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莉小说的平民化意识.doc
5页论池莉小说的平民化意识【摘 要】池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是新写实小说创作的标识,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她坚守平民价值立场,显现出歌颂平凡人物,凡俗人生的写作姿态;运用洒脱通达,幽默风趣而又不动声色的叙述话语和平民化的任务语言,真诚的面对现实人生,描摹日常生活的原生形态;展现困在爱情婚姻中的市井平民生活她的作品代表了市民立场,体现出一种平民情结本文从她小说题材的选择,语言的风格及由生活渗透的感悟三个方面论及其创作的平民立场 【关键词】 池莉小说 平民立场 市井平民 平民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一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着力于重建世俗世界,注重对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再现和描摹,表现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池莉,就是他们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她站在市民的立场上来表现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她以独有的叙述姿态、价值取向,用平民意识观察、感悟、体味生活,将沉重、平实、困惑的现实人生纳入小说主题之中,并采用平民话语讲述平民生活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追求 一、选材上的平民情结池莉出生在湖北一个小县城的干部家庭,从小“在公家分配的毫无家庭气息的床和办公桌之间长大,我没有祖荫,没有根基,跟随父母调到这里那里工作。
在文革中过着“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倍受歧视的生活正是这种生活,引起了她对生活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思考她对知青生活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当我还只有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饱经风霜,已很苍老”,后来上了医专,在大学二年级时开始业余创作毕业后在一个大型炼钢厂当医生,直接服务于一线工人这些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使她有机会了解最底层人民艰难的生存状态,并促使她最终确立为平民言说的立场池莉在她的作品中重建市民世界,着力表现平凡,庸俗的生活,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平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声状态,从而写出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池莉在作品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一反传统作家由上而下的视角,以一种沉于世俗人生中芸芸众生的眼光来阅世识人,通过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日常琐细细节的直观描摹和再现,完成了对普通平凡民众的爱情、婚姻、家庭等生活状态的原生态记录,对现代人的生活苦相和窘态进行冷静的剖析和揭示,体现出鲜明的“平民化”和“世俗化”的倾向如果说老舍描绘市民社会的姿态是寓褒与贬的话,那么池莉则更多地摆出了对凡俗世界认同和赞颂的姿态正是这种与市井平民血肉相连的价值认同感,才使她无论是在关于市井平民生存状态的《烦恼人生》、《你以为你是谁》、《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还是在关于婚姻爱情的《太阳出世》、《不谈爱情》等作品中展示了平民几乎全部的生活场景,在她看来“是最广大的人民,是最正式的普通的市民,是我们九死不悔、不屈不挠的父母兄弟”在支撑着中华民族。
对市民社会的真实认知决定了池莉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以市民的身份出现他们大多是平常普通老百姓他们有自尊,但也有自卑他们生活的理想简化为“活着就好”,但在这琐碎的日常生活之外,还是能使读者感到这些世俗中的饮食男女顽强执着的生命力,他们面对生活的实际境遇,经受现实的冲击,却能以特定的方式应付对生存的烦恼、坚韧的活着 从她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到《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来来往往》、《生活秀》等小说,池莉以一种女性特有的敏锐触觉,精细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幅现时态武汉市民的生活图景《烦恼人生》以一种近乎摄像的方式展现了汉口普通市民印家厚一天24小时繁琐的生活流程,通过对他平淡世俗生活的铺叙,展现了当代普通人生存意义上的种种烦恼和矛盾现状主人公印家厚从半夜惊醒开始,就开始面对着现实生活的种种纷乱和琐碎:排队、解手、洗漱、吃饭、带孩子、挤车、上下班、班组评奖金、住房、为父亲祝寿买礼物以及感情困惑等等这短暂而漫长的一天,似乎又是他一生的浓缩和写照他总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各种纷争和琐碎的小事中,疲于招架,却不得不努力的接受和面对,这个“英俊年少,能歌善舞,性情宽厚”的人,无论体力上还是心灵上都重重的压上了一层不堪重负的疲惫之感。
