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访学(四)寻找新闻线索.ppt
70页寻找新闻线索,,1.什么是新闻线索?新闻线索首先告诉记者什么? 2.哪些信号值得记者注意? 3.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有哪些? 4.怎么训练记者的发现力? 5.记者采访为什么要温故知新? 6.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包括哪些?,怎么发现新闻线索,,1.什么是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示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 这种线索一般比较简略,甚至一鳞半爪,要素不全,但有经验的记者往往由小见大,追根寻源,发掘出更重要的完整的新闻事实来,新闻线索告诉记者什么?,第一,哪里有新闻,或者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 第二,线索是一个简单又不完整的信号,需要记者去发现去挖掘 第三,发现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观念 第四,挖掘新闻线索要求记者紧追不放,连续作战,寻根溯源从采访的全过程来看,记者寻找新闻线索是采访的第一步 新闻线索需要记者自己去寻找,如果一位记者不会寻找新闻线索,别人报什么,他报什么,那是“炒剩饭”,是记者之大忌别人没有发现的新闻你发现了,你报道出来,在新闻界叫“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只有一家新闻机构单独报道的新闻,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一定的权威性。
媒体的竞争力在于独家新闻 新闻机构能经常报道独家新闻,可赢得读者,提高声望所以,任何媒体都会要求记者寻找独家新闻进行采访报道 通讯的发达,网络传播信息的快捷方便,使记者采访“独家新闻”越来越难退其次,记者也要在新闻发生后,最快发现、最先寻找到新闻知情人的线索,赶去采访他,这也是好记者的标准因为,快也是媒体的生命力,新闻有着“与生俱来的时效性”在新闻同源的情况下,在非独家新闻中寻找“独家视角”,2.注意哪些信号?,新闻是“喜新厌旧”的,所以,寻找新闻线索首先要抓第一这是第一种办法 想想哪些是第一?,第一,一百年前的1903年12月17日,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驾驶首架动力飞行器“飞行者1号”,实现人类首次飞行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实现人类登月梦想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将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载人太空,完成了中国人飞天梦这些都是当时第一的新闻第一”是读者最关注的新闻,所以记者采访始终要有抓第一的采访意识 并不是所有第一都像重大新闻线索明摆在记者面前,许多第一是记者寻找出来的第二种办法,抓苗头性的事物,预测新闻的发生,也是寻找新闻线索的有效思路。
如,一些新闻具有前瞻性,像体育比赛前,记者预测谁有可能拿冠军,谁有可能破记录,实际上就是在预测新闻的发生,也是在寻找新闻线索记者发现目标后盯住他,赛前便采访他,一旦他在比赛中真的获胜,记者就获得了独家新闻 再比如,一位记者在商店购物时,看到许多商品在打折出售,这也是新闻信号、新闻线索,它提示记者商品出现过剩,过剩有可能导致价格竞争,竞争有可能打破现有市场格局,打破市场格局对企业会有什么变化,对消费者会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新闻记者应该赶快去采访商店和商家,获取更多信息,做出预测性报道预测新闻与寻找第一不完全相同,它不仅需要记者用眼寻找,还要运用前瞻性理念进行判断、思考,确认自己的预测是不是有新闻报道价值 所以,新闻价值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重要的依据之一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人情味等第三种办法,发现旧闻中的新意,也是寻找新闻线索的一种思路 许多时候,记者寻找的采访对象是读者已熟知的人或熟悉的集体,再次采访这些人和这些集体,是为了报道他们取得的新成绩、新变化,通过变化进行今昔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新闻”,从而让读者体会到历史的进步。
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中,也还可以寻找到新的新闻线索新闻事件有的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有的却错综复杂,牵涉的是非很多,记者不仅要告诉读者事件发生的情况,还必须探究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甚至未来的趋向为了阐明事件的意义,看出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必须寻找与这件新闻事件有关的背景新闻所谓背景新闻,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像新闻人物,总有他的经历和社会关系;新闻事件,总有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寻找背景新闻,是对新闻题材的发掘所以,发现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也是在寻找新闻线索第四种办法:寻找新闻线索与采访同步进行,寻找新闻线索不仅可在采访前进行,也可贯穿在采访的过程里;记者边采访,边寻找新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断增加,采访不断深人这种寻找新闻线索与采访同步进行的情况很多 每位记者也是在这种寻找、采访、报道周而复始的运行中,完成记者工作的变换报道角度是寻找新闻线索的另一个人手点这是第五种办法,比如,其他媒体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你选择新的报道角度,关注别人没有关注的问题,寻找别人没有采访过的人采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新闻元素,从而得到新的事实和故事 这个故事有可能是别人没有注意的角度,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也有可能是对已经报道的新闻的后续报道。
这种寻找也同样有意义北大才子当街卖肉”,2003年8月,全国各地媒体广泛报道 《南方周末》记者看到报道也赶往西安采访新闻当事人陆步轩,并到陆步轩的老家长安区鸣犊镇高寨子村寻找新的采访对象和新的采访角度8月7日《南方周末》刊登一篇报道:《陆步轩的悲喜人生》角度是独特的,并上升到了社会怎么对待人才、人才怎么发挥才能等较高的社会层面3.通过哪些渠道?,新闻线索一是来自发布新闻的政府有关机关,或者是编辑部送给记者的新闻线索 这类新闻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但是这类等来的新闻线索毕竟很少,如果靠等别人送线索,记者的工作就会陷于被动局面,所以,记者应当主动与有关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群众团体经常性地进行联系,争取得到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二是来自基层广大通讯员和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这是一条广泛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有限,记者的活动面和时间、精力有限,全靠记者自己去发现新闻线索,就可能有不少“新鲜的活鱼”漏网 为此,各媒体和记者为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总是广交朋友,建立通讯网,设立热线,使媒体成为一个小小的社会情报中心,这条来路畅通,新闻线索就会源源而来新闻线索三是来自记者发现、寻找、挖掘,是记者从直接观察和“每事必问”、旧闻深挖中获得的。
