用 2.5 h0)纵向加劲肋至腹板计算高度受压 边 缘 的 距 离 应 在hc/2.5~hc/2 范围内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其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外伸宽度 hs≤40300h(mm) (4.3.6-1) 21 厚度 ts≤15sb(4.3.6-2) 21 截面惯性矩IzIz≥3 h03 wt(4.3.6-3) 当 a/ h0≤0.85 Iy≥1.5h03 wt(4.3.6-4a) 当 a/ h0>0.85Iy≥3 02000.45-2.5wthhaha(4.3.6-4b) 4.3.8 梁受压翼缘 自由外伸 宽度 b 与其厚度 t 之比箱形截面梁受压翼缘板在两腹板之间 的无支承宽度b0与其厚度t 之比tb≤ 13yf/235(4.3.8-1) tb0≤ 40yf/235(4.3.8-2) 8 4.4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4.4.1 腹板仅配置支承加劲肋(或尚有中间横向加劲肋)而考虑屈曲后强度的工字形截面焊接组合梁(图 4.3.2a), 应按下式验算 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feufuMMMMVV215.0≤ 1.0 (4.4.1-1) Mf=(22 22 1 1hAhhAff)f (4.4.1-2)Meu =γxαeWxf(4.4.1-3) αe=1-xwc Ith 2-13(4.4.1-4) 4.4.2 当仅配置支承加劲肋不能满足公式(4.4.1-1) 的要求时,应在两侧成对配置中间横向加劲肋。
中间横向加劲肋和上端受有集中压力的中间支承加劲肋,其截面尺寸除应满足公式(4.4.6-1) 和公式(4.3.6-2) 的要求外,尚应按轴心受压构件参照第4.3.7 条计算其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轴心压力应按下式计算Ns= Vu-τcr hwtw+F(4.4.2-1) H=2 0/1hathVwwcru(4.4.2-2) Ac=efHh1630(4.4.2-3) 9 5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 5.1 轴心力构件5.1.1 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的 强度 , (除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外)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的强度σ ≤nAN≤f(5.1.1-1) 22 22 19 23 25 24 σ =nANnn15. 01≤ f (5.1.1-2) 27 29 19 20 22 24 σ ≤AN≤ f(5.1.1-3) 19 24 5.1.2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验算构件长细比λ按以下原则确定:AN≤f(5.1.2-1) 23 19 23 24 28 27 23 26 28 26 19 26 27 22 22 22 22 21 24 1.截面为 双轴对称或极对称λx=lox/ix λy=loy/iy(5.1.2-2) 22 26 2.截面为 单轴对称的构件,绕非对称轴的长细比λx仍按式 (5.1.2-2)计算,但绕对称轴应取计及扭转效应的下列换算长细比代替λyλyz= 21222 02 022222/14 21 zyzyzyie(5.1.2-3) 22 02/7.25//lIIAitz( 5.1.2-4) 10 222 02 0yxiiei3 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T 形截面绕对称轴 的 λyz 图 5.1.2 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T 形截面b—等边角钢肢宽度;b1—不等边角钢长肢宽度;b2—不等边角钢短肢宽度1)等边单角钢截面(图 5.1.2 a):当 b/t≤0.54 loy/b 时:λyz=λy ( 1+)0.85224tlboy(5.1.2-5a) 当 b/t>0.54 loy/b 时:λyz=4.78tb( 1+)5.13422btloy (5.1.2-5 b) 式中b、t—分别为为角钢肢的宽度和厚度。
