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六讲 文学的未来.ppt

4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8464218
  • 上传时间:2018-07-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2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讲文学的未来v经典文本阅读:v 1,艾柯:《书的未来》,康慨译,节选自《中华 读书报》2004年2月18日,3月17日 v2,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迅速》杨德 友译,节选自《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沈阳:辽 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v辅助阅读材料v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 形而上学》,金吾伦、刘钢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社2000年版 v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2003年版 v赵勇:《数码时代的阅读与写作》,《书屋》2003 年第9期 一,经典文本解读v(一)关于《书的未来》v1,作者简介v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 ,1932- ),意大利小说家 、符号学家艾柯的研究 范围广泛,知识非常渊博 曾在大学中先后开设过 视觉传播、美学、建筑学 、符号学等课程学术专 著主要有《符号学原理》 ,《诠释与过度诠释》等 v作为小说家,艾柯因几 部重要的小说而广为人 知《玫瑰之名》 、《 福科摆》,《昨日之岛 》 是其代表作v艾柯的小说具有浓郁的 后现代主义特征读者 要逐一分辨小说文本之 后的文本,并对其历史 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才 可能读出作者寄寓书中 的深层意蕴。

      v记者:您有多种身份,要是请您介绍自己,您怎么 说?除了说您是小说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以外,还 有一个词是“公共知识分子”,您是怎样的公共知 识分子?v艾柯:一个大学教授,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会写小 说;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我是一个在星期一到星期 五在大学里教书的作家v 至于公共知识分子,我在一个州的报纸有一个 专栏,写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比如在今天 的会议上,我也作了发言,表达对战争的看法,那 么在其他的文章当中,我也会对公共领域、政治方 面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评论和批评——07年3月艾 柯来华时《南方周末》记者对他的采访v我是大学教授,但 是并不是完全限制 在大学里我在50 岁的时候,已经开 始写小说了有的 学者在讲课之余踢 球、弹吉他,我是 用来写小说做学 者是我的工作,但 是让我快乐的事情 是做一个作家18 年来我最高兴的事 就是一有时间就坐 下来写作艾柯有4万多册藏书,仅不同版本的圣 经就占满了一个书架v2.背景知识 v2003年11月1日,艾柯做客埃及亚历山大图 书馆,以英文发表了题为《书的未来》的长 篇演讲不久,开罗出版的《金字塔周刊》 (Al-Ahram Weekly)全文刊登了这篇演讲。

      v在这篇演讲中,艾柯提出并回答了人们关心 的许多问题,比如新的电子媒介会让书籍消 亡吗?网络会让文学终结吗?网络会改变我 们的阅读方式吗?任何人都可以用鼠标重写 《战争与和平》吗?那么,为什么艾柯会提 出这些问题并对它们作出回答呢? v20世纪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书籍、文学的影响v书籍消亡说和文学终结论 v在这些看法中,又犹以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 达(Jacque Derrida)和文学理论家希利斯· 米勒(J. Hillis Miller)的声音最引人关注 v在《书的未来》这篇演讲中,他虽然没有提 到德里达的名字,但是显然也隐含了他对德 里达等学者之观点的回应 v艾柯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和神学知识,对自然 科学的诸多方面也有精深的研究,这样一种 身份,让艾柯成了回答“书是否会消亡”、“文 学是否会终结”的最合适人选 v3.文本解读 v艾柯首先谈到了“三种记忆”(其实是四种): 生理形式的记忆(依靠大脑),矿物形式的记 忆(依靠陶板和石碑),植物形式的记忆(从最 初的纸莎草纸到后来的书籍)和电子记忆(以 硅为基础的电脑)虽然书籍的出现弱化了人 的生理记忆,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 次巨大进步,因为“只有在发明了书写之后, 才有可能写出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那样的出于自发记忆(spontaneous memory)的杰作”。

