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4).docx
2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4) 8.2.1 测定土动力性能,应包括以下内容:剪切波速、初始剪切模量、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详细要求如下: ——应进展分层剪切波速测量,在土层岩性变化处,加密掌握点; ——Ⅰ级工作必需对不同土层进展动三轴试验; ——Ⅱ级、Ⅲ级工作应对有代表性的土层进展动三轴试验 8.2.2 如需考虑竖向地震反响,应取得纵波速度、初始压缩模量比与轴应变关系曲线、阻尼比与轴应变关系曲线 9、地震烈度与地震惊衰减关系 9.1 根底资料 9.1.1 应搜集区域及邻区的等震线图或地震烈度资料 9.1.2 应搜集区域及邻区的强震观测资料 9.2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9.2.1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可采纳椭圆或圆模型,其形式为: I=C1+C2M+C3lg(R+R0)+C4R+ε …………………… (1) 式中:I——地震烈度; Ci——回归常数,其中I=1,2,…; M——震级,级; R——震中距,Km; R0——近场距离饱和因子,Km; ε——随机变量。
9.2.2 确定模型参数时,宜采纳有仪器记录的地震烈度资料 9.2.3 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应表达近场烈度饱和并与远场有感范围相协调 9.2.4 若采纳椭圆模型,长、短轴衰减关系的烈度差异在近震中处应小于半度,在远场应趋于零度 9.2.5 选定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应和实际地震烈度资料进展比照 9.3 基岩地震惊衰减关系 9.3.1 在基岩地震惊衰减模型中,应考虑加速度峰值和反响谱的高频重量在大震级和近距离的饱和特性,其关系式可为: lgY=C1+C2M+C3M2+C4lg(R+R0(M))+C7R+ε……… (2) R0M=C5exp(C6M)…………………… (3) 式中:R0M——近场距离饱和因子,Km 9.4 强度包络函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