2)等边双角钢截面(图 5.1.2 b): 当 b/t≤0.58 loy/b 时:λyz=λy ( 1+)0.475224tlboy(5.1-2-6a) 当 b/t>0.58 loy/b 时:λyz=3.9tb( 1+)18.6422btloy(5.1.2-6b) 23 20 24 21 11 3)长肢相并的不等边双角钢截面(图 5.1.2 c):当 b2/t≤0.48 loy/b2时:λyz=λy ( 1+)1.09224 2 tlboy(5.1.2-7a) 当 b2/t>0.48 loy/b2时:λyz=5.1tb2( 1+)17.44 222btloy(5.1.2-7b) 4)短肢相并的不等边双角钢截面(图 5.1.2 d):当 b1/t≤0.56 loy/b1时,可近似取λyz=λy否则应取λyz=3.7tb1( 1+)52.74 122btloy4 单轴对称的轴心压杆在绕非对称主 轴以外的任一轴失稳时,应按照弯扭屈曲计算其稳定性当计算等边单角钢构件绕平行轴 (图 5.1.2 e 的 u 轴)稳定时,可用下式计算其换算长细比λuz,并按 b 类截面确定υ值:当 b/t≤ 0.69 lou/b 时:λuz=λu ( 1+)0.25224tlbou(5.1.2-8a) 当 b/t>0.69 lou/b 时:λuz =5.4b/t(5.1.2-8 b) 式中λu =lou/ iu;lou为构件对u 轴的计算长度;iu为构件截面对u 轴的回转半径。
12 注:1 无任何对称轴且又非极对称的截面(单面连接的不等边单角钢除外 )不宜用作轴心受压构件2 对单面连接的单角钢轴心受压构件,按3.4.2 条考虑折减系数后,可不考虑弯扭效应3 当槽形截面用于格构式构件的分肢,计算分肢绕对称轴(y 轴).的稳定性时, 不必考虑扭转效应, 直接用 λy查出 υy值5.1.3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仍应按公式 (5.1.2-1)计算,但对虚轴 (图 5.1.3 a的 x 轴和图 5.1.3 b、 c的 x轴和 y 轴)的长细比应取换算长细比换算长细比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5.1.3 格构式组合构件截面1 双肢组合构件(图 5.1.3 a)当缀件为缀板时:λox=2 12 x(5.1.3-1) 当缀件为缀条时:λox =xxAA1227(5.1.3-2)25 13 2 四 肢 组 合 构件(图 5.1.3 b):当缀件为 缀板 时:λox = 2 12 x(5.1.3-3) λoy =2 12 y(5.1.3-4) 当缀件为 缀条 :λox =xxAA1240(5.1.3-5) λoy =yyAA1240(5.1.3-6) 3 缀件为 缀条的 三 肢 组 合 构件(图 5.1.3 c):λox =2 12 cos5.142AAx(5.1.3-7) λoy =2 12cos42AA y(5.1.3-8)5.1.6 轴心受压构件应按下式计算剪力V=23585Ayff(5.1.6) 27 14 5.1.7 用作减小轴心受压构件 (柱)自由长度的支撑,当其轴线通过被撑构件截面剪心时, 沿被撑构件屈曲方向的支撑力应按下列方法计算1 长度为l 的单根 柱 设 置 一 道支撑时, 支撑力Fb1当支撑杆位于柱高度中央时:Fb1=N/60 (5.1.7-1 a) 当支撑杆位于距柱端α l 处时 (0100 时,取 λ =100。
2 压弯构件: tb≤13yf235/(5.4.1-2)当强度和稳定计算中取γx=1.0 时,tb可放宽至15yf235/注: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b的取值为:对焊接构件,取腹板边至翼缘板 (膨边缘的距离;对轧制构件,取内圆弧起点至翼缘板 (肢)边缘的距离20 5.4.2在工字形及H 形截面的受压构件中,腹板计算高度h0与其厚度 tw之比,应符合下列要求1 轴心受压构件:wth0≤(25+0.5λ ) yf235/(5.4.2-1)2 压弯构件:当 0≤α0≤1.6 时:wth0≤( 16α0+0.5λ +25) yf235/(5.4.2-2) 当 1.66 mm 时, hff≤t-(1~2)mm圆孔或槽孔内的角焊缝焊脚尺寸尚不宜大于圆孔直径或槽短径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