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
38页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主面内容与适用范围 2...2 黄水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较评定 2.3 流皮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 腓踹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5 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6 白秃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7 圆癣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8 鹅掌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9 脚湿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0 灰指(趾)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1 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2 蛇串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13 热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4 扁瘊的论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5 疣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16 鼠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17 鸡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18 胼胝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19 湿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20 四弯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21 瘾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22 土风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23 药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624 天疱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625 火赤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6 登豆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27 红蝴蝶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 028 皮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129 狐惑病的诊诊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30 猫眼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331 瓜藤缠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32 风热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33 白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634 摄领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735 顽湿聚结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 736 紫癜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837 白驳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938 黧黑斑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939 蟹足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040 酒糟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41 粉刺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42 面游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43 淋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3八、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主面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皮肤科 42 个病证的病证名、 诊断依据、证候分类、 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2 黄水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较评定黄水疮是一种因毒热郁于皮毛, 以流黄水、 浸淫成片为特征的皮肤传染病 相当 于脓疱疮2.1 诊断依据2.1.1 皮损为浅在性水疱、脓疮,周围红晕,易破溃、糜烂、结痂脱痂后遗留 淡褐色素沉着,不留瘢痕2.1.2 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易接触传染,有自家接种性的特点2.1.3 好发于儿童,成人亦可感染夏秋季多见2.1.4 自觉微痒,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2.2 证候分类2.2.1 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有红晕,糜烂面鲜红,多有口干,便干, 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2.2.2 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灰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多有面黄,纳少,大 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皮疹全部消退2.3.2 好转:无新起脓疱、水疱,皮疹干涸结痂,消退皮损达 50%以上2.3.3 未愈:皮损不减或消退不足 30%3 流皮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流皮漏又称鸦啖疮, 是一种皮肤损害为深红色浸润斑块, 表面有棕红色结节, 愈 后形成萎缩性瘢痕的皮肤病相当于寻常狼疮。
