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周期律17个知识点归纳(经典实用).doc
12页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7个知识点归纳1、对原子的4点认识(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之一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就是分子拆开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4)原子呈电中性,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离子所带电荷=离子的质子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2、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4种基本模型用Z表示原子序数,将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成四种基本模型如下:3、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6条(1)核外电子排布: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内层电子数不变,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从1个增加到7个)2)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3)最高正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增大,最高正化合价从+1 → +7(氧、氟例外)4)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价:随着核电荷数增大,从IVA→VIIA,化合价升高,-4 → -15)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金属性越来越弱、非金属性越来越强。
6)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弱、酸性越来越强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5、有关元素周期表的10点认识:(1)元素周期表有多少横行就有多少周期,但是不是有多少列就有多少族2)周期是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集合,族是性质相似的元素集合3)族是性质相似的元素集合,所以氦元素排在了0族,而不是IIA4)族是性质相似的元素集合,所以氢元素既可以排在IA也可以排在VIIA(NaH)5)元素种类最少的周期是第一周期,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六周期(依据现在的元素周期表)6)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IIIB,其次是VIII族7)如果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是IIA的元素,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是IIIA元素或IIIB元素8)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方格,而每一个方格内的元素有的不止一个(例如:镧系、锕系15种元素占一个方格)9)I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最层电子数是1的元素不一定在IA,可能在IB,例如:Cu、Ag、Au等10)II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最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不一定在IIA,可能在0族,如:He;也可能在IIB,如:Zn、Cd、Hg。
6、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金属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递变规律示意图周期1234567族: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箭头所指的方向:金属渐增强、原子半径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图示5点含义:(1)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左下角元素的大于右上角元素的2)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原子半径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左下角元素的大于右上角元素的3)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左下角元素的大于右上角元素的4)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s,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C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Cs5)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Na7、主族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非金属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递变规律族: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周期1234567箭头所指的方向:非金属性渐强、原子半径减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图示5点含义:(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右上角元素的大于左下角元素的。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渐小,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原子半径渐小,所以原子半径:右上角元素的小于左下角元素的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右上角元素大于左下角元素4)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5)短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Cl8、短周期元素中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的5个常考点(1)最外层电子数是1的元素是H、Li、Na,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是He、Be、Mg;(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是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是Ne;(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2的元素是Li、Si;(4)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1/2的元素是Li、P;(5)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是H、Be、Al9、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10种判断方法(1)根据位置关系判断: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右向左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相比之下,左下角的元素比右上角的元素金属性强。
2)根据顺序表判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性顺序大多数一致)3)根据酸碱性判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4)结合反应速率判断: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5)利用置换反应判断1: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A置换出B,则A活泼6)利用置换反应判断2:金属与盐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A不能置换出B,但可以置换出氢气,生成含B元素的氢氧化物沉淀,则A远比B活泼7)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常温下与水(或氧气)就反应的金属比加热条件下反应的金属活泼,例如:钾、钠、钙比铁、铜活泼8)结合腐蚀条件判断:常温下金属钠遇水(或氧气)就变质,常温下铁在氧气和水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缓慢变质,常温下铜遇到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缓慢变质,结论:金属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钠、铁、铜9)结合阳离子氧化性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弱铁离子对应的是亚铁离子,不是铁单质10)根据氧元素的价态判断:金属与氧气化合,生成物中氧元素的价态种类越多,金属性越强;例如:锂元素只有氧化锂,钠元素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钾元素有氧化钾、过氧化钾和超氧化钾三种,金属性强弱顺序是:钾、钠、锂。
10、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10种判断方法(1)根据位置关系判断: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下而上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相比之下,右上角的元素比左下角的元素非金属性强2)根据顺序表判断:F2>O2>Cl2>Br2>I2>S,非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非金属性越强3)根据酸碱性判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一定要强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4)根据阴离子还原性判断:非金属阴离子还原能力越强,其对应的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弱还原性:F-
10)根据变价金属元素的价态判断:变价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使变价金属生成高价态化合物的非金属比生成低价态化合物的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例如: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铁,红热的铁丝插入到硫蒸气中只生成硫化亚铁,说明非金属性氯比硫强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5点佐证在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与硅元素邻近,都位于第三周期,分别在IIIA和IVA,二者的性质有很多的相似点1)颜色:铝是带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相似点:带有金属光泽2)导电性:铝是电的良导体,常用做输电线;硅是半导体材料,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相似点:具有导电性3)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铝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氢气:2Al+6HCl=2AlCl3 +3H2 ↑;硅只与氢氟酸反应产生氢气:Si+4HF=SiF4+2H2 ↑(4)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 ↑;Si+2NaOH+H2O=Na2SiO3+2H2 ↑;(5)与纯碱、大理石反应,体现了SiO2和Al2O3的高熔沸点SiO2+Na2CO3 Na2SiO3 +CO2 ↑; SiO2+CaCO3 CaSiO3 +CO2 ↑;Al2O3+Na2CO3 2NaAlO2 +CO2 ↑;Al2O3+CaCO3 Ca(AlO2)2 +CO2 ↑;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思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7点体现(1)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排在一列。
2)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行3)非金属元素排在周期表的右上方,金属元素排在周期表的左下方4)在非金属区寻找制取农药的原料5)在IB(第11列)中找到货币金属:Au、Ag 、Cu6)在VIII(第8、9、10)中找到催化剂金属7)冶金工业的黑色金属在元素周期表的相邻位置(第四行、第6、7、8列)1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1)X∈{F、Cl、Br、I}时:与非金属单质氢气都生成卤化氢H2+X2=2HX ; (2)X∈{F、Cl、Br、I}时:与单一价态金属反应都生成金属卤化物2Na+X2=2NaX ;(3)X∈{F、Cl、Br}时:与变价金属反应(除碘外),生成高价态的金属卤化物Cu+ X2 2 CuX2 ;2Fe+3 X2 2FeX3 ;(4)X∈{Cl、Br、I}时:与水反应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X2+H2O=HX+HXO ; (5)X∈{Cl、Br、I}时:与亚硫酸反应生成氢卤酸和硫酸 X2+SO2+2H2O=2HX+H2SO4 ;(6)X∈{Cl、Br、I}时: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X2+2NaOH= NaX+ NaXO+H2O ; (7)X∈{Cl、Br、I}时:加热条件下,与强碱的浓溶液反应,生成卤化物、卤酸盐和水3X2+6KOH(浓)5KCl+KClO3+3H2O ;(8)X∈{Cl、Br、I}时: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卤酸和硫酸钠X2+Na2SO3+H2O=2HX+ Na2SO4 ; 14、HX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