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伤、爆炸伤急救&应急预案.ppt
23页烧伤、爆炸伤急救&应急预案l 一、烧伤急救措施及处理方法 l l (1)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或衣服上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l (2)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l (3)迅速卧倒后,慢慢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伤员衣服着火时不要站立、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烧伤或吸入性损伤l (4)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伤和窒息l (5)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如毯子、大衣、棉被等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与空气隔绝而灭火l (6)冷疗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清洁冷水中(水温以伤员能耐受为准,一般为15-20, 夏天可在水中加冰块),或用清洁冷(冰)水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于创面冷疗的时间无明确限制,一般掌握到冷疗停止后不再有剧痛为止,多需0.51小时或更长冷疗一般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的烧伤l (7) 妥善保护创面:用干净的纱布、被单、衣服覆盖在创面上,或包好后用衣夹固定尽量不要弄破水疱,以保护表皮l (8)如有呼吸道损伤清除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烧伤易发生窒息,要高度警惕一旦发生窒息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l (9)搬运病人动作应轻柔,行进要平稳,并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对途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就地抢救l 五、禁忌l (1)千万不要给口渴伤员喝白开水,可给予适量的糖盐水细胞外液将稀释成低张性,导致细胞内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这对病人的生命十分有害l (2)烧伤创面上切不可使用红药水、紫药水消毒药膏甚至酱油等涂抹,以免掩盖烧伤程度l (3)强酸强碱切忌不经冲洗,急急忙忙地将病人送往医院l (4) 生石灰切忌先用水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现 场 救 护烧烫伤救护 将伤处冲水或浸于水中,如无法浸水, 可用冰湿的布,敷于伤处,直到不痛为止(10-15分钟)烧烫伤救护除去伤处的衣物或饰品.若被黏住了,不可硬脱,可用剪刀小心剪开烧烫伤救护将患处浸泡水中(若有发生颤抖现象,要立刻停止泡水)烧烫伤救护用干净纱布轻轻盖住烧烫伤部位,如果皮肤起水泡,不要任意刺破烧烫伤救护送医院,避免用有色药物(碘酊、龙胆紫)涂抹创面,也避免用酱油、牙膏、蜜糖涂抹伤口等土方法,以免增加伤口处理难度12冲击伤烧伤碎片伤辐射伤爆炸伤的特点杨志焕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伤类、伤情的特点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4):316-317 爆炸伤的救治13爆炸伤的特点1程度重、范围广2有方向性3外轻内重4复合伤爆炸伤的救治14爆炸伤的分类及损伤机制爆炸伤的救治15治疗抢救诊断爆炸伤的救治救治原则(treatment doctrine)16l快抢快救 抢中有救l全面检查 科学分类l早期清创 延期缝合l整体治疗 防治结合宏观层面爆炸伤的救治救治原则(treatment doctrine) N(nerves,神经) C(circulation,循环系统)R(respiration,呼吸系统)A(abdomen,腹部脏器)S(spine,脊柱脊髓)H(head,颅脑)P(pelvis,骨盆)L(limbs,四肢)A(arteries,动脉)CRASH PLAN17救治原则(treatment doctrine)微观层面l通气l止血l包扎l固定l搬运爆炸伤的救治18黄金一小时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院内治疗救治原则(treatment doctrine)爆炸伤的救治19最短的时间最简单方法诊断和干预对生命构成威胁的损伤一句话总结爆炸伤的救治(一)指挥程序:l接到报告后,领导小组应立即作出反应,安排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设立临时办公地点和专线,公布专线号码,实行24小时现场指挥。
l报告程序:l(1)急诊一线医生接诊以上所述重大突发事件及危重病人后,应立即向急诊科主任和医院总值班报告;l(2)急诊科主任和医院总值班在做出应急反应的同时,应立即分别向医务处和院领导报告;l(3)院领导小组在做出应急反应的同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组织管理工作程序 成批伤的院内分诊4. 分配治疗区 急诊科内区域相对分区: I类, II类, III类 院内分流: 手术室、ICU、烧伤病房、骨科病房、太平间等5. 提供病志, 无名氏者编号6. 交流 1)通知报告有关部门 2)与医生、护士及时交流, 协调急救 3)与家属交流l在领导小组的指挥协调下,以急诊中心的医护人员和场地为基础,针对不同的预案响应级别,调整相应的人员、场地和设备l(一)三级响应:人员为急诊科当班医护人员,包括二值班场地以急诊室和抢救区为主l(二)二级响应:人员为急诊科所有在职医护人员,包括休假人员,以及密切相关各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等备班人员场地以急诊中心所有可以利用的区域为主,包括输液观察室、ICUl(三)一级响应:人员为全院范围内可以调集的医护人员场地除急诊中心外,可适当使用急诊大厅、天井,以及其它部分病区,如感染性疾病科,骨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