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般的“桃花运”世界文学论文.doc
2页不一般的“桃花运”_世界文学论文 【摘要】象征爱情的“桃花运”中的“桃花”在古代所表达的意义与现代所表达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候,生儿育女是重大使命古代以桃花象征女子,是对女子生育下一代的深切厚望以及美好祝愿 【关键词】桃花运;婚配嫁娶;生儿育女 《诗经·周南·桃夭》是一首贺新婚的礼赞歌,描写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阳春时出嫁的幸福情景全诗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有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现在,我们一般所说的“桃花运”,之男子在爱情方面的运气而笔者认为,最早的“桃花运”的意思,并不是如此 《桃夭》首句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灼灼”,红色鲜明状以它形容桃花,不仅使人想到桃花开得浓艳,而且使人想到其繁茂与充满生机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样把“之子”与桃花联系起来,让人联想到新娘的美貌桃花在春光中怒放,不仅是它最美的时刻,而且烘托出她的姿容秀丽,点明她婚嫁及时 周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所限,婴儿出生后的死亡率极高,成年人的平均寿命很短,然而当时的经济生活需要集体协作,部族之间频繁的战争又需要大量士兵,这种人口增长速度与当时实际需要形成巨大反差。
古人认为不生子也是一种病并且,周代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是没有个人的,一个人的存在是为他的种族而存在的,一个女子是在为各族传递并繁衍生机的功能上而存在的如果她不能证实这种功能,就得被同类贱视,被男人诅咒以致驱逐在祭高媒之时,顺便在河里洗洗手,洗洗脚,或干脆跳到河里洗一个澡,她们相信这样便可以得子”殷契,母曰简狄,有某是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仲春之月,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郑玄注曰:“仲春阴阳交,以成婚礼,顺天时也,”古人很讲天人感应,以为三月之时阳气勃发,阴阳结合,万物繁育,人间于此时亦应顺天应时而婚配嫁娶,生儿育女,从而使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相互感交,两相促进 因此,在这首祝贺新婚的贺诗里,以桃花做起兴,更是对新娘美好的祝愿赵国华认为花朵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从表象看,花瓣、叶片可状女阴之形从内涵来说,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无数,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所以远古先民将花朵盛开、枝叶茂密、果实丰盛的植物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自身生殖繁盛、繁衍不息。
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隐喻女子婚嫁之后会生育,它就与女性的生殖发生了必然联系《桃夭》中同时提到了桃花和果实,桃树是在“灼灼其华”的前提下,才有“有蕡有实”的 这首诗里所体现的“桃花运”,是对新人美好爱情的祝愿,更是对他们以后美好生活的祝愿 【参考文献】 [1] 孙向召. 由《诗经·郑风》看先秦时期的民俗文化[J]. 许昌学院学报, 2010,(1). [2] 孙作云. 诗经恋歌发微[A].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C].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3] 赵国华. 生殖崇拜文化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