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了解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吗?.docx
6页Word文档你了解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吗?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职责要求 检测和校准试验室力量认可准则中对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的描述分别为:指定一名员工作为质量主管(不论如何称谓),不论其他职责,应给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 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打算试验室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有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供应确保试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 因一般试验室都使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称呼,以下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代指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 质量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试验室内部:体系运行维护、文件掌握、不符合/订正/预防的组织处理和实施、内部审核、内部监督; (2)试验室外部:外部审核前期预备接待、客户满足度调查、客户投诉处理、分包方质量审核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主要为两个方面: (1)全面负责试验室的技术活动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检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操作指导书以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技术人员技术力量的确认等; (2)确保试验室运行质量所需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供应和技术保证。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关系 1.相互单独 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是试验室管理的两个方面,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与着重点自然也不同,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都有详细的职责和权限 技术负责人侧重于技术活动的运作,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机、料、法、环都要达到要求,例如人员的力量、设备的使用、样品和消耗品的掌握管理、方法的选择、检测环境的掌握等,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决策,保证明验室检测结果和数据的精确 而质量负责人则侧重于对体系运行的保证和维护,包括管理规定的健全,不符合状况的监控,关注客户的要求,执行客户满足度调查,以及管理体系内部的定期审核评价,接受外部审核,改进跟踪 质量和技术两个方面,权责明确、岗位公平,工作相对单独,是试验室管理的统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推动和完善试验室的管理,保证明验室的检测质量 2.相互协作 在详细的各项检测活动中,质量和技术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往往是既有技术的形貌,也有质量的影子 比如"要求、合同或标书的评审'要素,合同评审的主体,合同评审的流程,合同评审的输入、输出,合同评审的记录等都需要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提出要求,但是合同评审过程本身却是一个技术活动的过程,需要从技术的角度确定合同是否可行,是否可以进行检测,是否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等; 再比如"记录'要素,记录的准时、记录的完整、记录的清楚、记录的编号、记录的更改、记录的归档等等都是质量要求,此要素也是管理要求的一部分,但是记录的精确则必需从技术的角度赐予保证,必需符合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修约、极限数据的处理、临界数据的处理要求等; 同样,比如"样品的处置与管理',样品的处置的要求就同时包括质量和技术部分,不能影响检测数据的精确和结果的推断,同时也需要满意相关的流程要求和保密要求。
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生相容,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靠,共同进展许多问题表现是管理问题、质量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则要靠技术手段;同样技术问题,也需要质量方法来固化,来推动 3.相互监督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仅相互协作,还相互监督 单从质量或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是不全面的、简单走向极端的,这就需要双方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不重视技术,结果是明显的,检测数据不精确,试验结果有误,造成无法弥补的问题 同样,不重视质量,管理混乱,技术无法固化,同样的问题可能重复发生,铺张人力物力,也不利于试验室的进展只有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结合起来,协调全都,试验室才能更好更快的持续进展 关于质量与技术结合的思索 1.质量与技术相互渗透 质量与技术相互协作又相互监督,每一个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假如质量负责人懂技术,技术负责人懂质量,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双方的协作与监督将更简单进行,双方的沟通共简单达成共识,从而高质高效地解决试验室这个整体存在的问题技术负责人懂质量,就可以用质量管理的手段为技术服务 那么,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全都性、精确性,如何掌握影响检测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先进的技术固化,就更简单实现。
而质量负责人懂技术,则对关键质量掌握点的选择,对内部检查审核点,对不符合的处理,对订正措施的验证,都会更精确和有效,也更简单提高质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试验室管理中,需要培育具备质量学问的技术负责人和具有良好技术背景的质量负责人,复合型人才是最佳的选择 2.质量与技术相互共享 检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既涉及质量又涉及技术,因此,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共同参加、协调全都就变得更为重要双方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更简单从不同的专业方向挖掘出深层次的缘由和改进举措,更简单擦碰出才智的火花,推动试验室的进展 因此,质量与技术负责人之间需要常常沟通、乐学乐教,立场明确下取长补短,共同推动 6。
