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调研分析课件.ppt

1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85084025
  • 上传时间:2024-09-0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66M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调研分析石油工程学院制作人:陈良 陈迪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一、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概况 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三、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反思主要内容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一、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概况 2003年12月23日晚上9点15分左右,重庆东北角的开县,由中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开县境内的“罗家16号”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引发了一场特大井喷事故,从井内喷出大量的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高于正常值6000倍的硫化氢气体迅速向四周扩散,扑向毫无准备的村庄、集镇虽然经过多方全力抢险救援,但仍然有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4000多人受伤,6万多人被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432.31万元这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导致开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一、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概况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井喷现象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常见,其本身并不是事故,只是一种灾害现象。

      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特大井喷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本应是一起普通的灾害现象,却演变成一场严重的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罗家16号”井现场组技术负责人王建东,为了更换已经损坏的测斜仪,在明知卸下回压阀可能造成井喷事故的情况下,还向技术员宋涛提出卸下回压阀的钻具组合方案而面对这一明显的违规行为,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宋涛却没有提出异议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回压阀”由此成为这场灾难的“引子”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单一的隐患并非一定会发生事故,但隐患的增多和积累必然会导致事故发生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钻井12队队长吴斌,明知钻井内没有安装回压阀,可能引发井喷事故,但作为钻井队队长,他既未向上级汇报,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制止这一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消除隐患,而是放任有关人员违章操作,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12队副司钻向一明,带领4名工人在“罗家16号”井进行钻具起钻操作中,在起了6柱钻杆后才灌注钻井液1次,致使井内液压力下降,违反了单位有关操作规程细则中“起钻中严格按照要求每起3柱-5柱灌钻井液1次”的规定及川探12队针对“罗家16号”井高含硫天然气井的特点所做出的每3柱灌满1次的规定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录井工肖先素在“罗家16号”井录井房值班,负责对钻井作业进行监测,23日18时40分至19时40分,录井记录已显示有9柱钻井液未灌注泥浆的严重违章行为,肖先素未及时发现;之后,她发现了也未立即提出警告纠正,违反有关规定从而丧失了最后一次将事故扼制在萌芽状态的时机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专家组的鉴定报告认为:起钻过程中存在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是造成溢流并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由于泥浆循环不足,形成1037KN的升力作用于钻杆,从而造成溢流未及时发现溢流征兆,当发生溢流时候已发生井喷钻具组合没有装回压阀,井喷无法有效的控制,防喷器组中没有安装剪切闸板防喷器,使得在井喷初期时失控时,再次失去了控制井喷的机会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虽然钻井技术和设备都属一流,但公司上下都对安全生产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缺乏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中石油集团上下虽然也制定有一系列安全操作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四川石油管理局《钻井技术操作规程》等,但这些操作规范根本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成为蒙混上级的摆设因此,才会出现层层违章作业,设计的层层“关口”没有一道真正起到了把关的作用,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三、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反思 通过对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能在事故发生前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这一可怕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即使不能避免,也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避免事故扩大、升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我们试想,如果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在政府的监管下,充分重视危机的预防,一方面在内部职工中反复宣传,树立事故预防意识,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三、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反思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与地方政府一起对周围的群众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毒气的致命性,井喷发生后,就不会出现对危害一无所知的群众躺在被窝里死活不愿意转移,或者转移到安全区后还想回家锁门、拿东西的现象如果让广大群众掌握了事故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互救和配合公救的各种知识,绝大部分的死亡都可以避免;如果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与地方政府充分协调,建立起了危机预防的互动机制,事故发生时就绝不会这么被动,绝不会如此手忙脚乱如果事故发生前能够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应急机制,一旦事故发生,就能够从容应对,就不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三、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反思 总的来说,公共危机预防、预警、预控机制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教训更加证实了这一点从全国来看,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足够的危机预防意识,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不肯在危机预防上下功夫,而是等到危机爆发时才匆忙应战,效果当然不好。

      二是危机教育严重缺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三是没有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危机管理政出多门,投资分散,指挥混乱,联动困难,危机管理的预防、预警和预控机制很不健全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三、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反思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现场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的遵守现场的规章制度,不可按照自己的一时想法来实行操作,切不可把生命当做儿戏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上反映,不得欺上瞒下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财产负责,更要对亿万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一定要做到在健康,安全,环保的条件下进行高效合理的开采 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规范与法规石油工程学院谢谢!谢谢!请大家批评指正!请大家批评指正!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