生活容不得他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社会给了他多重的角色定位,让他有太多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力图扮演好每种社会角色,负起应尽的责任,却又总是顾此失彼,在两难的困境中,努力的面对着生活的困境与尴尬用小说的话来说:“几乎没有一刻他不处在为难之中作为一个对生活忠实的普通民众来说,印家厚并没有把这一切看作是一种人生的悲剧,他顺应了生活的需要,承受着生活带来的种种烦恼,并且在浪漫的理想和现实的责任之间,尽管矛盾、无奈,却依旧冷静的选择了生活,勇敢地承担着生活的重压尽管“他不可能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但他将竭尽全力去做!”这种普通人在生活里的生存韧性,和对生活的顺从,对时代变化的默默顺应,在作品里通过生活细节让读者们一览无余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池莉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武汉市民自足自乐的生活街景图:猫子把一支体温表当场爆炸的奇事当作新闻,一一向女朋友燕华,燕华的父亲以及邻里们发布尽管这个新闻使所有听到它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感慨 “武汉这婊子养的热”,却一点不影响这些男女老少在这酷热的地方生活的有滋有味酷暑中,他们忙忙碌碌的生活着,闲暇之余插科打诨,天南海北的聊天扯淡;夜幕降临,他们在街道里与天地共享晚餐,喝“黄鹤楼”酒,看电视,摸麻将,然后席地而眠……这些生活的细节和故事,没有特殊的含义,也没有凸显典型形象,都是日常生活的平实记录,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市民生活的图景。
现实是无情的,它不允许一个人带着过多的幻想色彩……那现实琐碎,浩繁,无边无际,差不多能够淹没销蚀一切在它面前,你几乎不能说你想干这,或者想干那,你很难和它讲清道理就是带着这种创作观念,池莉以一种切近生活的姿态,投进生活的现实中,抓去生活的细节,以一种真实的原始的生活之象展示给读者,表现时下都市人群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呈现出当下人们普遍的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和困境 在池莉的作品中,表现人的生存状态、爱情都体现出一种平民意识、平民视角她不厌其烦地用几乎平淡的语调叙述着他们普通生活的点点滴滴,把他们感情的纠葛,经济的烦恼,人性的阴暗与光明全部暴露出来她以自己的写作把生活中那些微妙复杂的人际交往,无法言表的细枝末节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沟通了芸芸众生共同的日常生命体验池莉看到了普通市民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达到认同 二、语言的平民化风格池莉的小说语言始终保持着通俗化,让故事洒脱通俗、幽默风趣,真实地逼近生活场景,借故事人物的口说出自己对生存现状的看法小说语言善于吸收武汉地域的方言俚语,或幽默俏皮,或质朴凝重,有着独特的风格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作者以极其烦琐的细节写出了武汉市民在高温天气下的生存状态:猫子在小初开堂卖个人的一只体温表当场爆坏的奇事成了贯穿全文的头条新闻于是由这位亲身经历者向他的女朋友、汽车司机燕华以及燕华父及邻居们发。
这个新闻使所有听到它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感叹“这武汉婊子养的热”,却并不妨碍这些男女老少们在奇热的都市里有滋有味的活着酷暑中,挥汗如雨在厨房忙碌的女人们因为猫子的加入而平添了不少乐趣;到了傍晚,家家户户在狭窄的街道上晚餐和睡觉热归热,但照样还是四菜一汤,看电视,打麻将这里的男人女人们用粗俗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随着电视新闻内容以“个婊子养的伊拉克,吃饱了撑的”式的话语关心着时事,接着又“臭”武汉的持续高温,再接下来是广告,接着又“臭”广告,在这一系列的琐事展开率真的对话通过大量的口语,池莉给我们展示了在空调还没普及时的武汉市民自足自乐的生活街景图 《云破处》中金祥被曾善美揭穿:“眼睛跟着漂亮姑娘走跑的不是你?费尽心机捞高级职称和国家津贴的不是你?把打的和吃饭的发票费尽心机塞到下面的公司报销的不是你?”于是,一个好色、贪婪、庸俗的人跃然于纸上在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就勾勒出了陆武桥的父亲那种小富即安的小市民意识陆尼古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爱怎么就怎么着,自己拿点退休工资,喝点革命小酒,打点居委会组织的麻将,交点老工人朋友,如此安度晚年就行了在《烦恼人生》中“儿子挥动小手,老婆也扬起了手。