3.1 诊断依据3.1.1 皮损初起为针尖至黄豆大小,呈鲜红或褐红色浸润性结节,渐渐扩展,融 合成片,玻片压之可见不退色的苹果酱色结节, 此结节探针极易刺入, 结节破溃 后可出现溃疡,愈后残留萎缩性瘢痕,在瘢痕上仍可出现新的结节3.1.2 常单侧性发病,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面部的鼻、口、颊、耳等处为 常见3.1.3 病程缓慢,自觉症状不明显3.1.4 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儿童、青年为多见3.1.5 病理检查呈结核结节改变,中心可见干酪样坏死3.2 证候分类3.2.1 湿热瘀阻: 颜面可见黄豆大小褐红色结节, 四周浸润融合成片, 或有溃疡 伴有纳差、烦躁易怒舌淡红或边尖红,苔自腻或黄腻,脉弦滑3.2.2 气血亏虚:颜面有暗红或淡红色的斑片,结节浸润,脓水稀薄,老疤痕凹 陷,新溃疡色暗,伴神疲乏力,低热盗汗,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3.3 疗效评定3.3.1 治愈:皮损完全消退,创面愈合,不再有新疹出现3.3.2 好转:皮损愈合 50%以上3.3.3 未愈:皮损如故,仍有新疹不断出现或愈合皮损不足 30%者4 腓踹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腓踹疽是发生在小腿肚, 以暗红色硬结, 可溃烂而久不收口为特征的疮疡, 类似 于硬红斑。
4.1 诊断依据4.1.1 皮损初为豌豆大小坚韧活动的皮下结节,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呈暗红色 或青紫色可破溃形成溃疡,不易愈合,愈合留有萎缩性瘢痕自觉轻微触痛4.1.2 对称分布于小腿中下部屈侧经过缓慢,好发于春秋季4.1.3 多见于青年女性4.1.4 既往有结核病史,或伴有内脏结核4.1.5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4.1.6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变荡,主要浸润真皮深层,多数上皮样细胞、淋 巴细胞构成,含有少数郎罕巨细胞4.1.7 应与瓜藤缠鉴别4.2 证候分类4.2.1 湿热瘀阻:结节暗红,压痛明显,多有低热,小腿酸痛,纳差便干舌红, 苔薄白,脉细或数4.2.2 气血亏虚:结节溃烂,脓水稀薄,久不收口,伴有神倦乏力,纳少,便溏 舌淡,苔薄,脉沉细弱4.3 疗效评定4.3.1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4.3.2 好转:结节变小,症状减轻约 50%4.3.3 未愈:皮损如故或结节消退不足 30%症状无变化5 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肥疮是多发生在头部的一种癣,以结黄痂、发秃落为特征相当于黄癣5.1 诊断依据5.1.1 头皮见碟形污黄厚痂,有鼠尿臭味,中心粘着且有毛发穿过,发变枯黄弯 曲,易拔出但无折断。
初为分币大小,久可泛及广大头皮, 最后形成萎缩性瘢痕, 遗留永久性秃发,仅沿发际有 1cm 左有的一圈毛发残留自觉瘙痒,常继发感 染,可形成脓肿5.1.2 病程缓慢,可迁延数十年5.1.3 多在儿童期发病,有与同患者密切接触史5.1.4 真菌检查:滤过紫外线灯下有暗绿色荧光真菌培养致病菌为许兰氏黄癣 菌镜检可见发内孢子及鹿角状菌丝和气沟气泡5.2 证候分类5.2.1 风湿毒聚:黄痂污秽,毛发枯黄易落,瘙痒无休,走窜漫延舌红,苔薄, 脉浮或滑5.2.2 湿热毒聚:黄痂粘着,头皮潮红,按之疼痛,糜烂溢脓伴寒热头痛,口 渴咽干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5.3 疗效评定5.3.1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真菌检查连续三次阴性或滤过紫外线灯下检 查阴性5.3.2 好转:瘙痒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 菌痂脱落 50%以上,复查真菌仍有阳性, 或滤过紫外线灯下仍见暗绿色荧光5.3.3 未愈:症状无变化,体征缓解程度不足 30%,真菌检查仍阳性6 白秃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白秃疮是多发生在头部的一种癣, 以脱白屑, 久则毛发折断为特征 相当于之白 癣6.1 诊断依据6.1.1 皮损多在头顶部,呈圆形白色鳞屑斑如硬币或豆大,境界清楚。
病灶中毛 发无光泽,距头皮2〜5mm处折断,病后不留瘢痕自觉瘙痒6.1.2 好发于学龄儿童,男多于女,常在集体单位流行有与同患者或与病猫、 狗密切接触史6.1.3 真菌检查:滤过紫外线灯下见亮绿色荧光,真菌培养有小孢子菌属、毛发 癣菌属等致病菌6.2 证候分类:6.2.1 血虚风燥:皮损呈灰白色斑片,瘙痒,毛发干枯,易于折断,面色晦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6.2.2 湿热毒聚:皮损呈红斑肿胀,丘疹脓疱,结黄色痂,多有发热,身疼舌 红,苔薄黄,脉滑数6.3 疗效评定6.3.1 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毛发生长正常复查真菌连续三次阴性,或滤过 紫外线灯检查阴件6.3.2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鳞屑斑减少 50%以上,复查真菌仍有阳性,或滤过 紫外线灯下仍可见亮绿色荧光6.3.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缓解或鳞屑斑减少不足 30%7 圆癣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圆癣是发生在平滑皮肤的一种癣, 以疹如钱币有匡廓, 瘙痒为特征 相当于体癣7.1 诊断依据7.1.1 皮损为圆形或不整形,边缘有炎性丘疹,逐渐向外扩展,亦可呈同心环或 多环形, 相邻皮损亦可相互融合呈花环状 表面附有细碎鳞屑, 常有中心自愈倾 向,瘙痒明显。
7.1.2 好发于颜面、颈、腋等多汗潮湿部位,多见于肥胖体形,常发生在夏天多 雨季节7.1.3 真菌培养或镜检,常见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及表皮癣菌属等致病菌7.2 证候分类7.2,1 风湿蕴肤:皮疹如钱币,渐次扩展,瘙痒无休舌淡红,苔白腻,脉滑7.2.2 湿热毒聚:皮损呈花环红斑,伴有脓疱,轻微疼痛,糜烂结痂,或有低热 不适舌红、苔薄、脉数7.3 疗效评定7.3.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复查真菌连续二次阴性7.3.2 好转:瘙痒明显减轻,皮疹消退 30%以上,复查真菌结果仍有阳性7.3.3 未愈:症状、体征无缓解或皮疹消退不足 30%8 鹅掌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鹅掌风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皮肤病, 、以皮肤粗糙、变厚、于裂为特征相当 于手癣8.1 诊断依据8.1.1 手掌局部有境界明显的红斑脱屑,皮肤干裂,甚或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 糙、皲裂、脱屑,亦可出现水疱或糜烂自觉瘙痒或瘙痒不明显8.1.2 多始于一侧手指尖或鱼际部常继发于脚湿气8.1.3 真菌培养或镜检多为阳性,常以表皮癣菌属及毛癣菌属为致病菌8.2 证候分类8.2.1 风湿蕴肤: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涸干脱屑,境界明显,渐次扩大。
或指 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8.2.2 血虚风燥: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落屑舌 淡红,苔薄,脉细8.3 疗效评定8.3.1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复查真菌连续二次阴性8.3.2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在 50%以上复查真菌阴性或阳性8.3.3 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9 脚湿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脚湿气是发生在足部的皮肤病, 以足丫白斑湿烂或足跖、 趾间起水疱为特征 相 当于足癣9.1 诊断依据9.1.1 趾间浸渍,覆以白皮,常伴恶臭或足跖、足缘群集水疱,干燥脱屑或 足跟、足缘甚至整个足跖皮肤肥厚、干燥、皲裂自觉剧痒,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