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典原著资本论第一卷及反杜林论.ppt

9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191862
  • 上传时间:2018-07-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68MB
  • / 9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次课:资本论第一卷及反杜林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资本论》第一卷 • 1867年第一版序言 • 第102页,第4段 • 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 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 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 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 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 解读: •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即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社会主义 国家同样不能跨越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 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 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 分娩的痛苦 • (第103页,第2段倒数第4行) • 这一段是一条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讲的是规律的 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 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质因为任何经 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 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所说的 经济条件,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和它相适应 的社会生产关系同时,经济规律之所以具有客观性, 还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发展变 化的规律性不依赖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不以人们的 主观意志为转移。

      这是因为,人们所从事的任何经济活 动,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而一定的生 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的联系,是 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不是由人们的意志 决定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可以认 识一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不能跳过它,也不能用法 令取消它,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能跳跃的但是, 人的主观努力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事实上,人们能 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经 济规律认识经济规律,就是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的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认识其发展变化的必 然趋势利用经济规律,就是指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为 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情况,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安 排经济活动,制定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从而使经济规 律作用的结果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由于人们认识了社 会的规律,就可对于经济规律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消 极影响,采取措施,限制其作用的范围,减少其不利后 果,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缩短或减轻分娩的痛苦”• 1872年第二版跋 • 第109页,第5行 • 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 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 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 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 解读: • 资本主义不会永存,社会主义具有无比光明的前途辩 证法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 • 讨论:为何马克思主义只能批判别人?为何我们仍然 允许崇拜?萨特对前苏联的批判 • 萨特(Sartre, Jean Paul)对前苏联的评论可 谓是一针见血,他说:“党的那些领导人拼命使 群体的整合达到极限的程度,他们害怕真理的自 由变异及其包含的所有争论和冲突会打破战斗的 统一;他们替自己保留了确定路线和解释事件的 权利;此外,由于害怕研究会带来启示、会否定 他们的某些指导思想并‘削弱意识形态的斗争’ ,他们就把学说置于研究所及的范围之外 • 《辩证理性批判》(上)[M],[法]让—保罗·萨特, (林镶华、徐和瑾、陈伟丰译),安徽文艺出版社,合 肥,1998年4月, P22《反杜林论》与现时代哲哲 学学 编编三、分类先验主义三、分类先验主义3-13-1、、《《分类先验主义分类先验主义》》导读导读本章共本章共2222自然段1-91-9批判杜林批判杜林““原则在先,自原则在先,自 然、社会在后然、社会在后””的认识论观点;的认识论观点;10——1110——11批判杜林批判杜林 的真理观的真理观————终极真理;终极真理;12——2212——22段从数学角度批段从数学角度批 判杜林的先验论。

      判杜林的先验论5 5、先验主义:认为认识或者知识先于实践的一、先验主义:认为认识或者知识先于实践的一 种认识论种认识论8 8、康德:、康德:18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兼科学家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兼科学家三、分类先验主义三、分类先验主义 • 第189页,第7行 •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 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 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去适 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 况下才是正确的 • 解读: • 理论来源于生活,而不是生活来源于理论 • 思考: • 为何我们的研究总是以领导的讲话作为出发点, 而不是以现实所提出来的问题为出发点呢?3-33-3、、“‘“‘原则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P189P189,第,第7 7行)行) ————这里的这里的‘‘原则原则’’是杜林的原则,即仅仅通过思维而得是杜林的原则,即仅仅通过思维而得 来的,没有通过实践检验的那些抽象的原则来的,没有通过实践检验的那些抽象的原则 ————如果原则仅仅通过思维而来,而思维的结果往往尚成如果原则仅仅通过思维而来,而思维的结果往往尚成 疑问;疑问; ————如果原则仅仅通过思维而来,而思维的结果往往需要如果原则仅仅通过思维而来,而思维的结果往往需要 实践检验。

