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茶马驿站 碧溪古镇.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7337685
  • 上传时间:2024-0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茶马驿站 碧溪古镇张晓晶 发布时间:2007-12-23中新云南新闻网碧溪古镇区位优越,人杰地灵,革命历史渊远流长曾是茶马古道和官马大道上的重要驿站,为民国初年“光复英雄,护国将军” 庾恩旸上将故里,又是墨江人民反蒋自卫军诞生地解放墨江时的指挥部就设于镇内,被称为墨江县的“井冈山”    一、碧溪镇基本概况碧溪镇概貌    1.自然村名称: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碧溪村    2.行政辖区:地处墨江县原碧溪镇人民政府驻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户籍人口:现有居民246户,人口890人    4.地形地貌:所在地坝子北面靠山,南面较长三面高山环绕,中间是阡陌纵横的稻田和耕地,两条小河绕城而过    5.山川河流:古镇座北朝南,东面是“那雷山”,西面是“箭场山”,南面是田坝,北面是“大龙树山”(哈尼族的神山)东面和西面小河绕古城而过汇入补干河6.森林植被:周围的森林植被保覆盖率达65%,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为主有大叶榕(大青树)、思茅松、椿树、银华树、橄榄树,其余还有灌木林、甜竹、苦竹、棉竹、蕨类,藤类;药材有三叉叶、七王叶,大风叶等    7.海拔与经纬度:古镇地处东经101°36'~101°45',北纬23°28'~23°41'之间,正中海拔14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18至22度之间,雨水集中在5至10月,最适宜人居住。

          8.民族及语言文字:以汉族为主,有少数哈尼族碧约、豪尼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文字为汉字    9.历史沿革:据《云南通志》记载:明永乐4年(1406年),设恭顺州时,古镇为州府驻地,建有城垣,恭顺州设州于碧朔小镇共历时127年[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至公元1533年(明嘉靖十二年)]后迁至他郎寨,即今天的墨江县城民国21年(1932年)称碧溪区,1939年扩大乡镇时改称碧溪镇,1949年解放后称碧溪区,1966年全县调整行政区划时改称碧溪公社,1984年改为碧溪区,1987年撤区改为碧溪乡,2005年撤乡并入县城联珠镇    10.交通条件:楚江公路(省道0538)、元磨高速公路穿古镇而过,距离昆明264公里,思茅150公里,墨江县城9公里    二、旅游资源    碧溪的旅游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古镇;二是名人;三是茶马文化;四是自然风景区;五是神庙这五类资源与墨江县及思茅市内的其他景点相比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具体如下:    ①古镇古镇远景    据《云南通志》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恭顺州于古镇上共历时127年之久,即从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到公元1533年(明嘉靖十二年),后移恭顺州于他郎寨,设他朗厅,即今天的墨江县城。

      清代属他郎儒林里,民国21年(1932年)以来曾设区、镇,1939年扩大乡镇时改称碧溪镇,1949年解放后称碧溪区,1966年全县调整行政区划时改称碧溪公社,1984年后改为碧溪区,2005年撤乡并入县城联珠镇八角楼    古镇有护城河环抱,曾建有城墙,分东、西、南、北四城门门,遗留下来的石基现在依然清晰可见,见证历史;城内街道呈十字形结构,中心曾建有三层高的古镇标志性建筑物魁星阁(八角楼),挂有“元江军民府”字样的牌匾(明清时期碧溪隶属于元江县),第三层贡有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像“魁星”;城内建筑以上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 “跑马转角楼、三房一照壁、一颗印”三种结构的房屋为代表,门面院内雕缕画刻,极具古韵;整个古城区房屋的布局横成排、坚成列,道路成网格状,有全城消防系统,具有鲜明的官方规划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古镇的一大特点    ②名人   庾恩旸上将    庾恩旸,1883年生于碧溪古镇内,1918殉职原名恩赐,留学日本时改名恩旸,字泽普,号孰右,别名墨江枫渔,其在碧溪读完四书五经, 于1902年被保送普洱第六中学,三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昆明优级师范1904年被云南省选派赴日本学习军事,同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屡建战功于1911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时,被授予少将军衔1914年,云南两次发动护国起义,推翻了袁世凯,庾恩旸再次被提升为中将总参谋长1915年作为思普巡阅使的庾恩旸回到故乡把“他郎”改为“墨江”1917年带靖国军出四川讨伐,在贵阳毕节被刺客刺杀殉职,年仅35岁,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认为上将庾恩锡(1886---1950),字晋候,庾恩旸四弟1922年,独资创办云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工厂“亚细亚烟草公司”,所生产的名牌“重九”烟,即是为纪念其兄庾恩旸曾领导和参与云南辛亥重九起义而起名,1929年任昆明市市长    庾澄庆,现台湾著名歌星,是庾恩旸家族的后人    ③茶马古道今日古道又响起昔日茶马古道的马铃声    茶马古道上,从滇西的西双版纳、思茅经临沧、保山、大理、怒江、丽江、迪庆到四川甘孜、西藏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拉萨,再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这一线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国际大通道和经济命脉,在中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和传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碧溪古镇就是这条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解放前每天傍晚都有挂着各大商家名号马旗的大批马帮,在镖局的护送下踏着清脆的马铃声进驻碧溪,场面甚为壮观。