      图书馆也才发挥着它至高 无上的作用 v艾柯说书籍的阅读与写作是线性的,然而, 电脑所建造的网络空间却呈现出一个超文本 结构当越来越多的东西放到网上之后,万 维网变成了一座全世界的图书馆v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和超文本,许多人认为 书籍或者印刷文本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应该寿终正寝了比如,中国的一位学者 陈嘉珉曾如此记录下他告别纸媒的做法: v昨天,还是一个特别日子——我把在此之前二十多 年中收藏的一千四百公斤报纸杂志(其中有过去备 加珍惜和特别收藏的近十年里出版的北京大学学报 、十三年中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和自己一 点一滴积累的五十一本剪报)——廉价卖给了一个 捡垃圾的妇女单是搬出和过磅就花了我一个小时 零二十分钟的时间,还弄得书房、客厅和过道里满 是纸屑、灰尘,打扫卫生花去将近一个小时,擦洗 整理空出来的书柜、书架花去半个多小时,来不及 做饭跑到门口街上吃了一碗牛肉粉,回来洗个澡— —整个上午和中午的时间就这样打发掉了,还不包 括尚未进行的洗衣服的时间虽然身体有点累,但 看着清爽整洁、少而精的书房,精神上感到非常愉 快,就像去年减肥成功、去掉“身体垃圾”后一样 感觉轻松舒畅 v艾柯的思路与一般人不同,首先把书分成了两种: 供阅读的书和供查阅的书。

      v在互联网时代,那些供人查阅的书(如《大英百科 全书》)显然正在走向消亡v但供人阅读的书是不会消亡的这不仅仅是为了 文学,也是为了一个供我们仔细阅读的环境,不仅 仅是为了接受信息,也是为了要沉思并作出反应 读电脑屏幕跟读书是不一样的……在电脑前呆上 12个小时,我的眼睛就会像两个网球,我觉得非得 找一把扶手椅,舒舒服服地坐下来,看看报纸,或 者读一首好诗所以,我认为电脑正在传播一种新 的读写形式,但它无法满足它们激发起来的所有知 识需求 v当我们阅读那些供人阅读的书时,与其说我 们在读书,不如说我们伴随着阅读和因此形 成的阅读氛围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思考空间或 审美感应空间 v(二)关于《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迅速 》v 1.作者简介v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1923-1985),意大 利小说家v1947年发表反映游击队生活的小说《通向蜘蛛巢的 小路》,从此一鸣惊人,跻身于意大利优秀小说家 的行列 v主要作品:《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分成两半的 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和《不存在 的骑士》(1959)、《看不见的城市》(1972)、《命 运交叉的城堡》(1973)、《寒冬夜行人》(1979)和 《帕洛马尔》(1984)等 v卡尔维诺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文学大师,他迷恋于小说的 形式和技巧的探索,恣意驰 骋于幻想和现实之间,为其 读者创造了一个迷人的艺术 世界。

      v国内卡尔维诺研究专家吕同 六:“他的原创性的创作理 念和实践,给小说世界开拓 了新的形式,开拓了新的天 地,正如美国作家维达尔所 言:‘卡尔维诺已经远远超 过了同时代的英美作家’ v2.背景知识v1984年6月6日,哈佛大学正式邀请卡尔维诺 主讲诺顿诗论,即在一个学年内在哈佛大学 举行6次讲座(卡尔维诺的课程安排在1985到 1986学年内)经过慎重考虑,卡尔维诺选定 了自己要讲的题目:《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他主要想阐明2000年以后的文学应该保 存哪些价值观 v6篇讲稿只写好5篇,5篇的题目分别是v“轻逸”(Lightness),v“迅速”(Quickness),v“确切”(Exactitude),v“易见”(Visibility),v“繁复”(Multiplicity)v据他的夫人讲,卡尔维诺第6讲的题目是“连 贯”,但他实际上想增加到8讲的内容,第8 讲准备讲一讲“小说的开头和结尾”v在此书的前言中,卡尔维诺这样写道:“现在是 1985年,距2000年还有15年我并不认为,这个时 代的来临会引起人们振奋当然我到这里来不是讲 未来学,而是讲文学即将过去的这一千年是西方 现代语言与文学发生与发展的一千年,现代文学充 分利用了现代语言的表述功能、认知功能和幻想功 能。

