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染病学课件:10 脊髓灰质炎课件.ppt

30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91539410
  • 上传时间:2024-09-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3M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感染科感染科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肠道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又称肠病毒,是一种主)又称肠病毒,是一种主要生长于肠道的要生长于肠道的RNA病毒,虽然名为肠病毒,在病毒,虽然名为肠病毒,在人类却很少出现肠道的病状人类却很少出现肠道的病状RNA病毒•常见的肠病毒:共常见的肠病毒:共67种•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A群群23种与种与B群群6种,种,•Echovirus病毒病毒31种种•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3种种•不分类的肠病毒不分类的肠病毒68~71型,型,•人类是唯一宿主及唯一感染源人类是唯一宿主及唯一感染源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2.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3.出疹性疾病出疹性疾病•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5.脑膜炎、脑炎、瘫痪性疾病脑膜炎、脑炎、瘫痪性疾病•6.心脏疾患心脏疾患•7.流行性肌痛流行性肌痛•8.急性流行性眼结膜炎急性流行性眼结膜炎•9.其他:腮腺、肝、胰腺、睾丸、肾炎、糖尿病其他:腮腺、肝、胰腺、睾丸、肾炎、糖尿病 概述概述★★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poliomyelitis virus)引起的引起的急性急性消化道消化道传染病传染病 ★★以隐性感染多见以隐性感染多见 麻痹病例不足麻痹病例不足1%1%★★主要累计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轻重悬殊,主要表主要累计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轻重悬殊,主要表现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发生肢体麻痹,现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发生肢体麻痹,严重病人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严重病人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俗称俗称“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近年来近年来成人发病增加成人发病增加 概述概述 AFPAFP((acute flaccid paralysisacute flaccid paralysis))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AFP定义定义: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 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 (软瘫)的一组疾病软瘫)的一组疾病AFPAFP病例:病例:任何任何1515岁以下出现急性软瘫的儿童岁以下出现急性软瘫的儿童 病原学病原学● 病原体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抗原性:抗原性: 可分为可分为I I、、IIII、、III3III3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目前国内外发病与流行多以疫目前国内外发病与流行多以I I型居多。

      型居多 近年来服疫苗地区多近年来服疫苗地区多见见IIII、、IIIIII型感染型感染 ● 培养:培养: 本病毒对人、猩猩及猴均致病,可用猴肾细胞;本病毒对人、猩猩及猴均致病,可用猴肾细胞;HeLaHeLa细胞、人胚肾及人胚肺细胞等组织培养来分离病毒及制备细胞、人胚肾及人胚肺细胞等组织培养来分离病毒及制备疫苗疫苗 病原学病原学● 病原体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抗原性:抗原性: 可分为可分为I I、、IIII、、III3III3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目前国内外发病与流行多以疫目前国内外发病与流行多以I I型居多 近年来服疫苗地区多近年来服疫苗地区多见见IIII、、IIIIII型感染型感染 ● 培养:培养: 本病毒对人、猩猩及猴均致病,可用猴肾细胞;本病毒对人、猩猩及猴均致病,可用猴肾细胞;HeLaHeLa细胞、人胚肾及人胚肺细胞等组织培养来分离病毒及制备细胞、人胚肾及人胚肺细胞等组织培养来分离病毒及制备疫苗疫苗 病原学病原学●抵抗力抵抗力 本病毒在外界本病毒在外界生活力强生活力强::– 不含脂蛋白包膜:能抵抗乙醚、乙醇和胆盐不含脂蛋白包膜:能抵抗乙醚、乙醇和胆盐– 耐酸、耐碱、耐低温。

      粪便和污水中存活时间长耐酸、耐碱、耐低温粪便和污水中存活时间长– 对热、干燥及氧化剂敏感对热、干燥及氧化剂敏感●与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在肠道内可与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在肠道内可互互相排斥,相排斥,且对口服疫苗可产生干扰现象且对口服疫苗可产生干扰现象 •已证实我国存在不同基因型的野毒株已证实我国存在不同基因型的野毒株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 人(人(患者和携带者患者和携带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口途径传播 病初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病初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同型免疫普遍易感,感染后同型免疫ⅠⅠ型和型和ⅡⅡ型间存在交叉免疫型间存在交叉免疫●地域和发病季节地域和发病季节 温带多见终年散发,我国夏秋季节多发温带多见终年散发,我国夏秋季节多发19941994年年1010月,我国消灭本土野病毒月,我国消灭本土野病毒 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机制和病理 发病的过程发病的过程 消化道期消化道期 血行期血行期 神经期神经期 病毒病毒口口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少量少量血(病毒血症血(病毒血症)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和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干等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干等)病变轻微病变轻微暂时性肢体麻痹暂时性肢体麻痹病变严重病变严重迟缓性麻痹迟缓性麻痹极少数极少数延髓麻痹延髓麻痹呼衰、心衰、死亡呼衰、心衰、死亡隐性感染隐性感染顿挫感染顿挫感染无麻痹型无麻痹型麻痹型麻痹型消化道期消化道期血行期血行期神经期神经期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机制和病理•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细胞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细胞•以以脊脊髓髓前前角角运运动动神神经经细细胞胞病病变变最最重重,,脑脑干干次次之之。

