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doc

8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0645761
  • 上传时间:2018-01-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5.50KB
  • / 8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东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前 言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埔县北端,与福建省龙岩市交界,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整且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区内物种起源古老,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据调查,该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 227科,2026 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二级、三级保护的植物有 54 种区内陆生脊椎动物 282 种,其中属国家Ⅰ、Ⅱ级保护的有 39 种自 1984 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一直受到较好的保护和管理,基本上实现了保护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常绿阔叶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建立保护区宗旨,为升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年建设,保护区升格条件已经具备为此,大埔县人民政府积极着手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并委托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负责完成其总体规划受托后, “中心”于 2003 年 7 月组织了有总体设计、旅游、环保、气象、土壤地质、动植物、微生物、水电、园林等相关技术专业人员深入现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对保护区功能区划、保护、科研、宣教、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社区共管及相关的附属工程等项目做了详细规划,对环境、大气、水质、噪声、放射性、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旅游气候、大真菌、细菌等进行了监测和测定,对区内和周边的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对动植物、地质土壤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考察。

      在规划工作中,自始至终注重和贯彻了“高起点,大手笔,前瞻性”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了建设单位的认同尔后,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财规字[2000]64号《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完成了“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送审稿2004 年 4 月通过了广东省林业局组织的有关专家评审中心根据评审意见对该总体规划作了认真细致的修改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完成的主要成果有:1、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规划总图;3、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地形图;4、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5、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植被图;6、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图;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7、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分布图;8、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规划图;9、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图;10、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地质图;11、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水文地质图;12、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对外关系图在丰溪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梅州市林业局、大埔县委、政府、旅游局、林业局及丰溪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致谢!广东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3第一章 总 论丰溪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整且面积大、珍稀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地区之一。

      为了保护好我国南方为数不多的过渡地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84 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省办函[1984]398 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惠东、古田等六个自然保护区的批示” )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区后,广东省林业局组织了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农学院、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对区内的动植物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提出了如何保护好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使该区的野生动植物一直受到较好的保护和管理,基本上实现了“保护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常绿阔叶林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建设宗旨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好野生动植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保护区内的建设科学、合理、有序地发展,大埔县人民政府拟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申请将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埔县人民政府于2003 年 11 月向梅州市人民政府申报扩大丰溪自然保护区范围(埔府[2003]96 号《关于呈报扩大省级丰溪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请示》 ) 梅州市人民政府于 2003 年 12月向广东省人民政府申请扩大丰溪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梅市府报[2003]172 号《关于要求扩大省级丰溪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请示》 ) 。

      并与周边的茶阳、长治两乡镇和丰溪林场共 10 个村(面积 9530hm2)签定了土地租赁经营协议书,将原保护区1060hm2面积扩大至 10590 hm2与此同时又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总体规划,为升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了积极的准备1.1 规划依据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4 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8 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4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 年 9 月 2 日国务院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1994 年 10 月 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167 号发布) ;1.1.6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通过[1998]77 号文) ;1.1.7《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大纲》 (国家林业局财规字[2000]64 号) ;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标准》 ([L]126-88) ;1.1.9《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985 年 7 月 6 日国务院批准公布) ;1.1.10《关于呈报扩大省级丰溪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请示》 (大埔人民政府埔府[2002]96 号) 。

      1.2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1.2.1 指导思想规划是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是保护目标和措施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对一定时间内的自然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的具体规定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森林经营的手段,实行“保护、科研、教育、生产、旅游”相结合的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科研生产、基础建设,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资源发展;逐步开展多种经营,适度开发生态旅游,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带动社区经济发展,使管理和保护达到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1.2.2 原则1.2.2.1 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人与自然构成的整个生物圈中,遵循着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不断干扰这些循环与流动过程在调查、分析和研究丰溪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和能量转化运动的现状后,本次规划制定出适中的尺度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1.2.2.2 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5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根据丰溪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和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稀有性、古老性等特点,丰溪自然保护区规划必须优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森林植被以及水资源。

