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社会学教程).doc

84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68312719
  • 上传时间:2022-1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6.50KB
  • / 8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1830-1842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出版《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的论述了作为一种措施论的实证主义的结识论基本,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实证措施:科学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查,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也许接受;实证:现实而非幻想;有用而非无用;可靠而非可疑;确切而非模糊;肯定而非否认;人类精神发展的三阶段:神学、形而上学、科学研究宇宙现象可分为研究无机物的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生物学和社会物理学(社会学),与所有科学研究的基本数理科学一起构成了实证科学体系;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对于越复杂的现象就需要越高档的措施,社会学采用观测、实验、比较、历史的措施;2、社会学产生条件(1)社会历史条件(2)思想条件(3)学术条件3、马克思与社会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动力和固有矛盾,主张用经验的措施研究社会;其阶级理论、冲突理论、异化理论是社会学理论中重要构成部分 二、社会学形成和发展1、西方社会学形成(1)孔德:提出社会学名词,提出了其研究领域和研究措施;社会静学研究社会构造和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2)斯宾塞:社会进化论创始人,增长、分化概念分析社会构造的变化规律,把社会作为一种整体并把构造与功能联系起来考察(3)迪尔凯姆:研究社会事实,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概念,用记录措施实证研究自杀现象,主张用社会事实阐明社会问题(4)韦伯: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阐明;措施论上提出“理性类型”和“价值中立”主张;社会行动的分类、权威的分类、科层制度论述、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发展2、美国社会学发展实用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芝加哥学派,推动了都市问题研究和社区研究;帕森斯功能学派;符号互动论和互换理论;注重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3、现代社会学发展(1)欧洲社会学注重理论思维和批判色彩;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卢曼的系统学派;法国布迪厄、福柯;英国吉登斯构造化理论(2)发展中国家社会学重要是应用性研究;依附理论 三、社会学在中国发展1、社会学浮现和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产生;康有为讲学、严复翻译斯宾塞著作、章太炎翻译日本学者《社会学》、谭嗣同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2、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学吴文藻、晏阳初、陈达、费孝通、孙本文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对象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见解1、孔德的社会学对象见解多元,其基本视角:把社会当做一种整体,研究社会的构造(社会制度和家庭等)和社会进步2、社会关系和社会构造马克思关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在此基本上形成的其她社会关系,关注阶级关系;德国齐美尔也注重社会关系。

