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析王阳明在醴诗作的意境美.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71494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6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析王阳明在醴诗作的意境美    内容Reference:王阳明以诗明史,借旅途环境的艰险以反映当时宦官当政的险恶和自己被贬险被害的艰难处境;以诗言志,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意志坚定以及相信大逆不道的宦官终究会被人们唾弃的前景;寓学于诗,表达他作为心学大师的佛学人生;诗如山水,使人读后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之中,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Keys:王阳明 在醴诗作 意境美王阳明,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代理学名儒、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和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明正德二年(1507),赴任途中,客居醴陵城西泗洲寺,曾作七律《风雨夜过泗洲寺》:“风雨偏从险道当,泥深没马陷车厢虚传鸟道通巴蜀,岂必羊肠在太行远道渐看连暝色,晚霞会喜见朝阳水南昏黑投僧寺,还理羲编坐夜长”三年后,刘谨被诛杀,朝廷召还王守仁,回京又路过醴陵,仍寓泗洲寺,作《重过泗洲寺》“渌水西头泗洲寺,今过转眼又三年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不似前每有客来看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开轩扫榻还相慰,惭愧维摩世外缘并在靖兴寺旁的渌江书院讲学,留有《过靖兴寺》诗二首,其中一绝云:“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

      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另一绝为:“隔水不见寺,但闻清磐来已指峰头路,始瞻云外台洞天藏日月,潭窟隐风雷欲询兴废迹,荒碣满蒿莱[来自Www.L]①日前,笔者回到株洲,参观了历史文物古迹“泗洲寺”,仔细品味了刻在寺里墙壁上的王阳明先生的在醴诗作,深深被其蕴含的独特意境和高超的艺术魅力所感染一.以诗明史,借旅途环境的艰险以反映当时宦官当政的险恶和自己被贬险些被害的艰难处境诗歌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一代代士子在面对江山胜迹时,往往缅怀历史,借以一吐心中块垒,为后人记录当时真实的历史王阳明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大诗人,在其留存醴陵的诗作中更是恰当地将历史寓于诗歌中明代弊政之一是宦官专权明武宗正德帝时太监刘瑾专权乱政,权擅天下,威福任情在明朝中期时候,南京科道言事官戴铣和薄颜徽等20余人看到朝廷腐败,江山社稷难保,他们20余人联名给朝廷上疏反映明朝当时存在的问题,因宦官刘瑾大权在握,立即坑害了戴銑和薄颜徽等20余人王阳明听此消息后,立即写了奏章,为戴铣和薄颜徽等打抱不平,得罪了宦官刘瑾,被刘瑾四十大板后,贬到贵州龙场(今修文)从1506年被贬,一路上,受了许多煎熬,还要一次次躲过刘瑾的派兵追杀。

      第一首诗首联紧扣诗题,描写了在风雨中长途跋涉,泥深当道,何等艰辛,这正象征着他人生旅途的坎坷不平的经历首句“风雨偏从险道当,泥深没马陷车厢”描写旅途的艰难,暗指自己所处环境的艰险虚传鸟道通巴蜀”即用李白《蜀道难》诗意,李诗中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②之句,极写由秦入蜀难于上青天,王守仁却说这是“虚传”意谓去龙场驿之路比蜀道还难对句“岂必羊肠在太行”,乃用曹操《苦寒行》诗意,该诗是曹操征袁绍外甥高干途中所作,首四句说“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③表现行军的艰苦王诗借用“太行”二字是说途中的苦况与当日曹军翻越太行山气正一样,因为山路的陡峭曲折曹军的车轮也为之摧折,王守仁的车厢则被泥水陷没,虽然处境不同,但旅途的艰苦一样,所以王守仁借用曹诗对行路难作进一步地描写,同样象征着人生旅途的不平坦,反映了王阳明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 二.以诗言志,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意志坚定以及相信大逆不道的宦官终究会被人们唾弃的前景无论是以诗言志,还是以诗抒情,诗人总是通过诗歌展示着他的个性,流露着他的真情走进王阳明留存在醴陵的诗中,人们就能从诗人吟咏的诗句中去感受那他那一颗穿越历史风雨的诗意心灵。

