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之路.docx
7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探寻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之路收入分配 差距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每一个公民的愿望,在公平正义的环境下公民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社会得已稳定和谐但是,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怪现象,社会公平遭到破坏 一、收入分配领域的怪现象 (一)行业收入差距扩大,房地产、矿业、证券成为暴利行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着调整国民财富的作用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房地产业的基本要素就是土地,卖房子实际上是卖土地政府和房地产商既是"垄断买方",又是"垄断卖方",一方面从农民手里低价征地,另一方面向群众高价售房房地产业产生的级差暴利,除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外,都被少数房地产商拿走了在房地产暴力的驱使下,一些政府和房地产商凭借着自己的强势力量"强拆",成了新时代的"土匪"相应的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钉子户"来回应这些"土匪"的暴行随着房价暴涨,"没有房子的人"已被远远甩出财富形成的大门之外,有房产已经成为青年择偶的一个标准,没有房子也成了很多青年男女婚姻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另外,由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缺失,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这又成为"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 (二)"屁股决定腰包"现象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① (三)收入分配五花八门 在过去,人们对灰色收入比较熟悉,是指那些介于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之间的收入,比如商业贿赂,各种好处费等灰色收入已经让普百姓感慨社会的不公正,然而现在又出现其他形式的"有色收入"這些有色收入包括黑色收入和血色收入黑色收入是指通过贪污受贿、偷盗抢劫、欺诈贩毒等违法手段获得的非法收入近年来各种腐败案频频出现在百姓的视野,贪污数额巨大而且贪污官员的行政级别高,让人瞠目结舌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的生命和鲜血榨取的收入20xx年新疆的智障黑工厂案就是血色收入的一个典型例子,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黑工厂老板以限制人生自由、恐吓殴打等手段强迫18名智障工人进行高强度工作,不仅没有工资而且给这些智障工人吃猪食。
这不禁让人愤慨,这些血色收入亵渎了生命,践踏了社会的良知 (四)"富二代""穷二代"现象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得抓住这个机遇的人们富了起来,千万富豪、亿万富豪层出不穷这些富豪的孩子们开始"拼爹"、炫富被称为"富二代"而另外一些祖祖辈辈都过着清苦日子的孩子则被称为"穷二代""富二代""穷二代"现象实质上折射出的就是社会阶层流动性降低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增长快于高收入人群收入的增长,社会阶层流动性大,人们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多而到了90年代末,收入流动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收入阶层、社会阶层的稳定性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穷人想成为富人的机会越来越少父辈的收入、父辈的人力资本、父辈的职业对子女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开始进行着"拼爹"的游戏,父母位高权重的,子女必能在各种残酷的竞争中胜出;父母没有门路、无权无势的,子女即使才华出众也会被淹没近年来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中出现的"萝卜招聘"就是"拼爹"热的产物 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举措 收入分配的差距使得近年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基尼系数更是达到0.47 ,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势在必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需要从多方着手才能成效显著,本文现从社会保障领域探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举措。
第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次分配是分配的基础,若初次分配差距过大,仅靠社会保障的再次分配也难以调节当前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强资本、弱劳动"趋势正在加强劳动者工资增长过慢,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应建立起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能分享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20xx年上半年,全国18个地区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贵州省从9月1日起上调贵州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为:月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区:每月930元;二类区:每月830元;三类区:每月740元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区:每小时10元;二类区:每小时9元;三类区:每小时8元虽然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相比物价水平的涨幅而言,这又是杯水车薪 对生活窘迫的百姓而言,健全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再分配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也应发挥着作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应该提高贫困界定的标准,贫困不仅是收入的缺乏同时也是能力的缺乏因此在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不仅要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应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和提供能力建设机会相结合。
特别是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而言,给予其提高能力方面的扶持,使其经过救助阶段的缓冲后能通过就业摆脱贫困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一般而言,给予这些群体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优惠和照顾在医疗救助方面,除了已经建立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外,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为特困病患者提供补充医疗救助,使因病致贫的群体能恢复劳动能力教育救助方面主要指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实施就业培训和拓展就业渠道,除了政府开展的免费教育救助外,鼓励民间团体的教育救助,政府为民间团体教育救助项目的开展给予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第二、对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使其逐渐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靠拢当前,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使得社会"抢身份"、"抢行业"的风气越来越盛一些人认为应该改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国家公职人员和普通百姓的差距,改变国家公职人员"高工资、高福利"的现状,这样才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当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无可厚非,但通过削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待遇的做法来实现公平是不合理的,这违背了社会保障发展的刚性原则,这浩浩荡荡的改革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不公平、不稳定因素。
就当前社会各界反映我国企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的问题,就应该适当减少企业的负担,国家担负起为社会保障注入资金的职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使大多数企业职工能享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不是靠削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水平这种"削峰填谷"的方式来实现公平 第三、通过教育救助来促进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富二代""穷二代"现象正是社会阶层流动不充分的产物,"子承父业"的现象又悄然兴起通过实施教育救助,使更多的孩子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在社会竞争中能占据一席之地,能够使知识改变命运通过教育救助和常规学校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得以不断充实和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使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差距的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的教育救助制度主要有针对中小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政策就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就业状况不乐观和工资低的特点,可实行"按收入比例还贷"的政策,来缓解大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压力大学生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中坚力量,通过这些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人尽其才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社会的公平 第四、推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②慈善公益事业又称为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分支。
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多元化、收入分配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背景下,慈善公益事业就缩小贫富差距、优化收入分配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慈善公益事业朝着多元化、功能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发展,在调节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郭美美""卢美美"事件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应该何去何从,应该怎样改革才能使其公信力恢复,才能让百姓相信自己捐赠的钱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完善首先完善立法、加快制度建设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组织的实体内容的法律与法律条款,使慈善事业处于无人监管的地步其次,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来源渠道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并且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問题政府在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政府可以通过开征遗产税等途径刺激公民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对于捐赠金额到达一定比例的公民可少缴纳个人所得税相信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慈善事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不仅需要从社会保障领域着手,还需要从财政、税收等各领域入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收入分配更加合理、贫富差距缩小,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解释: ①宋宪萍:《近几年社会保障争议研究综述》,《海派经济学》20xx卷第32辑 ②靳环宇:《慈善事业的管理方式及其转型》,《特区实践与理论》20xx年2期 简介:韩竹,女,贵州遵义,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