      脊脊髓髓病病变变又又以以颈段及腰段最重,尤其是腰段受损严重,以下肢瘫痪多见颈段及腰段最重,尤其是腰段受损严重,以下肢瘫痪多见•病病变变亦亦可可波波及及整整个个灰灰质质、、后后角角及及背背根根神神经经节节严严重重者者病病变变可可累累及脑干以及脑神经运动神经核;及脑干以及脑神经运动神经核;•很少出现感觉障碍很少出现感觉障碍•大脑皮质病变轻微,软脑膜可有病变;大脑皮质病变轻微,软脑膜可有病变;•病灶特点病灶特点为散在不对称及多发为散在不对称及多发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潜伏期:3 3天天-1-1月,月,一般一般1-21-2周周 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分为: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分为: 无症状型无症状型(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90) 90%以上%以上 顿挫型顿挫型 4 4%%-8-8%% 无瘫痪型无瘫痪型 1%-2%1%-2% 瘫痪型瘫痪型 0.1-1%0.1-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前驱期前驱期: :病毒血症表现,不典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

      病毒血症表现,不典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鼻咽分泌物和粪便排毒,血清抗体升高鼻咽分泌物和粪便排毒,血清抗体升高. .((1-41-4天顿挫型天顿挫型))瘫痪前期瘫痪前期: :病毒进入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并繁殖,出现神经系统病毒进入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并繁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不发生瘫痪高热、肌肉痛、头痛,或有嗜睡、烦躁、症状,但不发生瘫痪高热、肌肉痛、头痛,或有嗜睡、烦躁、颈项强直、尿潴留或尿失禁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均增加,感颈项强直、尿潴留或尿失禁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均增加,感觉过敏觉过敏. .((3-53-5天无瘫痪型天无瘫痪型))瘫痪期瘫痪期: :弛缓性麻痹,不对称,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弛缓性麻痹,不对称,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逐渐出现相应部位瘫痪碍,逐渐出现相应部位瘫痪. .((5-105-10天一般体温正常后,瘫痪天一般体温正常后,瘫痪亦停止进展亦停止进展 ))恢复期恢复期: :先远端手足后先远端手足后 近端肌肉恢复,肌腱反射恢复(近端肌肉恢复,肌腱反射恢复(1 1年甚至年甚至更长)更长)后遗症期后遗症期: :肌肉麻痹肌肉麻痹/ /萎缩及退化萎缩及退化/ /肢体躯干畸形肢体躯干畸形. .((可影响小儿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生长发育))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脊髓型脊髓型 最多见最多见瘫痪特点:瘫痪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瘫瘫痪痪肌肌群群多多不不对对称称::下下肢肢瘫瘫痪痪多多见见,,多多数数为为单肢瘫痪;单肢瘫痪;–近端重于远端,且出现早;近端重于远端,且出现早;–可可累累及及任任何何肌肌肉肉及及肌肌群群::严严重重可可导导致致呼呼吸吸衰衰竭,肠麻痹、尿潴留或失禁竭,肠麻痹、尿潴留或失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脑干型脑干型占瘫痪型病例的占瘫痪型病例的6-25%6-25%,常与脊髓型同时发生,常与脊髓型同时发生病变主要在延髓及脑桥病变主要在延髓及脑桥。

      1.1.脑神经麻痹多见于脑神经麻痹多见于VIIVII、、IXIX、、X X、、XIIXII对脑神经受损,表现对脑神经受损,表现面肌瘫痪及延髓麻痹其次亦可波及第面肌瘫痪及延髓麻痹其次亦可波及第IIIIII、、IVIV、、VIVI及及XIXI对脑神经而引起相应症状对脑神经而引起相应症状面肌瘫痪为第面肌瘫痪为第VIIVII对脑神经麻痹,对脑神经麻痹, 表现为口角歪斜、睑下垂等表现为口角歪斜、睑下垂等 延髓麻痹为延髓麻痹为IXIX、、X X及及XIIXII对脑神经对脑神经 麻痹,表现为软腭、声带和咽部肌肉瘫痪,麻痹,表现为软腭、声带和咽部肌肉瘫痪,而而有吞咽困难、饮水易呛、声音嘶哑及咽反射消失等有吞咽困难、饮水易呛、声音嘶哑及咽反射消失等 2.2.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呼吸异常甚至呼吸衰竭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呼吸异常甚至呼吸衰竭3.3.血管运动中枢也可麻痹,重者引起循环衰竭血管运动中枢也可麻痹,重者引起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脑型脑型 高热、嗜睡、意识改变、昏迷、惊高热、嗜睡、意识改变、昏迷、惊厥等厥等•混合型混合型 多见于脊髓麻痹合并延髓麻痹,可多见于脊髓麻痹合并延髓麻痹,可出现以上两者的症状。