      镇内最多的是为马帮服务的商铺和马店, 当地大部分居民主要以为马帮提供食宿和出售马掌、马鞍、马钉、草鞋和百货等为生,基本上家家有饮马井和栓马柱,最大的马店可容纳上百匹的骡马   ④自然风景区    地处碧溪古镇北部,楚江公路沿途,距古镇35公里的马路村老毛寨,海拔2278米,是墨江县的最高点山上万亩天然草场和万亩过渡型野生茶园相连,草场上缓缓流淌的溪水和自在的牛羊,以及放牧人家轻轻的炊烟,弥漫着与世隔绝般的宁静和清新山下是新建的库容1378万立方米的常林河水库,山水相映,让人流连忘返,已被列入墨江县五大旅游项目之一     ⑤古镇总共有9个神庙,囊括了除文庙以外的所有传统神庙,过去是方圆百里内祭神的圣地,人来人往,香火非常旺其中武庙也是与县城的文庙相对应    集中了古驿站建筑风貌,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茶山、梯田、鱼塘等哈尼农耕人文景观作为补充和拓展,在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碧溪古镇符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旅游市场趋势,将成为滇中到滇南旅游线上休息、放松的旅游点 碧溪古镇原名碧朔,在历史上是云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栈,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古镇距墨江县城仅8公里,与元磨高速公路相连接。

      古镇主要街道为十字型,以此将城区一分为四,中间以八角楼为中心,是古镇的中心镇内的民居有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以及一颗印等,建筑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现存的古建筑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为主,建筑整体严谨,屋脊对屋脊,横成排,竖成列,雕梁画栋,造型优美,充满了哈尼族古老文化的韵味镇里条条街道相通,条条巷子相连,令人叹为观止为恢复古镇原貌,繁荣古镇哈尼文化,墨江县投资155万元对古镇进行了维修和保护,以再现古镇昔日风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碧溪古镇,位于县城北部,距离县城9公里,是一座群山环绕之中的纯朴宁静的小古镇据《云南通志》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恭顺州时,碧溪古镇为恭顺州驻地,建有城垣,隶属元江路万户府、元江军民府历来儒风浓厚,商贾云集,文化较为发达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到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恭顺州设州于碧溪古镇共历时127年之久,后移恭顺州于他朗寨,即今天的墨江县城在清朝他郎厅设置三里零半甲时,碧溪属儒林里,民国初年属德化乡,民国二十三年设为碧溪镇,1949年解放后称碧溪区,1988年改为碧溪乡,2005年撤并为联珠镇所辖,是墨江县古朴风貌保留最完整的一个古镇。

      墨江碧溪古镇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历史上碧溪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商客云集,南来北往;彪炳千秋,名垂青史的民国初年“光复英雄,护国将军”庾恩旸就出生于碧溪古镇,被称为“墨江井冈山”的人民反蒋自卫军诞生地就在碧溪明子山,墨江早期地下共产党革命活动的旧址碧溪小学校,如今依然书声朗朗碧溪古镇在解放前就有300多户人家,雕檐花格窗,厢耳房隼扣,成传统庭院式建筑解放后,新增农户往两边发展,古镇内依旧保存以往旧貌古韵,现多为哈尼族各支系与汉族杂居,形成哈尼族懂汉语,汉族通哈尼语的良好交融局面汉文化与哈尼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最融洽的接合碧溪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具有传统革命历史和浓郁民族文化的古朴古镇现在,一步步踩踏着光烁的青石板,思古幽情中仍能捕捉到历史深处的古镇遗韵碧溪古镇四周曾筑有城墙,分东、西、南、北四门,有东西穿城、南北纵贯的两条青石板铺就主街道呈十字形结构,在十字街口八角楼阁上曾挂有铸造的“扁钟”一口,上有“元江军民府”,字样,现由县文物管理所收藏十字街道两旁,井然的民居一律大门朝街,以土木结构的四合庭院为主,建筑整体严谨,屋脊对屋脊,横成排,竖成列,花大门斗拱叠叠层层,门窗梁柱雕镂画刻,极具厚重的历史古韵。

      除民居建筑外,古镇还建有极具特色的标志建筑1、八角楼,建于十字路口处,三层土木建筑,底层四向畅道,人畜均能自由通行平时二三层楼大门紧锁,三楼房檐飞翘,中间亭直的尖顶上置大铜葫芦外观雄伟、壮观、气派每月初一、十五有人登临三楼烧香作拜祈求保佑2、义仓楼、南门城楼三层土木构造,专为公田收粮储存之用义仓楼底楼平日聚集年轻人闭玩,偶尔士绅召集会议亦在此举行遇有丧事,义仓楼内灯火彻夜不灭,守灵的,玩牛角牌的,唱洞经的等等,好不热闹3、财神庙(现为联珠镇第三小学校址),庙内供财神村民会在财神庙内召开参议会,商议古镇需要修缮建设的大事,如修桥、发动群众集资公益事业等遇出殡时不准出财神庙所在北门经过4、大庙(现为联珠镇第三中学校址),四合院式扣隼式庙宇建筑,四周树木掩映,古树参天,庙堂两边有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平时有善男信女烧香祈祷古镇上遇有小孩生病亦到大庙内求佛保佑庙内每年有一次大的斋会5、观音阁(现为联珠镇第三中学体育活动场地),旧时有四方叫花子聚集观音阁落脚安身据传说观音阁旁边有一眼水井能赠人碗筷使用,人们为方便起见都到此处煮狗肉汤锅,后因被无赖之人用六口大铁锅盖住井口,从此就再也求不得碗筷使用6、地母庙(现为本地人胡永昌家宅),是旧时信仰妇女吃斋祈祷的地方,有过失妇女常到此忏悔,表示洗孽积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