印家厚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汇入了滚滚人流之中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户前,有个烫了鸡窝般发型的女人,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趿着鞋,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诸如“儿子”、“老婆”、“鸡窝般发型”、“趿着鞋”此类在平民生活中屡见不鲜不生活口语,在池莉的作品中登堂入室,成了书面语言了这种平民化的语言注重细节描写,将平民社会的日常生活如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并将平民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还原给了读者池莉小说的人物语言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池莉用极其亲和的态度,细致地描写了具有汉味的市民语言表明了她作为新写实小说家的世俗化倾向,用生动的市民语言和津津有味的世俗生活描写肯定生活的意义《你以为你是谁》中这篇小说里,陆家人的语言是极其具有武汉风格的在小说的开头,陆武桥被母亲用计叫到医院,看见父亲和几个戴红袖标的老头正坐在花坛上大谈“二.七”大罢工,他站在旁边瞪着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梗着脖子吼到:“别把眼睛瞪得象个牛卵子盯着我!”陆武桥说:“干干过嘴巴瘾,都什么世道了?”父子两的言语你来我往,极富汉味,也显示了任务的个性和心理 读池莉的作品如行云流水,造成这种原因正是因为她没有在作品设置太多“阅读障碍”,没有文字上卖弄和曲折复杂的情节。
她尽量用一种大众都能接受的阅读方式来进行写作她用平民化的语言展现了最真实的平民生活,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展现出来恰如池莉自己所说: “我特别崇尚自然,我天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三、生活渗透的感悟生活中总有哲理,池莉总在发现她的作品有哲理但不艰涩抽象,有细节而不琐屑繁赘,看似平淡却有深意,形似通俗却内涵雅趣池莉的作品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创作高度,是因为她的人生中贯穿了“参透”生活的创作精神感性生活是池莉创作的基石,但她的作品并不止于生活本身,在那些丰满、生动的生活画面之下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心得与感悟 这种体悟有时是随感式的,于行文之中自然呈现《烦恼人生》中有这么一段话:“印家厚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汇入了人流之中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前,有个烫了鸡窝般发式的女人,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她在目送他们父子这就是他的老婆你遗憾你的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呢?然而,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几句话道出了八十年代产业工人的灰暗、无奈,而又不乏俗世温情的生活体验同样,《生活秀》中的“这就是生活!生活会把结局告诉你的,结局不用你事先设想。
也道出了普通人在经历希望与失望之后那份身不由己的辛酸慨叹 更进一步,这种感悟体现为一种态度和立场《绿水长流》通过李平平与方宏伟,兰惠心与罗洛阳,姨夫姨母等人的故事传达出这样几条体验:初恋不等同于爱情;婚姻或者说过日子与诗情画意的爱情是两回事;贫贱夫妻百事衰;爱情永不圆满、永不完美每个体悟都敷陈为一个故事,故事与故事各自独立,但都统摄在一个主题或者说一种关于爱情的生活体悟之下同时这些体悟又极具洞察力和穿透力《凝眸》的结尾意味深长:“柳真清终身未嫁,对男性一概冷淡以至于连男女混杂的学校她也不愿任教镇上的人都背后议论说她是因为年轻时情场受挫折只有柳清真认为自己不是什么情场受挫折她认为严壮父不是为了她,男人有他们自己醉心的东西,因此,这个世界永无宁日,永无宁日这样的感悟立足于特定的视角,抒发了一个女性对男性、对抗争、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和体会再如《绿水长流》写道:“爱情不可能完美,总是缺憾,因为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