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愿做永暑礁上的太阳花 永暑礁.docx
7页我愿做永暑礁上的太阳花 永暑礁 中等身材,乌黑,寡言的李文波今年48岁,来南沙21年了 此间,他先后29次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101个月,创建了我国南沙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纪录身边的战友们送给他一个亲切而洪亮的称号——“南海守礁王” 3秒钟的背后 每天中心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都会播报南沙的天气状况 少有人知道,这仅有3秒的南沙天气数据,正是由李文波和常年驻守在永暑礁上的海军战士们供应的 南沙每年的季风、台风期占去了多半年,雷雨、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经常一来就是几天为了把每一次观测、每一组数据搞精准,不知有多少次,李文波冒着生命危急坚守观测岗位 2022年12月18日,南沙海区刮起了12级台风,一时间,飞沙走石年轻的气象站值班员请示能否等台风过后再补充测量,李文波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越是恶劣天气,观测数据就越有价值!” 风急浪大,人被风浪打走了怎么办? 李文波和班长赵光霞用绳子相互拴上,相互搀扶着前往观测点取样,不到200米的路程,整整爬了半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后采样结束,一回到营房,两人就因虚脱一头栽倒在地 2022年8月的一天,13级台风再次袭来。
礁上忽然暴雨如注,海浪就像倒塌的十几层楼房般汹涌而来到了采集数据的时间,设备却怎么也读不到风速数据李文波断定,肯定是测风器出现故障,必需马上进行修理测风器固定在室外10多米高的铁架上,平常修理都很难,何况这种天气? “我来修理!”穿上雨衣,绑上几条绳子,李文波冲进了狂风暴雨中 “当时铁塔被台风吹得摇摇摆摆,我一边爬,一边被风荡来荡去,那么重的铁塔晃动得像秋千一样李文波回忆,“根本没想到危急,只想着赶快修理好设备再说,我是队长,我不上谁上?!” 建站之初,测量的气象报表只能靠人工抄写每张报表要抄写3份,每抄一份至少要花两小时每次抄写气象数据,李文波为防止汗水滴在报表上模糊字迹,他在头上、手腕上缠上一块厚毛巾用来吸汗报表抄完了,李文波额头上、手腕上也长出了一层层痱子 2022年8月,李文波在检查时发觉永暑礁水准点地基出现裂纹,立刻意识到这有可能影响到南沙地区全部潮汐表的精确性于是,他带领战士们一连几天都泡在海水里,不仅忍受着烈日暴晒,还要承受被珊瑚和海胆刺伤的难受,在恶劣作业环境中连续奋战5天,把水准点的误差精确无误地校正过来 截至今年7月,李文波带领的气象分队已累计为军内外气象部门供应140多万组水文气象数据,创建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并且开创了南沙水文气象观测10项第一。
最可爱的人 11012年,李文波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既要执行守礁任务,又要做好海洋气象测量那时礁上工作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 住的是高脚屋,面积只有几平方米;礁上布满沙砾,几乎寸草不生;气象观测站只有一些简陋的人工观测仪器;礁上信号不好,与外界通讯几乎断绝 抵达永暑礁后,李文波和战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码头插上旗杆,实行一次庄重的升旗仪式 望着在南沙上空高高扬起的五星红旗,李文波心潮起伏,在永暑礁上执行守备和气象监测任务,不仅是自己作为中国军人的职责,更是祖国对南海行使主权的重要标记 那天,他在日记中写下:“树木都不嫌弃这片满是沙砾的礁盘,我们中国军人又有什么理由叫苦叫累……” 南沙有多美?四周的海水蓝得透彻,就是一颗沙粒掉到海中渐渐下沉的过程,都能用肉眼看上一会儿 南沙有多苦?永暑礁是我军在南沙驻守岛礁中面积最大的平常,永暑礁的户外湿度达90%,最热时地面温度达60℃刚钓上来活蹦乱跳的鱼放到地面晒一个小时,像铁块一样硬邦邦的! 由于缺少淡水、蔬菜,上礁不久,李文波就起先口舌生疮更难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寂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出门看大海,入夜听涛声李文波笑着说,当时有几只军犬被带上礁,不到3个月就得了抑郁症,见谁都疯叫。
