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6199148
  • 上传时间:2021-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摘要:古筝作为最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之一,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吟揉变化而产生的 音乐效果同时,音乐颗粒性充盈,也是弹拨乐器的普遍特性之一单靠弹拨技 法是无法完成长音演奏的,因此,在大多数弹拨乐器演奏中都有一种快速同音弹 奏的技法摇指”是古筝演奏中重要的技法本文将在结合前辈的理论与自身实 践结合的基础上,对摇指技法的学习和演奏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关键词:古筝;摇指;实践;—•、 摇指的基本概况筝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战国时期就流行在秦地,已有三千 年历史了,故称古筝古筝的演奏技法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古筝“摇指”是古 筝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法虽然筝的历史悠久,但是一些特殊的技法如摇指、 轮指等则是在近百年来才慢慢发展的摇指出现了大指摇、多指摇、双摇、左手 摇、游摇等多种摇指技法摇指距今己有100年的历史,发现最早的摇指记载是在①《弦索备考》第三 集《海音拿天鹅》一曲中有摇指技法的标记各派别的演奏家将摇指的技法发展 出了不同的类别山东筝派的摇指是刚劲有力的,多以大指摇为主,在乐曲的强 弱变化上有突出的表现力反而河南派虽也是以大指为主,但比较悠长明快南 方的浙江筝派,其摇指风格含蓄淡雅,连续不断的摇指音响连成旋律。

      客家筝派 主要以大指的连续托劈为主各派别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当今将所有的技法结 合使用是古筝技法的发展趋势,现代作品中,各技法派生出的新技法也标志着古 筝技法的进步二、摇指的技法学习弹拨乐器的特点之一是颗粒性强要弹奏出长音效果,就要快速、均匀地反 复弹奏,是“点”变成“线二这就是摇指在古筝弹奏中的意义随着时代发展, 现代古筝乐曲对古筝技法特别是摇指有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筝摇指的发展历 史,由传统的山东小关节托劈摇指和河南的大关节托劈摇指,发展到压腕摇指(食 指摇、多指摇、中指摇),再到扎桩摇(压腕摇、提腕摇),最后发展到悬腕摇指 摇指技法经历了从传统单一的方法到现代多种多样的方法并存的过程多样化的 摇指技法,使古筝音乐在表现不同可以选用不用的摇指方法,拓宽了古筝的表现 领域序名称支撑点腕部差异运动方向手指运用1传统摇指无名指提腕侧远关节小关节托劈摇2拇指掌指大关节托劈摇3压腕摇指手腕BM肘臂上提食指播4中指摇5多指摇6扎桩摇指小指压腕肘大指7提腕多指8悬腕摇指无支撑压腕谙胃摇指大指多指9腕部摇指10提腕前后摇指II无右摇指12扫描手腕提腕小臂多指13左手摇指悬腕提腕腕部摇拾大指… 构成不同风格的音色的摇指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控制。

      1、 点在琴弦上一般会有两个触弦点,这两个点上所发出的音色效果是完全不 同的,一个是靠近前岳山的位置,声音比较清脆、干净、明亮;而在琴弦中 间位置的触弦点比较柔和、隐约指甲触弦的位置应该是在除胶布缠住的部 分之外的二分之一•处太靠前和太靠后都会影响音色因此,在演奏时应该 注意点的控制2、 面在演奏时不仅要注意摇出的音色,更重要的还有摇进琴弦的控制,掌握 好指甲面的角度和方向,来控制音色和力度3、 速即速度,指甲摇指时与琴弦接触的快与慢速度的不同影响是音量,速 度快发出响亮的音色,速度慢则发出柔和的音色摇指重在将单音连成旋律, 因而不能摇的太慢,在初学练习时可以慢速练习,以固定动作,保持良好的 手型4、呼吸演奏中常出现不生动,不和谐的音响,是由于没有控制好呼吸与力的 关系在演奏中有了呼吸,就能将乐曲赋予生命力演奏者有了呼吸、气的 支撑才能将心中的感情由手指传递到琴弦上,才能赋予音乐生命和感情三、摇指在音乐中的作用古筝演奏中不同的技法根据乐曲的处理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意义摇指”的 基本功能是在演奏中通过音的连绵不断来表现和塑造音乐形象,这种技巧的音响 效果在乐曲中可以表现为以下儿方面:1. “摇指”在音色上能够起到美化音色、延长音波、对乐曲局部起到润饰的 作用。

      2. “摇指”还有能够体现乐曲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性的功能3. “摇指”具有十分强的模拟功能,能够充分表现乐曲的音响效果在乐曲中“摇指”的基本意义虽然都是大致相同的,但由于演奏者个人情 绪、地方风格、乐曲要求等因素的制约,“摇指”在实际演奏中所表现的作用也 是各不相同的本文以乐曲《站台风》为例,解说一下摇指在音乐中的表现乐曲分为五段:1、劳动场面2、台风袭击3、与台风搏斗4、雨过天晴5、欢腾的码头 乐曲高潮部分的开始就出现了扫摇,表现的是在台风来时,在台风中奋战,与台 风搏斗的场景这段高潮给人紧张的感觉,比较激烈响亮罕皿•: 6.竺业.OGo3 ••竺.1111一.心一.竺.OO6 6 6 6 6 6:6①①①6 (DOO666 666 2 2 2 2 2 26 6①①①:E 2①①①2①①在高潮开始部分标有Ef的音量记号,用扫摇演奏出主旋律,形成呼应,表 现人们从热烈的劳动场面像突然台风来袭的转变,以及人们的紧张心情,左手和 旋第一拍低音区给出,配合紧张的气氛变音出现后,音量记号变为f,乐曲进 入与台风搏斗的场景2 奖① 2OCDG) :|| 6666 6666 I 1111 2222 6666 6666 I 6666 6666 I 6666 6666/!o 。

