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设计行业发展趋势.docx
16页工程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一、 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行业壁垒我国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原建设部于2001年颁布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以及《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等部门规章,对从事工程设计业务企业的资质批准和管理,以及申请从业资质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设计业绩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资质壁垒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的主要政策性壁垒工程设计行业企业所拥有的项目经验是业主选择咨询服务商的重要参考乃至决策依据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的差异较大,涉及领域较广,各设计企业各有所长,任何单一企业都难以完全覆盖所有行业所有业务层面,因此,具备在某一领域中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继续扩大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加固企业品牌,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到该业务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合理化的建议,达到为客户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工期进度、工程质量的目的,因此业主在招投标中往往设置项目经验的条件,优先选择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二、 行业相关风险(一)政策风险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是为工程施工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因此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工程行业息息相关,在我国工程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大力度,固定资产的投资不断增加,新工程项目不断开发,这给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机会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不断实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会逐渐呈现放缓的态势,当经济景气度不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缩减时,也会对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这有可能导致行业发展面临收紧的局面,政策的转变可能会导致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竞争加剧,形成行业内的政策风险二)技术更新风险我国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相对起步较晚,虽然我国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近些年发展较快,但是行业内依然存在着技术落后等较大的问题另外,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传统的技术造成较大的冲击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内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运营机制和经营思维势必会被新技术下的经营模式所取代,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内的企业正面临技术更新的风险三)人才流失风险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的储备,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行业发展,各公司对行业内初、中、高各级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行业内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全国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高端专业人才仍比较稀缺,企业对这些人才的争夺也比较激烈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内企业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及成长机制和合理的奖罚制度,才可能保证公司能够拥有一定的专业人才,以保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内企业,如果出现人才流失问题时,会对企业竞争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可能面临人才流失风险,从而影响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四)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我国成为投资大国,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工程专业技术服务企业日益增多,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大量中小企业,也使得产业集聚程度不高行业内众多中小企业受限于人才、技术等整体实力的影响,往往通过压低价格来获得业务,造成行业竞争无序,这不利于行业发展未来随着工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行业内竞争实力强大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实力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也将进一步提高,一些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的风险。
三、 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十三五时期,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平稳,设计建成大批国家重点工程,方案独创性有所提升,勘察设计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行业企业总数达23741家,年均增速3.0%;从业总人数达440.0万,年均增速7.7%;营业总收入达72496.7亿元,年均增速21.8%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快速增长,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活动投入年均增速达28.8%,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国际化水平取得较大提升,境外市场新签合同额比十二五末期增长47%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 我国工程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工程技术服务业主要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此带动了我国工程技术服务业收入规模、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工程技术服务业主要是为建设项目提供前期咨询、设计、检测和项目管理等服务,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大大促进了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工程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我国工程技术服务业的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1,209.0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494.7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39%二)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工程勘察和设计机构以及从业人员数量也相应增加,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至2014年工程勘察和设计机构数量为1.92万家,从业人员已达250.28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0.3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2.12%;具有中级职称人员48.4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9.37%从业人员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持续增长,有利于我国工程技术服务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五、 主要市场的发展情况工程技术服务行业需求与住宅、商业建筑、轨道交通、城市规划、公共基础设施、文娱康乐设施等领域的工程建设需求密切相关未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公共设施营造、国民消费升级、等因素带动下,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将持续发展一)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旨在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挖掘内需的最大潜力,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城镇居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更多人口在城镇聚集,从而带来更多的住房需求,刺激包括商品房及保障性住房的城镇居住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的投资金额保持缓速增长,由2010年的34,026.2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4,352.1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27%,国家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影响了住宅的投资增速,但并未影响市场总量的增长在保障性住房方面,为缓解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国家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末我国要实现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的总体目标,各地方政府均推出了规模较大的建设计划,加快推进保障安居工程的建设进度根据住建部数据统计,2010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为590万套,至2014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为740万套,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合计约3,820万套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商品房配建保障性住房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可以建设单元型或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可以在符合规定标准的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逐步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持续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的要求,健全旧城改造机制,优化提升旧城功能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2、开发区建设我国开发区的产生以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蛇口工业区、沿海开放城市1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为标志随后在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的形势下,各地区政府为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本地产业集群优势,类似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陆续建设30多年来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城市中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最为显著的地区,也成为我国卓有成效的城镇化模式之一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可以运用在城市新城规划、城市综合功能区、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区、旅游地产、大型居住社区、城市空间战略等领域的项目经验,使包括规划咨询业务在内的工程技术服务行业成为土地与投资的一个桥梁,将战略规划咨询-土地利用规划咨询-空间形态规划咨询-土地运营规划咨询四者有机结合,引导开发区建设有序开展,从而使开发区建设成为工程技术服务行业重要的增长业务之一二)城市营造带来的市场需求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
这就需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我国每年均有大量投资用于城市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243,797.79亿元,到2014年该投资规模达到501,264.87亿元,较2010年实现翻倍而城市营造离不开相应的工程技术服务,城市商业地产、轨道交通及公路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也带动了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1、商业地产商业是城市古老而基本的功能,城、市两个概念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城市,商业地产是现代市的载体,既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对城市布局、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国内完成商业地产投资额19,987.44亿元,较2010年的7,455.78亿元,增加了12,531.66亿元,复合年化增长率高达27.96%,表明了商业地产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一二线城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造城市地标、提升城市形象,纷纷建立超高层建筑根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球已建成超200米的建筑数量为1,024幢,我国为348幢。
2014年我国新增58幢超过200米的建筑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势必将有更多的超高层建筑投入建设近年来,商业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KnightFrank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我国主要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数量达到885个,2015年该数量将突破1,000个,到2018年商业综合体的年供应量将维持在1,200个左右一、二线城市贡献了上述数据中的大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三、四线等地(县)级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了当地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根据世联地产预测,2015年南通、潍坊、常州等三、四线城市商业综合体净规模均将超过500万平方米,甚至超过1,000万平方米2、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合理规划城市群布局,提高集群效率,促进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等等都离不开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基于此,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目标这将大大推动我国轨道交通和公路建设,并带动沿线规划、站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