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七夕的作文七夕节的习俗1000字.docx
3页关于七夕的作文:七夕节的习俗1000字东京城里所卖的磨喝乐,以来自苏州的最为精致,号称天下第一用来进贡宫里的磨喝乐,其得意精巧自不在话下,浪费一点的,甚至以金银铸造而成其实,磨喝乐应是妇女乞子时所供的吉利之物,但从磨喝乐的生平中,我们找不出任何与七夕或求子有关的事迹尽管如此,七夕供奉磨喝乐的手中常常拿着一枝荷叶,因此在七夕时,很多小孩子也都装扮得服饰鲜丽,手持荷叶,在大街小巷*玩耍 除了磨喝乐以外,北宋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别产品例如以蜡铸成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作成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又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在摆一写小茅屋、花木在上面,作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七月也是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作成假的双头莲,造形得意,颇受时人欢送 这很多应节植物成的各色把戏,充分显现了一个盛夏节日的活泼朝气而夏季特有的酷热阳光,又促成了另一项七夕的习俗——晒书、晒衣现代的科学报告指出,日光中所含的紫外线,确实具有杀菌的效果历关于文人晒书、晒衣的习俗有过几则好玩的小故事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监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旧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立刻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轻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世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答复:“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宝的时机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荣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以上所诉,大多是民间过七夕的逸事,而古代的宫廷又是如何度过七夕的呢?贵为一国之君,皇室的排场自然非平民可比南朝的齐武帝曾兴建一座城楼,每逢七夕,宫人都登楼穿针,称为“穿针楼”历史的风流天子唐玄宗也特别重视七夕,他在宫中建筑了一座乞巧楼,楼高百尺,可容纳数十人又在楼上陈设各色瓜果酒晡祭祀牛郎、织女宫中的妃嫔们则各赐以九孔针、五色线,在月下穿针,先穿过者为得巧,同时还有音乐演奏,欢快达旦,引得大家争相仿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