      因此必须遵循生物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优先的原则1.2.2.3 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有机体对保护区内的保护管理、基础设施、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内容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在规划中始终贯穿“保护”这一主题,并合理规划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对重点保护对象、重点保护区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重视保护,促进发展1.2.2.4 坚持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3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 12 年前期:2004~2010 年; 后期:2011~2015 年广东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6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2.1 基本情况2.1.1 地理位置与范围丰溪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北部的边陲,地处东经 116°41′15″~116°48 ′45 ″,北纬 24°35′30″~24°40′30″东北部与福建省交界,西南部与本县的长治和茶阳两乡镇相邻,总面积 10590hm2保护区的边界:由北向东: 芋子崠——黄麻崠——鸡嬷石崠——纸糊崠——背头角崠——杉树岭——焦燎凹——野猪坑;由东向南: 演下——下角连——龙骨坪——角宫——背头龙——高寨;由南向西: 马山——杜边窝——田鸡湖——笔架山——鹤婆子石——松柏崠——上凹——毕子箕——鸡公岭;由西向北: 竹子崠——绞椅山——切凹——水珠崠——湖洋尾凹——白叶凹——尖沙崠——天箩。

      2.1.2 自然条件2.1.2.1 地质地貌丰溪自然保护区在地质上处于莲花山脉北端,属东南沿海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带和东南向构造的复合交接地区区内各类型的构造形迹横斜展露,纷繁交织,混合岩化和岩浆活动频繁发生震旦纪境内经历了华南加里东地糟发展阶段使本区褶皱成山燕山运动的结果形成了大部分为陆向湖泊红色碎屑岩沉积,伴随大量火山喷发及花岗岩侵入第四纪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地面逐渐抬升,以致形成了区内现今群山起伏、切割深裂、沟壑纵横的中低山地貌境内大部分海拔在 400m~800m,最高海拔 1098.1m,最低海拔 73m,相对高差 1025.1m境内海拔在 800m 以上的山头 130 余座,坡度大多在 30º 以上丰溪自然保护区东北高、西南低,由中山逐渐向丘陵过渡东北部与福建交界处以延绵起伏的群山为天然屏障西南是广阔无垠的丘陵,由于有东北群山的阻隔,以致西南气候湿润空气进入后容易滞留,凝云致雨的机会甚多,因而使得区内动植物在繁衍生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72.1.2.2 气候 丰溪自然保护区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气候根据大埔县气象局记载(1978~1998) ,区内年均气温为 21℃,最热月份 7 月,平均气温 34.1℃ ,极端最高气温 39℃ ,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7.8 ℃,极端最低温度-4.2℃。

      年平均降水 1490.6mm,雨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 4~9 月的两季,占年降雨量的 77%,月平最大降雨量为 271.8mm,旱季为 10 月至翌年 3 月,多在 80㎜以下,最少月为 12 月,仅 33.5mm年平蒸发量 1534.6mm,平均相对湿度 79%春、夏、秋季多吹东南风,冬季盛行北风,平均风速 1m/s年均四次台风,最多 7 次,霜期为 11 月至翌年 2月,常有冰冻现象由于丰溪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埔县北部,且地势复杂,因此各项气温指标均比县内其它地方要低丰溪自然保护区具有气候凉爽、雨水多、日照少、云雾多、冰霜多、春暖迟、秋凉早等特点这是维系丰溪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1.2.3 土壤保护区内成土和母岩较为简单,主要是花岗岩和砂岩风化两类土层呈明显垂直分布规律,赤红壤(400m)——红壤(400~650m)——黄壤(660~1200m) 境内多为红壤,少数为黄壤和赤红壤,土壤厚度在 50~100cm 之间林内土表普遍覆盖一层较厚的枯枝落叶,因此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团粒结构良好,肥力较高,适宜于诸种林木的生长这是丰溪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丰富的又一重要原因2.1.2.4 水文丰溪自然保护区地下水基本可划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沉积岩裂隙水,其二是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地下水的补给一是靠大气降水垂直补给;二是基岩裂隙间横向径流补给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以地下径流形式排入溪流河道,余为形成深层水或以山前侧渗形式进入山前斜地本区地表水属韩江河流域,为韩江主源头之一地表水以溪流、水库、山塘等形式分布,呈东流向,溪水流量与季节变化相关,4~9 月为丰水期,10~3 月为枯水期,区内有大小溪流 30 条,其中流量较大的有 5 条,墩下溪 6km,斜下溪 5km,七里溪全长 9km,这些溪流均在区内汇入小靖河,由茶阳镇出口入汀江,终汇于韩江,总积雨面积 105.9k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