      实践检验 ————所以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实践才是研究或者行所以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实践才是研究或者行 动的出发点动的出发点• 第189——190页, • 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 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 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 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 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 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3-23-2、思维、意识是自然的产物、思维、意识是自然的产物((6 6)) ————思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具有思维的物质基础包括生理思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具有思维的物质基础包括生理 物质、化学物质,人脑具有思维的信息机制);物质、化学物质,人脑具有思维的信息机制); ————人脑是自然的产物(脑的发达、感官、语言均来至于直立行走人脑是自然的产物(脑的发达、感官、语言均来至于直立行走 ,而直立行走来源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这说明环境是重要的而直立行走来源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这说明环境是重要的 3-63-6、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概念、判断作为意识的要素,一旦形成,就具有概念、判断作为意识的要素,一旦形成,就具有 自身的含义;自身的含义; ————推理作为意识形成的过程,具有独立的方法论作推理作为意识形成的过程,具有独立的方法论作 用;用; ————理论作为意识的形态,具有独立的功能;意识只理论作为意识的形态,具有独立的功能;意识只 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 第191页,第10行 • 一方面,要毫无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 ;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人们的本性或世界体系的本性来 说,这个任务是永远不能完全解决的但是,这个矛盾 不仅存在于世界和人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中,而且还是所 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它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 一天天不断得到解决,这正像某些数学课题在无穷级数 或连分数中得到解答一样事实上,世界体系的每一个 思想映像,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 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 制4=2+2,4=2+2,数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数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猜想--------任何大于任何大于2 2的偶数都的偶数都 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 .6 6==3+33+3,, 8 8==3+5,3+5,1010==5+55+5( (或或=3+7), =3+7), 1212==5+7,5+7,…………自然科学的 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 是数论, 歌德巴赫猜 想是皇冠上 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在陈景润之前,关于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 “s + t ”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 + 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 + 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 + 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後证明了“5 + 7 ”, “4 + 9 ”, “3 + 15 ” 和“2 + 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5 + 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 + 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4 ”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後证明了 “3 + 3 ”和 “2 + 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 + 5 ”,中国的王 元证明了“1 + 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意大利 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最终会由谁攻克 “1 + 1 ”这个难题呢?现在还没法预测。

      四千架歼-6 保卫领空25 年未来的四代战机九、道德和法永恒真理九、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9-19-1、、《《道德和法永恒真理道德和法永恒真理》》导读导读 本章共本章共2929自然段1——71——7段批判杜林在真理、道德上的错段批判杜林在真理、道德上的错 误观点;误观点;8——228——22段批判杜林绝对主义的真理论,阐述了段批判杜林绝对主义的真理论,阐述了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论;23——2923——29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观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观 ,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观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观3939、思维至上:杜林认识、思维至上:杜林认识 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思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思 维的结果是绝对可靠的维的结果是绝对可靠的4040、永恒真理:即不随时、永恒真理:即不随时 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真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真 理• 第192页,第2段 •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吗?在我们回答“是”或“不是”以 前,我们必须先研究一下:什么是人的思维它是单个 人的思维吗?不是但是,它只是作为无数亿过去、现 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如果我现在说,这种 概括于我的观念中的所有这些人(包括未来的人)的思 维是至上的,是能够认识现存世界的,只要人类足够长 久地延续下去,只要在认识器官和认识对象中没有给这 种认识规定界限,那么,我只是说了些相当陈腐而又相 当无聊的空话。

      因为最可贵的结果就是使得我们对我们 现在的认识极不信任,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 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 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篾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 前代要多得多9-29-2、思维的至上与不至上、思维的至上与不至上 ————人的认识过程是绝对和相对的矛盾运动过程(追求的人的认识过程是绝对和相对的矛盾运动过程(追求的 是绝对真理,得到的却是相对真理;认识的是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得到的却是相对真理;认识的是相对真理, 但是他逐渐逼近绝对真理;认识的是相对真理,但是其中但是他逐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