      社会学研究作为社会生活整体抽象的“人类的纯正社会形式”,交往关系是她研究社会生活整体的基本;社会构造是多数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社会关系和社会构造的关系,前者从微观层面阐明人们之间交往模式,后者偏重宏观社会分析3、社会行动和社会过程动态考察,宏观过程和微观行动,社会过程可以反映在宏观、中观、微观几种层面,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对社会变动进行考察称为社会变迁;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故意识、注入了某种意义的、并于她人发生关联的行动;韦伯;帕森斯;符号互动论的观点4、社会制度孔德、斯宾塞、萨姆纳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的界定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构造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因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2、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进一步解释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关系;社会构造和社会过程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关系的宏观体现;社会构造;社会过程;社会学是从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多种层面去研究社会现象,力图发现其规律性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基本问题1、社会学研究领域社会学研究范畴涵盖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多种领域,任何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有关的现象都属于社会学研究对象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构造与社会秩序问题;社会变迁的问题等 第三节 社会学学科特点和功能一、社会学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1、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社会学理论即理论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措施涉及社会研究措施论、资料收集措施、资料分析措施,社会研究措施论涉及实证主义措施论、反实证主义措施论和批判主义措施论,资料收集措施涉及社会调查措施、观测法和文献收集措施及实验法,又涉及定量和定性资料的收集措施,资料分析措施涉及社会记录措施、内容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应用社会学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措施和知识的综合性(3)科学性(4)应用性(5)批判性和建设性二、社会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1、社会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2、社会学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关系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三、社会学的功能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根据2、有助于制定和实行科学的社会规划3、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作奉献 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一、社会的含义1、国内典籍中的社会指民间的、有一定联系的人形成的社会活动的形式2、社会学中的“社会”孔德;斯宾塞;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一定联系、互相依存的人们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社会的构成要素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三要素:个体、互动、关系3、国家与社会霍布斯和洛克;社会或公民社会指与以强制力量为基本的国家相相应的人类生活的存在形式,即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或以自由契约关系为基本的人类的生活形式二、社会的类型1、社会的性质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社会实在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多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对个人有强制性;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社会唯名论:个人和社会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知识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结识以对个人的结识为基本,结识社会的目的也是为了结识个人;美国的吉丁斯、韦伯、符号互动论、社会建构论2、社会类型(1)宏观社会类型孔德三阶段;斯宾塞的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马克思五阶段;贝尔“后工业社会”;卡斯特“网络社会”;老式社会和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具体社会的类型血缘、地缘、业缘群体、非正式群体等三、社会的特点1、多样性宏观社会和微观社会的差别,人们的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组合方式的多样性2、复杂性人的需要复杂性和具体环境的复杂性共同决定了社会组织形式的复杂性3、变动性社会形态更替、社会制度翻新、社会运营机制变化、社会成员行为方式变化等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一、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1、人的两重属性生物性:生物体、本能社会性: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动性、共同生活的模式2、人是社会行动者社会行动者也称行动者,它是指从事社会行动的人,即享有以文化和价值为基本,有目的、故意识活动的人;主体性和客体性3、社会需要对人的行动的意义马克思对需要的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社会关系1、社会关系的含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不是指个别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社会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联系,是从更加概括和抽象的意义上阐明处在相似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的行为模式,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她们之间稳定的、合乎社会盼望的互相作用的模式2、社会关系的类型社会角色的多样化导致社会关系的多样化;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形式社会学觉得由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形式反映的社会关系具有普遍性,分为结合关系、分离关系和混合关系三、社会行动1、社会是一种行动的体系社会关系及反映这种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动提供了方向,扮演特定角色的人则以自己对行为规范的理解而采用行动2、社会行动和社会构造的形成吉登斯行动与机构的二重性,社会构造化过程 第三节  文化一、文化的含义与分类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所发明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涉及人类发明的器物和其她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奉和价值等2、文化的分类(1)文化三层次含义:广义的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中尺度的文化:重要指制度和规范文化,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通过发明、选择、积累而形成的行为规范、习惯和生活方式小尺度的文化:科学文化知识(2)三类: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3)文化发生的领域文化涉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前者涉及产品文化和工具文化,后者涉及智能文化、规范文化、理念文化(4)最宏观层面,文化不同类型,农耕文化和工商文化,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5)考古学器物文化;人类学精神文化;社会学规范文化二、文化的特性1、由人发明和学习2、由群体共享3、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三、文化的功能与构造1、文化的构造(1)文化元素指文化中最小而故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的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2)文化丛有关的文化元素互相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在时空中可以作为一种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是有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3)文化模式是有关的文化丛通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有两种理解;文化模式是分层的,辨别层次在于分析何种文化模式在何种范畴内和何种限度上对人们的行为发生影响,懂得人们行为2、文化功能(1)整合功能价值认同和规范认同(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4)传续功能四、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变迁1、文化多样性表目前诸多层面,宏观层面不同的文化类型或文化模式;中观层面不同群体的文化亚类型文化特殊性和普同性并存2、文化相对差别性(1)主文化和亚文化(2)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3)中国文化的类型的特点伦理型的老式文化,特点: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挣脱神学的务实的生活态度,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文化价值上主张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

      3、文化变迁内部新发现和发明;不同文化接触和传播;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和内容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1、人的社会化的概念社会人;社会化重要是指人的社会化,是一种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长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2、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从个人和社会关系来看,社会化是个体吸取社会经验,由两者分立走向两者融合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整合社会化是长期的过程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社会构造的角度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也许性1、社会化的必要性(1)从个人角度(2)从社会角度2、社会化的也许性(1)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3)人有语言的能力三、人的社会化的内容1、人类发展任务哈维格斯特指出人在生命发展的六个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和责任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是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