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教学资料汇编关于传统节日习俗、对联、古诗、起源.doc
16页节日名 称传统习俗对联春节放鞭炮、贴春 联、贴年画、 舞龙、舞狮、吃年糕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 金横批:万象更新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 花横批:喜迎新春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 新横批:万象更新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 兴横批:喜迎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 咼横批:吉星咼照元宵赏花灯,猜灯 谜,吃元宵、踩咼跷,万点春灯,银花有色;一轮皓月, 玉宇无尘玉宇无尘,碧波万顷;银光有焰, 喜气盈庭灯火良宵,鱼龙百戏;琉璃世界, 锦绣三春灯火万家,良宵美景;笙歌一曲, 盛世元音明月一轮,天开清淑;春灯万盏,人乐太平清明扫墓、踏青、 插花戴柳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 矢口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 花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 情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 矢口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 心玄而午吃粽子、赛龙 舟、喝雄黄 酒、挂香袋、 插菖蒲五月端阳春穗黄;八月中秋月儿 圆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 欢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 妖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 言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中秋赏月、吃月饼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 念;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 心。
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人思 乡;半樽酒入肠,愁漫天,珍珠泪无 语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一 身虎胆,后羿无惧射九日往事难回首,回首断肠回;明朝 奔圆月,圆月中秋圆重阳登高、赏菊赋 诗、插茱萸、 饮菊花酒、吃 重阳糕三三迎节令;九九乐芳辰 东篱开寿菊;南陌献嘉禾 有人来送酒;容我去题糕 冒雨先寻菊;迎晴便插萸 临风乌帽落;送酒白衣香古诗:《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 堪笑楚江空渺渺,(唐)文秀万古传闻为屈原; 不能洗得直臣冤《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 末路惊风雨, 命随年欲尽, 无复屠苏梦,岁月去堂堂 穷边饱雪霜 身与世俱忘 挑灯夜未央《七律•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 不效艾符趋习俗, 鬓丝口口添白头, 千载贤愚同瞬息,(唐)殷尧藩 老去谁知感慨生; 但祈蒲酒话升平 榴锦年年照眼明; 几人湮没几垂名《竞渡歌》(节录)唐 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 使君未出郡斋外, 使君出时皆有准, 两岸罗衣扑鼻香, 鼓声三下红旗开, 棹影斡波飞万剑, 鼓声渐急标将近, 坡上人呼霹雳惊, 前船抢水已得标,杨花绕江啼晓鹰; 江上早闻齐和声; 马前已被红旗引; 银议照口如霜刃; 两龙跃出浮水來; 鼓声劈浪鸣千雷; 两龙望标目如瞬; 竿头彩挂虹霓晕; 后船失势空挥挠。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 我年已强壮, 桑野就耕父, 田家占气候,(唐)孟浩 今朝岁起东 无禄尚忧农 荷锄随牧童 共说此年丰《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扌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卖痴呆词》(唐)范成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浣溪沙》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已酉新正》 天地风霜尽, 历添新岁月, 梅柳芳容禅, 屠苏成醉饮,(明)叶顒 乾坤气象和; 春满旧山河 松篁老态多; 欢笑白云窝《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清明:元宵:《元宵》(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Z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右冃II乙哑匚古k n禹Wii夂立匚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生查子元夕》(宋)欧阳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緡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元宵》清李调元 兀宵争看米莲船, 宝马香车格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圆《正月十五夜》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橄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重阳:《九月九H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述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中秋:《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九FI登巴台》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块汕耳竹枯加、俺购芯萌权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齐已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中秋待月》陆龟家转缺霜输上转迟, 帘斜树隔情无限, 最爱笙调闻北里, 何人为校清凉力,好风偏似送佳期O 烛暗香残坐不辞 渐看星濛失南箕 欲减初圆及午时《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 露气入茅屋, 山中夜来月,行路岂知难 溪声喧石滩 到晓不曾看《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节日的起源春节: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 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 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 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 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
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铃先生向袁世凯 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 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夏节”、“秋 节”、“冬节”则没有放假休息这一制度 一直沿用下来元宵: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 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1=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 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 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 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 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 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 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 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 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 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 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 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 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 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 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 日——“闹元宵”清明: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 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 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 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 也不愿从命。
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 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 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 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 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端午: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 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 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 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江上的 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 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 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 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 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 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 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 样流传下来中秋: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 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 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 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 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 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 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 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 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 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 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 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 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 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 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 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 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 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来 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 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 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 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 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 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 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 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 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 风俗在民间传开了重阳: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 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 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 蹒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 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 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名山高川,终 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 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 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 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 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 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 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 民除害了。
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 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 景骑着仙鹤赶回家恒景回到家乡,到 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 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 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 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 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 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 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 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 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