      这一千年也是书籍的时代,书籍在这个时代形 成了我们大家熟悉的这种形式这一千年即将结束 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越来越关心文学与图书 在科技与后工业时代的命运如何我不想就这个问 题贸然进行预言我对文学的未来是有信心的,因 为我知道有些东西只能靠文学及其特殊的手段提供 给我们因此,我在这几次讲座中将谈论文学的价 值、性质与特性我最关心这些问题,将把它们与 2000年这个前景结合起来讲 v“未来”不是凭空出现的,所以对“文学的未来 ”进行某种预测也只能以“过去”和“现在”为其 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即是总结过去的 书,也瞻望未来的书它是小说诗学,同时 也我们思考诸多文学问题的突破口 v3.文本解读v可以从三个层面进入到这个文本之中:其一 是写作技巧层面,其二是文学风格层面,其 三是文学价值层面 v写作技巧层面:叙事时间和真实时间 v《小说面面观》的作者福斯特(M. Forster )才指出,在小说中,有些作家把时钟拨快 了,有些作家却把时种调慢了,还有一些作 家则把指针倒回或拨前,但是没有一个人能 全然不顾时间顺序关于时间的考虑,在 小说里是绝对必要的少了它,就不成其为 小说了 v文学风格层面 :简洁v“在我整理十九世纪的学者们纪录的意大利民 间故事的过程中,如果原文极为简明扼要, 我就十分欣赏。

      我致力于传达出这一特征, 尊重它的简洁,同时力求获得最大限度的叙 述力量 v他所谓的“简洁”主要和思维与感觉的速度联 系在一起 v文学价值层面:在他看来,“轻逸”和“迅速” 已不单单是一种风格,而更应该是一种价值 ,一种文学的价值观拥有了这种价值观, 也就拥有了把握这个时代的能力,自然也就 拥有了与这种时代相抗衡的资本 v卡尔维诺:“在我们面临的更为繁忙匆促的 时代,文学应该力争达到诗歌和思维的最大 限度的凝炼 v汪曾祺:“现代小说是忙书,不是闲书 ……现代小说要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 活的节奏现代小说是快餐,是芝麻烧饼或 汉堡包当然,要做得好吃一些 二、相关问题概说 v(一)文学与媒介v1.什么是媒介 v媒介的本来意思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 事物在传播学的语境里,媒介也称“传播媒 介”,通常是指那些传达、增大、延长人类信 息的物理形式 v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在传播路线上用机器做居 间以传达信息的报纸、书籍、杂志、电影、 广播、电视诸形式 v2.媒介演变的四种形态 v传播媒介的演变大体经过了如下四种基本形态:口 头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 v口头媒介所谓口头媒介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 进行传播的媒介。

      口头传播的特点是“面对面”,即 必须以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的同时在场为前提 ,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v印刷媒介 1405年,德国人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对印刷技术进行了多种改革,印制了 精美的《圣经》,人类历史从此走出“前印刷媒介” 时期而进入印刷媒介时代v印刷媒介的出现使得信息的远距离传播和长时间保 存成为可能,而更重要的是,印刷技术又催生了出 版业 v电子媒介是通过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 和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传播工具包括电报、 、有线和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等 v电子媒介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v更重要的是,电子媒介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接受方 式,并使一种新型文化的出现成为可能从 传播学的意义上看,新媒介所创造的文化使 旧媒介和与之伴生的文化不得不成为传统文 化 v数字媒介是通过数字语言来编码和处理信 息的媒介主要包括电脑、互联网、数码照 相机、数码摄像机、高保真音响、等 在中国,传播界亦把看作是继报刊、电 影、广播电视、电脑与互联网之后出现的“ 第五媒体” v与电子媒介相比,数字媒介具有更便捷迅速 等诸多特点,它标志着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