      出现以上两者的症状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常规检查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病毒分离病毒分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 血常规血常规 多正常,多正常,可有白细胞增高,急性期血沉可增快可有白细胞增高,急性期血沉可增快 ( (二二) )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 发发病病后后第第l l周周与与病病毒毒性性脑脑膜膜炎炎相相似似,,WBCWBC轻轻度度增增多多,,热热退退后呈后呈蛋白蛋白- -细胞分离细胞分离现象现象 ( (三三) )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 起起病病后后l l周周内内,,从从鼻鼻咽咽部部、、血血、、脑脑脊脊液液及及粪粪便便中中可可分分离离出病毒,粪便中病毒存在时间长,从潜伏期至病后出病毒,粪便中病毒存在时间长,从潜伏期至病后3 3周或更长周或更长 并发症并发症–呼吸麻痹者呼吸麻痹者  易继发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 易继发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   –尿潴留者  尿潴留者   易并发泌尿系感染。

      易并发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者长期卧床者   易发生褥疮、骨质脱钙、肌萎缩等易发生褥疮、骨质脱钙、肌萎缩等 诊断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当当地地有有本本病病发发生生,,未未曾曾服服用用过过脊脊髓髓灰灰质质炎炎疫疫苗苗的的小小儿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有有发发热热、、多多汗汗、、烦烦躁躁、、肌肌肉肉疼疼痛痛及及肢肢体体感感觉觉过过敏敏者者应应怀怀疑疑本本病病,,如如出出现现分分布布不不对对称称的的肢肢体体弛弛缓缓性性瘫瘫痪痪,,则本病之临床诊断可成立则本病之临床诊断可成立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确确诊诊需需做做病病毒毒分分离离或或血血清清特特异异性性抗抗体体检检测测对对无无症症状状型型、、顿顿挫挫型型及及无无瘫瘫痪痪型型患患者者,,则则亦亦须须依依据据流流行行病病学学资资料、实验室病毒分离和料、实验室病毒分离和( (或或) )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来确诊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来确诊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瘫痪为:瘫痪为对称对称 性性,,伴感觉障碍伴感觉障碍2.2.急性脊髓炎:脊髓急性脊髓炎:脊髓横贯性横贯性损伤损伤3.3.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轻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轻 4.4.家族性周期性瘫痪:血钾降低家族性周期性瘫痪:血钾降低 5.5.假性瘫痪假性瘫痪 6.6.脑型或脑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脑炎脑型或脑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脑炎 治疗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目前是可防而不可治。

      本病无特效治疗,目前是可防而不可治•治疗重点为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重点为对症和支持治疗 治疗治疗★★卧床休息卧床休息4040天,隔离天,隔离★★尽量避免劳累、肌肉注射、手术等刺激及损伤,可减少瘫痪的尽量避免劳累、肌肉注射、手术等刺激及损伤,可减少瘫痪的发生★★保证足够的液体量、电解质及热量;保证足够的液体量、电解质及热量;★★病情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烦躁不安、发热病情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烦躁不安、发热及肌肉疼痛剧烈者,用镇静、解热及止痛药,以缓解症状及肌肉疼痛剧烈者,用镇静、解热及止痛药,以缓解症状★★ 继发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 做好护理及病情监护做好护理及病情监护 应用维生素应用维生素C C及能量合剂,有助于肌及能量合剂,有助于肌 肉功能的恢复肉功能的恢复 瘫瘫痪痪停停止止进进展展后后,,应应用用加加兰兰他他敏敏及及地地巴巴唑唑,,以以促促进进神神经经肌肌肉肉的传导 预后预后•病死率病死率5-10%5-10%,伴延髓麻痹者,伴延髓麻痹者25-75%25-75%•呼吸障碍是主要死亡原因呼吸障碍是主要死亡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刺激可减轻麻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刺激可减轻麻痹的发生和发展的发生和发展 预防预防◆◆主动免疫:主动免疫:疫苗疫苗的应用的应用◆◆应应及及时时隔隔离离患患者者至至发发病病后后20d20d。

      病病人人分分泌泌物物、、排排泄泄物必须消毒物必须消毒◆◆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注意饮食饮水卫生◆◆被被动动免免疫疫::对对密密切切接接触触者者,,应应肌肌肉肉注注射射丙丙种种球球蛋蛋白白,,0.3-0.5ml/kg0.3-0.5ml/kg,,每每月月一一次次,,共共2 2次次免免疫疫效效果果维维持持2 2个月个月 口服疫苗注意事项口服疫苗注意事项①①冬春季服用冬春季服用②②避免用开水服药,避免用开水服药,③③口口服服疫疫苗苗多多无无不不良良反反应应,,偶偶有有低低热热及及腹腹泻泻在在极极少少情情况况下下,,疫疫苗苗株株病病毒毒可可突突变变而而恢恢复复其其对对神神经经系系统统的的致致病病性性,,引引起起接种者发生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接种者发生瘫痪型脊髓灰质炎;④④原原发发及及继继发发免免疫疫功功能能缺缺陷陷者者及及急急、、慢慢性性心心、、肝肝、、肾肾疾疾病病患患者忌用;者忌用;⑤⑤有明显免疫功能低下者禁用减毒活疫苗,可用灭活疫苗有明显免疫功能低下者禁用减毒活疫苗,可用灭活疫苗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