一个军犬都生存不了的地方,人能待多久? 李文波和战友们坚守了下来一切从零起先 “南沙远离祖国大陆,观测站的建设喊不来也等不来,必需自己动手干出来 白天,李文波和战友们或顶烈日,或顶暴雨,抡铁锤、扛水泥、搬器材,带领分队官兵搞观测场、预报室的设施建设,脸上一次次晒脱皮,肩上一次次磨出泡,手上一次次虎口震裂,鲜血染红了手套 一次,上级确定在观测站兴建海气边界层观测系统,时间紧、任务急,正好又碰上台风即将来袭,技术专家无法上礁 李文波一咬牙:“没有技术员,我们自己干!”他带领分队官兵硬是靠一张设备说明书和一张其他观测站的照片,把一套高达数十米的观测设备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安装调试胜利事后,专家来到现场验收时,动情地说:“你们是国家最可爱的人!” 21个寒暑交替,李文波和战友们的血汗换来了南沙的第一个气象观测场、第一个气象预报室、第一个大气波导站、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 我不懊悔 如今,李文波摸着一头花白的头发,向记者感慨时间如梭,自己一挤眼从青年变“老年”了 刚到南沙时,李文波还是个活力十足的小伙子,“那时候,搬101斤一袋的水泥,都觉得很轻松 如今,李文波不到半一百零一就已头发花白,南沙的特别环境还让他患上了多种慢性病,尤其是关节炎发作时,上厕所、下楼梯都须要人搀扶。
但,他不懊悔当时的人生选择 11015年夏天,21岁的李文波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毕业那时,两条人生的道路摆在他面前:去机关,国家海洋局和中科院青岛海洋探讨所都向他发出了邀请;从军,去某海测船大队从事海洋调查工作 李文波坚决果断选择了部队那一年,李文波穿上军装,来到了位于宁波的某海测船大队 11011年,在宁波工作6年的李文波接到海军通知,南沙守备部队组建实体,要调两名懂水文气象的干部到南沙工作李文波二话没说,主动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 临行前,部队领导告知李文波,去干两三年,就往回调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1年 21年,简洁数字背后深藏着这位军人多少人生悲欢肩负党和祖国交给的重任,他无怨无悔;面对家人的生离死别,他愧疚难当 2022年9月,正在大陆轮换值班的李文波回家探亲此时的老母亲因为身患脑血栓,已半身不遂,只能用管子吸点流食在家时,老母亲不断督促他:“儿啊,快回去吧,别误了公家的事!” 10天后,李文波接到上礁吩咐赶回部队的其次天,李文波得到了老母亲去世的噩耗他一个人走到码头,背对身后的战友们起先哽咽,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哀思,面朝北方的大海,放声大哭 在南沙工作期间,李文波的姑父、姥姥、叔叔、母亲、大伯等6位亲人先后离开人世。
每一位至亲的离世,他都只能隔着茫茫大海,遥望北方祭祀 2022年6月,李文波第一次回老家给老母亲上坟时,坟上已经青草依依那种苦,那种痛,那种撕心裂肺,他含泪裹在了心里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想亲人李文波说,可是,他的肩上还有着共和国军人的钢铁纪律和如山般的责任 并非没有机会离开南沙11016年和2022年,南海舰队两次调李文波到机关工作,他都以“南沙水文气象业务我最熟识”为由,放弃了难得的机会 亲友也曾多次劝他提前转业,李文波卸不下军人的责任,“我不能做逃兵!”妻子赵善英只好变卖房产,随军到湛江,当“待业军嫂” 李文波和战友们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时,曾引种过数十种植物,只有太阳花坚韧地在南沙扎下了根,绽放出了漂亮的花朵就这样,太阳花成为永暑礁的礁花,也成了守礁战士们最爱惜的植物 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李文波把自己最绚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南沙,如太阳花般将一生最漂亮的花瓣撒在了祖国南疆 “只要我穿一天军装,就会像钢钉一样,牢牢地铆在南沙!”这是一位中国军人的铮铮誓言,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声音!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