      第三联“远道渐看连暝色,晚霞会喜见朝阳诗人一反前半首的凄苦情绪转而极目远方,只见暮色苍茫中现出一抹晚霞,这是天将放晴的征兆,诗人想象明天一早便会红霞满天,久为风雨所困的诗人一扫心中的阴霾,着一“喜”字,高兴之情毕现这既是诗人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和乐观豁达心情的真实写照,更是诗人对大逆不道的宦官刘瑾终究会被人们唾弃的美好憧憬,可以说诗句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诗人身处险恶仕途中的郁懑心情,却又企盼东山再起的愿望三年后,王阳明结束贬滴生活再次留宿泗州寺时,诗人感叹“惭愧维摩世外缘”,意为由于刘瑾还未倒台,自己仍处于困境之中,前途未卜,虽然心存大志,却不能有所作为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意蕴深刻惟鹤住”是说只有鹤才有资格栖居其上,因为鹤在古人眼中是高洁之物,是仙禽鹤这一意象在王诗中多有出现,如其《化城寺》有“月明猿昕俑,风静鹤参禅”之句,鹤也参禅,当然是仙鹤了鹤又是神仙坐骑,王子乔就骑白鹤,费文站乘黄鹤登仙,所谓“昔人乘黄鹤去”说的就是他第二句中的龙与鹤一样,称为神龙,传说中神奇之物,也是仙人所乘龙隐深潭,令人想起《易经·乾》所说“潜龙勿用”意谓小人得势,贤才居下位,隐而不用王阳明才堪重用,却被弃之荒野,做一小吏。

      对此,读者深知诗人以诗明志的用意三.寓学于诗,通过写寺庙、写僧人表现自己与佛禅的密切关系,表达他作为心学大师的佛学人生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他的“心学”强调“心”诚是一个人能够真切地识得“道”的根本,“心”诚,甘苦美丑自然呈现于眼前心”诚是本体,“心”诚才能辨是非泗洲寺为唐时所建,后屡有兴废,今已荡然无存诗人旅途劳顿,本当尽早歇息,可他却“还理义编坐夜长”义编”指《毒草经》,即《易经》,相传八卦为伏毒草所作,故有这一称谓作为理学中异军突起的心学大师,王守仁也经常研读《易经》,此前,他就写过《读易》诗,又在《杂诗三首》之三中说“灯窗玩古《易》,欣然获我情”此次旅途苦不堪言,投宿僧寺后仍深夜读《易》,这既有从《易》中寻求解脱,调整心态之意,也有像文王那样,在逆境中不灰心,发愤有为的含义四首诗的内容有一共同点,都与佛教有关王守仁来回经过醴陵时,投宿的是同一佛寺,接待他的是同一善良厚道的老僧,二者本是萍水相逢,却在三年内两次相遇,并结下友情,他觉得这是一种佛缘在第三首诗中,王阳明就主要通过刻画一位老僧真挚和善,具有慈悲心怀的形象,与山僧相比较,王阳明是佛门正传,佛已在他心中,所以,他将自己的心学得以在山僧身上体现出来。

      四.诗如山水,使人读后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之中事物的美,首先来自于人们对其外在形象的直观感受山水风光尤其如此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歌,说到底,就是人的情感、人的心灵的升华,所以中国的诗歌不少都是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心诗人的心灵映射山川万物,山川万物亦滋润着、怡养着、激荡着诗人的心灵,这是中国诗歌人文精神的主流[]脉络之一王阳明的山水诗作,亦善于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状貌做细致描摹、刻画,使自然之景显得生动具体,实现其“如画”的可感境界,同时他还擅长在这些“如画”的山水自然形象上承赋一种别样的意蕴靖兴寺在醴陵西山,唐时所建传说李靖曾驻兵于此,后建靖兴寺以纪念他,石壁上有李靖画像,今已不存西山高七百市尺,隔江与县城相对,风景宜人王守仁欲访靖兴寺,尚未过江,即听到靖兴寺传来的钟磐清音,那是僧人们在做功课,环境何等幽静,气氛又多么肃穆,第三首诗的开头就写出了寺庙的特色这是所闻三、四句写所见,远望山路,看到了高出云表的台阁,那就是高耸天际的靖兴寺诗人笔下的靖兴寺有如仙境,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洞天藏日月”意谓靖兴寺如神仙洞府,别有天地第六句既写实,又有虚拟,西山脚下有一临江巨石,可坐数十人,其下有一深潭,诗人想象风雷深隐其中,足见潭之深不可测。

      这与曹操《步出厦门行》的构思相似,曹操为了表现沧海的广阔,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王守仁笔下潭窟则可吞吐风雷,渲染靖兴寺及其周围的仙家气象,对西山风光的由衷赞美字字句句可见一斑第四首诗中所写树之老,潭之深,物之奇,共同勾勒出靖兴寺的不同凡响僧居却在云深处”当出于杜牧《山行》“白云深处有人家”,二者意境相似这一句既写出靖兴寺的高竣,又点染出它的仙气,还显示出它与自然的和谐最后,诗人由衷地赞美靖兴寺别有天地,是人间仙境这首诗虽然是一首写景诗,没有涉及社会现实,但当时王阳明处境艰危,他描绘的人间仙境,风光无限,和谐宁静,没有世事纷争,没有人心险诈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⑤王阳明通过对这一人间仙境的描写寄情于景,曲折地表现了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的矛盾,流露出避世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高超的艺术风格注释:①《禄江书院志》卷二《艺文》(见《中国历代书院志》第5册,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650页②《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217页③④《曹操诗文选读》,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⑤王夫之《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