寻找新闻线索更多意义上说,是强调记者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寻找,自己的挖掘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下面几种:,盯住因特网 读报、听广播 广交朋友 重视热线 制作特殊日历因特网: 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网络传播时代,记者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关注网络信息,特别是对年轻记者来说,认识人不多,对报道领域不熟悉,苦于不知道到哪里寻找新闻线索;但只要每天上网,还是能寻找到新闻线索的比如,进人各种论坛,聊天室,关注网民对什么事情关注、发表什么议论,这都是新闻线索像新浪搜索中输入民航价格听证会,进人后,听听网民的意见,从中寻找谈话热点如果舆论赞成价格竞争,听听赞成方的意见,也可尝试站在民航局的位置上换位思考:民航有什么难处、他们如何考虑问题等这些都是新闻线索 网上还有各地的新闻报道,也可以提示某些信息,尽管信息可能不准确,不全面,但作为新闻线索,足以让记者顺藤摸瓜,查个水落石出的 网上的广告信息、有关部门的商品价格、政府网的数据统计等等,只要记者认真观察它们的变化,也能比较出有价值的新闻 一些突发新闻事件有可能最快在网上传递,只要记者迅速做出反映,赶往现场采访,也不失为最便利的寻找新闻线索的方法。
天安门广场附近用100万元装修公厕 2003年8月的一天,《生活时报》记者曹茜和实习记者韩东梅从新浪网上发现马后炮,从报纸广播中寻找新闻线索,不是马后炮吗?已经刊登出来的新闻里难道还有新闻线索吗?有!许多记者就是从已经刊登的小消息中发现有价值的重大新闻一些电视媒体也是从报纸中看到一条报道,然后作为自己的新闻线索展开新的采访,挖掘出新的内容、新的视点、新的人物这种从同行报道中找线索的方法用得很普遍新闻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全看记者是不是用心 比如,有一条新闻线索,记者到新闻发生现场采访,只想写篇短消息,自然不需要做过多的寻找;但你用采访通讯的眼光去挖掘,采访更多的人,问更多的新闻背景,你就能得到更多信息,写一个长篇通讯,或一个专题报道关系网,对于一个记者而言,线索、关系极其重要从进人新闻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意识培养、构建自己的关系网有时候似乎无用的人,无用的闲聊,也会发生神奇的作用,所以不能随意放过认识的人和看似无关的线索 《北京青年报》原来只是一张发行量很小的中学生报,它之所以迅速发展为发行量较大的现代都市报,除了办报方针的改变,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们有一支勤奋的记者队伍怎么勤奋?那就是不断“结网”。
许多记者不仅自己在北京采访,勤跑,勤问,还在全国各地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消息员,这些消息员向记者随时提供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再加上记者腿勤,就能采写出独家新闻 当一个记者的关系网结得很好时,他的工作也相对轻松,也容易搞到内幕消息多跑、多问、多交朋友,慢慢的就成为消息灵通人士在常人眼里,记者其实就是消息灵通人士的代名词热线、读者来信、群众上门反映情况,媒体与群众联系的纽带,是媒体获取新闻线索,收集读者反馈,上传下递,解决群众间题的直通渠道这条渠道畅通,媒体的新闻线索就多,群众关注这个媒体的程度就高,这个媒体的名声就大 《焦点访谈》:,中央和地方报纸也基本上都设有“新闻热线”等版面,许多都报还以设立奖金的方式鼓励市民向报纸提供新闻线索,反映社会题 这样做一是出于抢新闻和做好独家新闻的考虑,同时,由于市民提供的新闻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种社会新闻在体现亲和力和贴近性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各种媒体都同样重视读者反馈,有的媒体还设“读者信箱”,有专人或专职机构处理群众来信、来电这些部门有的叫通联部,有的叫群工部,有的就直接叫读者来信部,这些部门是编辑部与读者联系的纽带 记者个人也有与读者交流的义务,特别是一些名记者,群众会直接向他们反映问题。
一些记者写了热点新闻,群众对新闻感兴趣,都可能直接与记者联系,向记者提出问题,或者进一步向记者反映情况,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线索穆青,1970年,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深人人心 20年后,还有人记着这些记者曾经有4位兰考县老农民进京,找到穆青、冯健、周原反映问题:鲁屯村卖地的几百万元资金被县、乡克扣挪用,村干部肆意糟蹋侵吞 三位著名记者也深人采访,发表了《人民呼唤焦裕禄》的通讯再生新闻: 记者要有自己的特殊日历,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对记者来说,都是重要的新闻源记住这些日子,在它到来之前寻找相关的人、相关的事进行采访报道就是新闻 有哪些日子你记得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重大节日不必详说 像5月12日国际护士节,还有3月12日植树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0日教师节,这些特殊的公益纪念日,你能采访到相关的一些人一些事,就是有意义的新闻 许多老记者都有自己的特殊日历,日历上记载的时间越多,新闻线索也就越多 像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发表,如果你的日历中有记载,在10周年、50周年、百周年纪念日时,你就可以设计重大采访内容。
像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每年的这天,或整数年,你就可以安排去采访他的后人,或者研究者这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会从旧闻中走出来,成为纪念日里的新闻,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特殊日历还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周年纪念,像香港回归、三峡合闸、“9.11”事件、美伊战争等,这些重大新闻的周年纪念都是再生新闻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还有许多,开会可从会议文件中寻找重要内容;到基层走访,边走边看中寻找新闻线索 记者只要心细,对身边的人和事留意,对听到看到的信息敏感,寻找新闻线索也就不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