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柏翠的调查报告.doc
4页1红土名人红土名人————傅柏翠傅柏翠上杭县蛟洋中学上杭县蛟洋中学 九(九(6)班)班 陈素萍陈素萍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丘瑞清丘瑞清调查目的:弘扬“清直一节,品敦金玉,耕读传家,砺志砥才,奋发图强,百折不挠,乐善好施,勤劳俭朴”的家风,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调查对象:傅柏翠先生调查方法:到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访问当地老前辈;上网查找等调查的时间:2014 年 2 月 9----13 日调查内容:在中国的版图中,镶嵌着一座优雅而古老的名镇——蛟洋她没有北京的张扬,上海的繁华,也没有杭州的美丽,但她有着许多自己独特的地方傅柏翠老先生用历史谱写了蛟洋的辉煌,让她以质朴的魅力坐落在中华大地上踏着晨曦的灿烂,展开坚硬的身躯,曳地的长裙扫过一片清新,从小街巷口望去,令人魂牵梦萦的便是那凝聚在文昌阁楼历久弥坚的革命精神我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这里,去重温那一幕幕闽西儿女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情景也因为这偶然的机会,我才真正了解到,家乡原是如此有韵味,我是多么荣幸与幸福,土生土长在这样一个红色土地上,收获最大的是,让我认识了一位英雄人物——傅柏翠先生通过翻阅文献资料,了解到傅柏翠先生(公元 1896——1993 年)2,又名秀中,福建省上杭县蛟洋村人。
七岁破蒙读书,清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考入福建高等预科学校,并在当年加入同盟会在1915 年,他参加了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的罢课归国运动,次年返回日本继续学习,学成后回国想要报效祖国在日本留学期间,见过孙中山,并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据记录,傅柏翠获得政府签发的律师证书后,在上杭县城组织了当地历史上第一家律师事务所----法学社,通过与进步青年和学生联系,阅读进步刊物,接受马克思主议思想,引领人们走共产主义革命潮流他的满腔热血,让我刻骨铭心是什么让他信念如此坚定?是什么让他奋不顾身?是家乡、是祖国,赋予了他伟大力量,诠释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语我开始敬佩他在历史课上老师介绍,傅柏翠先生是闽西革命武装和闽西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得到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人的倚重,被称为“大名鼎鼎的闽西傅先生 ”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无不以此为自豪……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战争的硝烟还在弥漫时,他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意识;当他名满人心的时候,却仍然只是关注于形势,淡泊名利,撒播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人民过着幸福殷实的生活。
都说青出于蓝胜于蓝,今日的蛟洋,更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继承了尊师重教、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群星闪耀,英才辈出,谁与争锋?近百年来,数以百万计的博士、硕士、学士、科技人员、公务员……各行各业3的各类人才,他们从这里受到启蒙,教育和培养以及文昌阁的熏陶,皆与傅柏翠媲美,焕发出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而后走向全国将这种精神的内涵融入到人们的思想中去我们从老人那里得知,纵观傅柏翠的传奇一生,真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总结起来只有仅仅十六个字:心中唯国,眼里唯民,理政唯勤,居官唯清心中唯国,就是热爱国家,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1934 年,傅柏翠参加了李济深、陈铭枢、蔡延锴等人在福州发动的“福建事变 “闽变”失败后,蔡延锴等人来到蛟洋,送给他一千余支马枪和二十一两黄金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傅柏翠与红军达成了互相协作的秘密协议,希望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卫国家他从不接受自己应得的奖赏,对其一律予以拒绝眼里唯民,就是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一切为了百姓他关心民众生活,筹资创办了县城第一座碾米厂,还对匪患采取招安政策,使县境社会秩序安定傅柏翠苦心经营本乡古田蛟洋地区,提出了一切“以农民利益为中心”的口号,坚持走“农村社会主义道路, ”与我们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有所不同。
理政唯勤,就是勤政爱民,为民办实事傅柏翠把苏维埃时期建立起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加以改造1930 年他在家乡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试验,主张在上杭北四区按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做法搞“农村共产团” 1931 年傅柏翠被指控成闽西“社党首领” ,成为肃反对象,但他仍坚持在家乡进行“农业社会主义”的试验,在辖区内一4直保留农民在“土地革命”中的成果,不许豪绅“反攻倒算” ,自己家的土地也交给农民分配,受到当地多数老百姓的竭诚拥戴他重视文化教育和提倡教书育人1938 年,他创办了私立古蛟初级中学我想这是我值得引以为豪的带子每到清明节,我便会到纪念亭去祭奠那些烈士,去告诉他们如今蛟洋已呈现出历史状况下难以企及的一派繁荣与平和景象,成为闽西一方的“世外桃源”和“独立王国” 居官唯清,就是清廉自律,不贪不占由于傅柏翠的努力,古蛟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民生安达,民众安居乐业,风尚良好然而,他的生活只能用两个字修饰,那就是清苦他任官期间,不仅没多得一分钱,而且还用自己的钱创办了各类小型工业企业和生产合作社,充当社会福利这下,也许你会想,真是好心没好报,不是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我看来,他虽没为后代积攒下大笔财富,但他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尊重。
即使有,是无形财富,你感受到了吗?值此期间,我还去采访了几位老人,他们的话语让我倍受鼓舞,欣慰不已老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看出了他们内心的喜悦,也看到了蛟洋的明天甚至未来我想不管怎样,蛟洋终会蜕变成蛟龙载着我们腾飞于幸福的云端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发现了家乡的个性,也更加对这片红色圣地产生了新的敬意看,蛟洋文昌在进步,可爱的我们正在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书写着它美好的明天,塑造着它的灵魂……门前的5流水息了,停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华夏的景致变了,不变的是我们永恒的深深的爱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