      :np |(vn rm |ic• • • • .• X I最后三小节的扫摇由f变成了 ff,形象的表现了与台风搏斗过程的艰辛、 战胜台风的不易伴奏也由沉重的和旋变成了自高到低的刮奏转入高音区扫摇 变为大指摇,乐曲进入雨过天晴的部分,海面渐渐平静,暴风雨渐渐远去 32_ S6_ • 6-St25 •• 3113 •••sits: 3*li••• •3,:0632_6-6s2s3113 T*6・3・66・3 ・6 ••2 6,一・sits:3<13 快速累*偷快6・3.6:5*2.5-: 6・3.6 ••G6・3・6 ••III I I i 5 I 登 I W 旦 I :平缓的大指摇逐渐进入旋律中,弹与摇的结合突出表现了战胜台风的自豪、 喜悦心情不时的短摇与刮奏结合更加突出暴风雨后的欢快心情在短摇的处理 上要快速、干净明亮连贯的长摇给人一种胜利歌唱的感觉,歌唱心中战胜台风 后的快感在摇指的演奏过程中要注意过弦无痕迹、换音要连贯右手旋律虽优 美但在感情上不能缺乏一,股胜利的激情,与左手和旋的结合,表现一•种磅礴的心 境长摇结束后,渐慢同时渐强自然顺接到乐曲下一场面——欢腾的码头通过《战台风》这首乐曲可以得知,摇指在一首乐曲的不同部分所表达出的感情 是有所不同的。

      这需要我们在演奏时对乐曲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对应不同的 感情,采用与之对应的方法和技巧将乐曲表现的淋漓尽致四、 各流派中的摇指学习北方筝派的风格比较刚劲、有力在弹奏北方派的乐曲时以大指的托劈为主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是北方筝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山东筝派的摇指以大指小关节快速托劈的运动过程而来的,虽不能做到非常 快速,但表现了山东乐曲刚健,厚重的特点如山东派的《高山流水》,全曲大量运用托劈快速指法,弹奏时要扎实有力mm、久.1111 611675653IL IL、) 5 5 5 5 3. 5i jj 1 7^| 5 65 5|• • .、 . • - Ui Li|Lii Li | 口 iJ|j 7)| 盘 u大指的力度是相对其他几个手指最容易忽视的练习,大指的力度和灵活性可IL HL5 5 5 5以采用单独练习的方法,如’-一・这样的指法练习,由慢渐快,注意动作运 动过程中的连贯性河南筝派的摇指包括“密摇”和“游摇”,主要靠手腕的运动带动整个大指 的托劈,可以使摇指更加密集如取材于戏曲《二度梅》的《陈杏元和番》,就 运用了河南筝派典型的游摇玄③ ③ 七Z ③二5.555 5555 ^4433 3335“游摇”这种技法是为弹奏较悲伤的旋律设计的。

      弹奏方法是右手从靠近筝 码较劲的一端由弱到强的向前梁移动,左手的运用不能小视,左手按变音边按边 滑边颤的回到原来音游摇是一种组合指法的综合运用,要注意两手协调的配合与之相对应的南方筝派比较柔美、婉约在南方正派中摇指的运用更为广泛运用摇指的音响效果,可以表现婉约的歌声以及风、水等浙江筝派是南方筝派的代表派别如《将军令》乐曲第一段运用了右手长篇的“摇指”,模仿出雄壮有力的声声鼓角,以此 作为将军升帐法号施令的前奏,渲染了军情紧急的气氛这种长篇摇指是浙江筝 派有别于其他筝派的一大特色浙江筝派的摇指几乎接近现代的摇指,是以小指 扎桩,食指捏住大指甲片,以手臂为轴快速往返摇动形成的由于此技法能充分 调动臂、腕的力量,所以声音力度较大,触弦频率较快,使古筝发出的i个个断 音变成连音,一•点成线,其效果类似弓弦乐器中的长弓演奏,对音的强弱控制自 如,旋律鲜明,曲调流畅,富有歌唱性结论古筝作为一种流传广泛的民族乐器,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摇指作为一 种乐曲中不可或缺的技法,在古筝的技法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既要 提高自己的技巧又要关注摇指技法的发展摇指技法是一个多方面的技法、是一 种表现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它可以表现同一乐曲中不同场景的情感,也可以展现 不同风格、流派的乐曲,应准确的把握改技巧,以便在演奏中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①荣斋著《弦索备考》【M】嘉庆十九年(1814)抄本 第三集合奏汇集《海青》【1】、赵毅《古筝摇指和音色技术构成分析》[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报2006年 第1期【2】、盛秧 著《浙派古筝》[M] 一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11月第 一版【3】、魏军 著《秦筝源流三证——质疑筝源于越地及西渐之说》[J]中国音乐 季刊2007年第3期【4】、冀潇彦《浅谈古筝摇指及扫摇》[J]《艺术探索》2006年12月第20卷 第6期【5】、王中山《论古筝演奏中的手心的运用》[J]《中国音乐》1998年第3期【6】、周望《古筝演奏系列教程之十二》[J]《小演奏家》2009年第3期【7】、项斯华、吴赣伯 浙江筝争议[J]中国音乐1991年04期【8】、李婉芬筝技摇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1988年第04期【9】、王小红当代古筝演奏技巧的流变吉林艺术学院学报[J]1996年第Z1期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张建国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从论文的选题到收集资料到论文完成,张教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大学四年在老 师同学的帮助下我学习到了许多,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希望得到老师的指 导和认可。

      真诚的感谢各位老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