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docx
11页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 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 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 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 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详解】A、乙醇是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磷脂相似相溶,可以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B、血浆中K+量低,红细胞内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并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2. 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B. 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C. 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 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A、生长素的产生位置主要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A正确;B、植物激素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B正确;C、植物激素之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C正确;D、生长素是信号分子,不是催化剂,催化剂是酶的作用,D错误3. 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 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 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调节机体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可调控相应的低级中枢,A正确;B、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正确;C、脑中的高级中枢可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C正确;D、膝跳反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脊髓完整时即可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
故选D4.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高中学生常做的实验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B、用30%蔗糖处理之后,细胞失水,原生质体和细胞液的体积都会减小,细胞液浓度上升;用清水处理之后,细胞吸水,原生质体和细胞液体积会扩大,细胞液浓度下降,AB错误CD、随着所用蔗糖浓度上升,当蔗糖浓度超过细胞液浓度之后,细胞就会开始失水,原生质体和细胞液体积下降,细胞液浓度上升,故C正确,D错误点睛】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增大5.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 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 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详解】A、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B、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C、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D、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间的,D正确6. 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 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 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D. 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据题干分析可知,全抗植株是A1A1,A1A2,A1a,抗性植株A2A2或者A2a,易感植株是aa详解】A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有六种交配情况:A1A1与A2A2或者A2a交配,后代全是全抗植株;A1A2与A2A2或者A2a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与A2A2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与A2a交配,后代全抗:抗性:易感=2:1:1A错误,D正确;B、抗性植株A2A2或者A2a与易感植株aa交配,后代全为抗性,或者为抗性:易感=1:1,B正确C、全抗与易感植株交,若如果是A1A1与aa,后代全为全抗,若是A1A2与a,后代为全抗:抗性=1:1,若是A1a与aa,后代为全抗:易感=1:1,C正确二、非选择题: 7. 某同学将从菠菜叶中分离到的叶绿体悬浮于缓冲液中,给该叶绿体悬浮液照光后糖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是分离制备叶绿体的常用材料,若要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答出1种即可)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_____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填“蓝紫光”“红光”或“绿光”)2)将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破坏后,加入缓冲液形成悬浮液,发现黑暗条件下悬浮液中不能产生糖,原因是_____。
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会产生淀粉请设计实验证明叶绿体中有淀粉存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答案】(1) ①. 差速离心 ②. 类囊体(薄)膜 ③. 蓝紫光 (2)悬液中具有类囊体膜以及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相关的酶,但黑暗条件下,光反应无法进行,暗反应没有光反应提供的原料ATP和NADPH,所以无法形成糖类 (3)思路:将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植物叶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放置在有光条件下,乙组放置在其他环境相同的黑暗状态下,一段时间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出甲乙两组的叶绿体,制作成匀浆,分别加入碘液后观察结果:甲组匀浆出现蓝色,有淀粉产生;乙组无蓝色出现,无淀粉产生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小问1详解】植物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可用差速离心法,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小问2详解】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同时进行,黑暗条件下无光,光反应不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原料ATP和NADPH,暗反应无法进行,产物不能生成小问3详解】要验证叶绿体中有光合作用产物淀粉,需要将叶绿体提取出来并检测其中淀粉。
因此将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植物叶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放置在有光条件下,乙组放置在其他环境相同的黑暗状态下,一段时间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出甲乙两组的叶绿体,制作成匀浆,分别加入碘液后观察预期的结果:甲组匀浆出现蓝色,有淀粉产生;乙组无蓝色出现,无淀粉产生8. 某研究小组以某种哺乳动物(动物甲)为对象研究水盐平衡调节,发现动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尿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主动饮水行为;而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哺乳动物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2)动物甲大量失水后,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_____,信息被机体内的某种感受器感受后,动物甲便会产生一种感觉即_____,进而主动饮水3)请从水盐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动物甲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答案】(1)下丘脑 (2) ①. 升高 ②. 渴觉 (3)动物甲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兴奋→传出神经→肾脏→肾脏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析】【分析】1、水盐平衡的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大量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小问1详解】哺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小问2详解】动物大量失水后,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数量不变,水减少,单位体积内溶质微粒数会升高,渗透压上升,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进而主动饮水小问3详解】动物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下丘脑,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兴奋,传出神经,传至肾脏,肾脏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9. 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的一些水鸟(如水鸟甲)又重新出现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水鸟甲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2)从生态系统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